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盞生命的燈
有一次,和朋友到一家茶藝館喝茶。
茶藝館展示了許多燈具,有些是仿古的,有些十分現(xiàn)代,制作頗為精巧,朋友贊嘆說:“好漂亮的燈?!?/p>
可惜燈里沒有油,也未接上電源,只能當成裝飾品。
燈,要燃亮,才能成其為燈。燈,要點在暗處,放在高處,光才能照射得又廣又深遠。
生命的燈也是這樣,你要時時留意,你的燈還有沒有油?有沒有接上電源?能不能發(fā)光?不要讓你的燈熄滅了,不要讓你的燈成為一種裝飾品。
“也請把你的燈提高些,”正如海倫·凱勒女士所說的,“好照亮不幸的人!”
生命珍寶
曾經(jīng)有記者問我,病了這么多年,飽受病痛折磨,是什么力量支持你活下去呢?
我告訴他們,是愛。父母之愛,手足之愛,愛人之愛,甚至許多陌生人之愛。眾多的愛,讓我活得有勇氣,有希望。
愛,是天賦的權(quán)利,也是義務(wù)。
我們活在世上,不僅要懂得怎么去愛別人,豐富我們的生命,也要懂得怎么接受別人的愛,享受因愛而帶來的快樂和活力。
有時我們不敢愛,是因為我們怕受傷害;我們不敢冒險,所以把自己的心封閉。
一位心理學(xué)家說:“精神和情緒的疾病,問題大多出在無法與他人建立正常愛的關(guān)系。”
感受自己的被需要、被肯定,這是一種幸福和滿足。
但你在付出時,多少需要有心理準備,很可能被人拒絕而受傷。但我們可以因愛而失望,卻不可因失望而不敢再愛。
愛,是上天賜給人類最大的禮物,只要我們不放棄,無人能奪走這個珍寶。
行善
有一位朋友抱怨說,他好心助人,結(jié)果好心沒好報。
我們行善助人,往往希望得到別人的回報,或者抱著一種積功德的心理,甚至以為好事做得多,死后必然在天堂享福。
以行善為手段,避災(zāi)求福,基本上也是一種功利思想。
萬一好心沒落得好報,豈不又該怨天尤人,責(zé)怪天道無常、人心不古了嗎?
我們付出,是因為我們愿意把所擁有的與他人分享,讓我們領(lǐng)會自己的豐富有余,多一分歡喜感謝的心。
無所為而為,便不會計較;不計較便沒有得失之心,不會耿耿于懷、自尋煩惱,心中一片坦蕩,自然驅(qū)禍迎福。
上帝不需要有形的祭祀,天堂也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啊!
橋
很多年前,我曾和朋友到南部游玩。
我們開著車子山邊水邊四處漫游,有次經(jīng)過一條小溪,發(fā)現(xiàn)無橋可通,車子只好涉水而過。
秋冬季節(jié),幸好溪水尚淺,萬一夏天臺風(fēng)來臨,溪水暴漲,如何是好?當時就在想,如果有橋就方便多了。
有溪水的地方,就應(yīng)該有橋。
溪水阻隔了兩岸的交通,造成了來往的不便。于是,人類便發(fā)明了橋。
無論是幾塊簡陋的木板、厚重的石塊,或是鋼筋水泥,也不論它的造型是古典還是現(xiàn)代,它所扮演的無非是連接、交流、溝通的角色。
橋,實在是人類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之一。
其實人與人之間也需要一座橋。
當我們有不同的理念,各持己見、互不相容時,我們就需要借著“橋”來交換彼此的意見、不同的看法,取得協(xié)調(diào)和認同。
和“墻”的封閉保守不一樣,橋代表了開放、接納的胸襟。
“橋”越多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越暢通、越和諧。我們不怕別人不了解我們,只怕缺少一座溝通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