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想想,實際上也就是一年前),我曾經(jīng)認為這個世界是很新奇的,具體表現(xiàn)為,有所謂的主流,也有所謂的80后、90后,雙方經(jīng)常唱反調(diào),好像是從爺爺那輩就開始苦大仇深,見了面就互掐。
比如一方說對,另一方就說不對,一方說往東,另一方可能就說往西、或者往南、或者往北,就是沒往東。這基本上還算是文明的,要真來勁,什么“國罵”是派不上用場的,撿到什么就是什么,罵仗時,用語大都問候?qū)Ψ降挠H戚長輩,加上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雙方有文化,遠比街坊大媽的創(chuàng)造水平高,所以罵起來也更精彩,更有想象力。
對于這類現(xiàn)象,我認為是比較正常的,也是比較有趣的,因為從人類學(xué)角度看,這個世界只有存在爭論,才有前進的動力,當年大家都是猴子的時候,如果全都是同種猴子,沒有上樹還是下地的爭論,進化成人的任務(wù),就任重而道遠了,不過今天看來,就那樣倒也省事,全在樹上蹲著,干房地產(chǎn)的猴子估計也就歇了。
持有這種看法的時候,我29歲。今年,我30歲,基本還是這個看法,只是稍微有了點變化。要較真起來,我不算80后,畢竟79年和80年還是差點數(shù),然而媒體對我的定位,似乎始終是個80后,這種黑鍋背了也就背了,就算是吧。
作為一名偽80后,對80后的諸多行為,其實我是比較認可的,比如他們很有朝氣,敢于較真,做事情有魄力等等。至于缺點,大致和上述的優(yōu)點差不多,換個字就行,比如太有朝氣,太過較真,太有魄力等等。他們給這個社會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當然,也有某些無意義的折騰。無論如何,對于略顯沉默的主流而言,他們是一個有趣的補充。我滿懷期望地、認真地、誠懇地,希望他們把這些特點持續(xù)下去,保持下去,繼續(xù)跟主流互掐,最后,在互掐中,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然而最近我發(fā)現(xiàn),這個美好的愿望,是無法實現(xiàn)的。
因為最近我從歷史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深刻的規(guī)律:很多事情之所以發(fā)展成某個樣子,是因為它本來就是那個樣子。這句話希望你能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可以慢慢理解。
這個道理放在主流上,具體的意思是,所有的主流,當年都曾經(jīng)是80后。
我記得有位前任法國總統(tǒng),在歐洲政治體系里,這位仁兄的派系算是中間偏右,做事比較老辣,比較保守,在眾多潮流人士的眼里,算是很主流了。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幾十年前,他是徹頭徹尾的非主流,搞過反戰(zhàn)、游行,好像還被逮捕,去號子蹲了好幾個月。
再往美帝國主義身上說,現(xiàn)在坐在華爾街、白宮里面,穿得人模狗樣、西裝筆挺,天天討論大問題,什么今天往這兒扔個炸彈,明天往那兒投美元的人,往回倒退三十多年,當年也都是些奇裝異服,理個爆炸頭,每天提個大喇叭,大喊反戰(zhàn)口號之類的主兒,有的沒準還干過嬉皮士。
沒錯,其實很多人還未清楚,社會是一個看似松散,實則嚴密的地方。無論多么憤世嫉俗、多么曲高和寡、多么桀驁不馴、多么……人都要上班,都要養(yǎng)父母,都要找老婆,都要生孩子(此處兩項備選),所以,要與人搞好關(guān)系,不要冷言待人,要會為人處事,不是多生事端,要以誠待人,不要出言不遜,除非你不打算在社會上混,否則,有很多規(guī)則,你必須遵守。
更重要的是,你最終會明白,有時候這些規(guī)則,并非退步,而是進步。因為當你徹底理解這些規(guī)則的時候,你將意識到,你不是只為自己活著,還有你的父母、妻子、孩子,以及你對身邊其他人的責任。
享受現(xiàn)在的一切吧,憤怒、沖動、活力、偏激,為了那些正在消逝,或是已經(jīng)消逝的歲月。
當然,這個世界依然是有趣的,因為再過二十年,當80后們成為社會主流的時候,00后或是10后,就會出來折騰咱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