《林黛玉進賈府》在結構上有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一、巧妙的結構串編故事
《林黛玉進賈府》以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為線索來組織文章內容。全文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開端——林黛玉進賈府,發(fā)展——林黛玉見賈母和鳳姐,高潮——林黛玉見賈寶玉,結局——林黛玉住賈府。這個線索是明晰的,重點是突出的,層次是分明的。
借林黛玉之眼寫賈府,是曹雪芹安排結構的重要手段。這種敘述的角度雖然是第三人稱,但有第一人稱的味道,是一種半知的敘述視角,既客觀、真實,又冷靜、靈活。曹雪芹在以林黛玉的行蹤連綴文章內容的同時,又跳出林黛玉所見所聞所感之局限,在重點段落里又用全知視角的敘寫方式,為我們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林黛玉。如小說借鳳姐之眼寫了林黛玉的不足之處;借賈寶玉之眼全景式地特寫林黛玉,放大了人物形象。這種靈活轉換敘述視角的方式,新穎別致;擅長描寫人物心理的敘述方式,也別具匠心。
二、鮮活的人物形象在巧妙的結構編織中呼之欲出
從人物出場的起始,文章就分出了出場人物的主次:林黛玉的形象最為突出,與她有直接交往的人物,就詳寫;在文章中表現(xiàn)不突出的人物,就略寫。如此的人物描寫,脈絡清楚,重點突出。如對賈母、鳳姐、賈寶玉和林黛玉這些人物,曹雪芹濃墨重彩,精雕細刻,用聚焦式的特寫來展示。最精彩的莫過于借賈寶玉之眼看林黛玉,這一節(jié)別具深意,是對“木石前盟”的昭示和捍衛(wèi)。對文章中的其他人物,則順著主要人物的出場順勢推出。比如迎春三姐妹、王夫人、邢夫人、李紈、賈政和賈赦等,都是在人物的行進中順勢推出,寥寥幾筆。
假如我們把這種以人物行蹤為序的結構比做一條彎曲的線,那么,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就是這條曲線上的一個個的點,而本文要寫的主要人物就是那又黑又大的幾個亮點,次要人物就是那又淡又小的幾個暗點。這種亮與暗的交織與對照使小說的人物相映成趣,相映生輝。
《林黛玉進賈府》善于在對照映襯中來組織文章內容,善于在組織文章內容中形成對照映襯。賈寶玉與林黛玉、鳳姐與眾人、鳳姐與賈母、眾人與賈母、迎春三姐妹之間等等,這些都有對照映襯的意味。即使對賈寶玉這一人物的描寫也是有對照的,眾人眼中的賈寶玉和林黛玉眼中的賈寶玉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曹雪芹的這個對照襯托,源于小說精巧的結構。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為例,小說在寫賈寶玉時,用足了林黛玉的慧眼,詳觀其風采,傾盡真情,傳盡深意;而寫林黛玉時,小說的敘述視角一轉,以賈寶玉之眼觀林黛玉,細端其殊容,浸透實情,道盡心意。轉換敘述視角既使小說結構有飄逸、活潑之感,又使小說始終用一條紅線牽引著讀者,這紅線就是寶黛愛情。因此,這種結構是高超的,也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