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裝修想買兩套不銹鋼臺盆,到網上一查,發(fā)現價格不到專賣店的三分之一。幸虧在專賣店老板說得天花亂墜時沒有下單,于是第二天驅車二百公里趕到了廠家,除去來回路費,足足省下三千多元。
知情權真是一個好東西,它可以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然后還可以看清商家依靠“消費者的不知情權”攫取暴利的面目。這樣的知情權當然大受歡迎。但有些“知情權”并不像購買不銹鋼臺盆那么簡單了,我給它取了一個新名詞——被知情權。
某市公示一位局級干部,電視上和報紙上都登了,希望有人舉報他的問題,同時要求舉報者必須實名實姓,舉報要有事實依據,還要求舉報者留下詳細的地址和電話,并且最后還有一句生猛的話“對誣告者,一經查實,將嚴肅追究法律責任?!眹栏褚饬x上,這就是“被知情權”,其一,這樣的公示措詞充滿了防止人民群眾的“誣告”的成分,不由分說將群眾置于了對立面;其二,這樣的公示語氣,似乎在說咱組織部門任命干部是咱的事,你們最好不要“順著竿子往上爬”了。
事實上,一邊被舉報,一邊在升遷的官員層出不窮。這些官員在升職前都進行了公示。但大家都明白,這種公示只是一種“被知道情權”,具有恩賜性質,你即使掌握了這些干部的問題又怎么樣,決定干部任免的不是老百姓,而是長官。你舉報他們的問題,弄不好還會被報復,那豈不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又如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畜牧獸醫(yī)局下屬的動物檢疫站,有二十三人想轉正吃“皇糧”,后來名單公布,這二十三人中有八人順利轉正,轉正的八人身份很特殊:兩人是畜牧獸醫(yī)局局長的親弟弟,一人是局長的司機,一人是該局副局長的愛人,一人是該局辦公室主任的親弟弟,一人為該局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所長的愛人,一人是動物檢疫站站長,一人是昌江農業(yè)局副局長的愛人。對于“轉正”的信息,大家都是知情的,但是你知情了又怎么樣,這本質上是一個幌子,一個借口。他們掛的是“公開公平公正”之名,行的是“徇私舞弊”之實。事件曝光后,該局領導說:“這些人都經過考核,都是優(yōu)秀的?!边@樣的回答,真的讓人啞口無言。
當“知情權”變成了“被知情權”,那么這種“知情權”就成了大家的“受折磨權”,它折磨的是大家的忍耐程度。海南三亞小額貸款擔保中心招考工作人員,結果社保局局長的女兒行政能力測試科目竟然考了九十九分,驚為天人。不少網友哀嘆:這是天底下最愚蠢的局長女兒,老爸好不容易搞了試卷,你考個九十分就是極佳成績了,怎么可以考九十九分呢。
我們知道“知情權”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但事實上,許多“知情權”被明目張膽地異化了,成了“被知情權”。這些人為什么有那么大的膽子,因為他們知道“這里是咱的地盤”,即使別人真正地“知情”了,也翻不了天。
(摘自《雜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