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自信心的培養(yǎng)策略和方法,進行了初步的闡述和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自信心;學習能力;有效教學
信心是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有效解題、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在情感因素?!拔蚁嘈盼夷軐W好”是每個小學生從內心發(fā)出的肺腑之言。隨著當前小學新課程標準在各年級學習教學活動中的有效實施,培養(yǎng)具有堅定學習意志和良好學習能力的學生,已成為學校進行有效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但由于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片面注重了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和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內在學習情感的有效培養(yǎng),致使學生學習情感得不到有效激發(fā)和增強,限制和壓抑了學生學習知識內在能動性。本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信心進行了粗淺的嘗試和探究,認為做好以下方面教學活動:
一、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增強學習自信心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知識傳授、能力發(fā)展的雙向互動過程。情感是人們對事物或現象等內容的內心體驗,喜怒哀樂是它最形象生動的表現。由于小學生受年齡和內在心理的影響,自身情感調控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不良現象的影響和制約,致使學習知識能動性和持久性等方面的積極情感受到削弱和限制,從而產生畏懼心理和厭學情緒。教學實踐也證明,小學生在良好學習情感的基礎上,學習知識的能動性和效能是平常條件下的4倍。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好數學信心教學中,就要重視與學生的雙向溝通,情感交流,要在認真準確掌握學生心理發(fā)展和學習實際的基礎上,能夠將師生情感交流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始終。教師要主動走進學生中間,俯下身子,低下身子,“走進學生心間”,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情感交流,通過集體談話,個別談心、社會家訪等形式,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情況,善于運用先進感人的典型事跡,鼓勵學生增強學好數學、用好知識的決心和情感,實現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確立和學習信心的有效增強,從而為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打下堅定地思想基礎。
二、重視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增強學習自信心
數學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學科,他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而又有復雜的關系。通過對小學階段數學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發(fā)現,各年級的教學知識中,都貫穿著現實性的生活實例。可以說,每一章節(jié)知識都能在人們的生活中找到數學知識的影子。新頒布的小學數學基礎課程綱要指出:“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現實性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促進學生學習情感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數學知識的生活性這一特點,將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重難點等內容與現實問題進行巧妙結合,寓生活性問題之中,使學生“我愿學”,從而實現“我能學好”的教學目標。
如在進行分數知識教學時,教師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法,把教會學生化線段圖作為學生進行分數知識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會使學生在抽象空洞學習中失去信心和激情。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生活性問題設置的方法,將分數知識與現實生活性問題情境進行有效結合,創(chuàng)設出“小學生切蛋糕”、“分發(fā)糖果”、“水果批發(fā)公司有水果25000千克,賣出2/5,賣出多少千克?”、“六年級有學生111人,相當于五年級人數的,五年級和六年級一共有多少人?”等方面的生活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探究活動,從而使學生在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性教學情境中,實現學習能動性和信心的激發(fā)和增強。
三、重視學習時機的提供,增強學習自信心
傳統(tǒng)教學采用的是“教師一統(tǒng)課堂,教師主講,學生聽講”的單一教學模式,不能夠將學生主動性進行有效激發(f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知識和探究實踐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生只當成學習知識的工具,接受知識的“口袋”,嚴重限制了學生學習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探究性學習具有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主體性、交互性、開放性、過程性、綜合性及社會性等特征。因此,教師要按照新課標要求,將學生學習主體特性進行有效體現,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出具有內在探究意義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答問題過程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有效增強,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有效培養(yǎng)和樹立。
如在教學“倍數和因數”知識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完知識后,在黑板上設置了“12*4=48”、“15*5=75”、“5*6=30”問題,要求學生找出這些算式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內容,進行探究活動,找出問題的答案,使學生對“倍數和因數”知識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可以布置與之相關的數學探究性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外小組探究活動。又如在教學分數知識實際應用問題時,教師可以設置“同學們采集樹種,四年級采集了16千克,三年級采集的重量是四年級的3/4,又是六年級的1/2,六年級采集樹種多少千克?”探究性問題,讓學生結合知識進行分析探討,從而為學生鞏固知識、預習新知打下基礎,實現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學習信心、在思考分析中增強信心。
總之,信心源自力量,信心創(chuàng)造輝煌。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按照新課標要求,樹立教學新理念,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的創(chuàng)新,實現數學新課程標準下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