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新流行語“女喝豆?jié){男喝奶”,確有一定道理。奧妙在于豆類富含一種對人體有獨到保健功效的成分,這就是異黃酮??茖W家檢測顯示,每100克豆類制品的異黃酮含量為:大豆118.5毫克,豆粉148.6毫克,速溶豆粉109.5毫克,納豆(發(fā)酵的大豆)58.9毫克,豆腐23.6毫克。其他除豆莢類的毛豆、甜豆、豌豆、四季豆以及花生、綠茶、芹菜、花椰菜等含有一定量的異黃酮外,其余食物則含量很少甚至沒有。
異黃酮五大功勞
異黃酮是一類多酚化合物,本身無營養(yǎng)功效,卻能在人體保健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扮演著多重健康角色。
角色一癌癥“克星”。德國研究機構(gòu)的最新研究證實,異黃酮能夠阻礙引發(fā)癌癥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從而阻止新的血管形成,而惡性腫瘤最需要新血管輸送養(yǎng)分給它。異黃酮能夠斷絕癌細胞的“給養(yǎng)”而將其“餓死”,所以富含異黃酮的大豆被稱為最佳癌癥克星。
角色二骨骼“益友”。異黃酮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幫助降鈣素和活性維生素D的生物合成,加快鈣的吸收,增加骨骼鈣鹽沉積與抑制骨骼中鈣質(zhì)溶出入血,因而具有預防骨質(zhì)疏松與骨折的作用。
角色三血管“衛(wèi)士”。人到中老年,動脈血管因膽固醇等脂質(zhì)不斷向管壁沉積,彈性逐漸減弱,管壁逐漸增厚,醫(yī)學上謂之動脈硬化,導致心臟與大腦血管供血量減少,使人患上冠心病或中風。而異黃酮能改善血液中的膽固醇代謝,所以常吃豆類可大大減少動脈硬化的危險,從而保心、腦等器官一方平安。
豆類不完美
剛才說過,豆類是異黃酮的主要來源,要想獲得足量的異黃酮,多吃豆類是最佳選擇。但是,豆類并不完美,含有某些抗營養(yǎng)因子,不僅不利于人體對養(yǎng)分的消化吸收,而且有害于健康。請看黑名單:
外源凝集素豆類中含有植物血球凝集素,與某些糖分子有特殊的親和作用。人體的細胞膜組織一半是碳水化合物,一旦與植物血球凝集素結(jié)合,就會引起細胞的凝集,造成中毒。
對策:酶抑制劑可被高溫破壞,煮熟就安全了。
植酸由肌酸與磷組成,是一種有機酸,在所有種子中都有,豆類中含量最高。它既可與豆類本身所含的鈣、鎂結(jié)合,生成不能為人體吸收的植酸鈣鎂鹽類,又可在腸道中與其他食物中的鈣結(jié)合,變成不溶性的植酸鈣,導致鈣、鎂等礦物元素的吸收下降。故長期偏食豆類有導致體內(nèi)鈣缺乏的可能性。
對策:鋅酶可破壞植酸,多吃含鋅的食品有助于消除豆類中的植酸。
寡糖豆類中含有產(chǎn)氣化合物,吃得過多會造成腸胃脹氣。
對策:限量食用。
皂角素具有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食用后對消化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
對策:與對付酶抑制劑相同。
多酚豆類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之一,主要存在于種皮之中。
對策:將豆類加工成豆?jié){、豆腐,去掉種皮,可大大減少多酚的含量。
六種人無此口福
豆類及其制品并非人人皆宜,得了某些疾病者無此口福,宜少吃或不吃。
胃潰瘍豆類中尚含有一定量的水蘇糖、棉子糖等低聚糖,可引起嗝氣、腸鳴、腹脹、腹痛等癥狀,所以嚴重胃潰瘍患者最好少吃豆類。
胃炎患有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者也不宜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
腎臟疾病腎炎、腎功能衰竭或腎臟透析的病人需要低蛋白飲食,而豆類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質(zhì),且非必需氨基酸較多,宜禁食。
腎結(jié)石豆類中的草酸鹽可與腎中的鈣結(jié)合,形成結(jié)石。所以腎結(jié)石病人不宜食用。
痛風豆類及其制品含嘌呤多,所以痛風病人在急性期要禁食,緩解期也要限量。
急性胰腺炎豆類能夠刺激胃液與胰液分泌,加重胰腺炎癥,特別是豆?jié){,急性胰腺炎病人不可食用。
那么這幾類人如何攝取異黃酮呢?建議不妨轉(zhuǎn)向其他食物,如花生、綠茶、芹菜、花椰菜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