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指要
所謂材料作文,就是根據(jù)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完成寫作的一種作文形式。綜觀歷年中考作文題,材料作文的比重呈明顯上升趨勢。在考試中,考生如何寫作材料作文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
首先,緊抓審題“三部曲”。
一要反復閱讀,整體把握。審析材料作文題,首先要讀懂內(nèi)容。審讀的內(nèi)容,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讀懂材料,是為了遵從要求;明確要求,是為了進一步吃透材料。從材料到要求,從要求到材料,反復閱讀,吃深吃透,是審題的第一步。
二要抓住關(guān)鍵,仔細推敲。對不同類型的材料要善于抓住其關(guān)鍵。對梗概片段型材料,關(guān)鍵是要選準擴充或續(xù)寫的角度;對以故事、寓言、典型事跡等為主要構(gòu)成的情節(jié)型材料,關(guān)鍵是要理清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結(jié)局,并且緊扣結(jié)局尋根究底;對名言警句型材料,關(guān)鍵是要準確理解其哲理;對圖畫型材料,關(guān)鍵是要在畫面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guān)聯(lián)點中把握畫面的主旨;對組合型材料,關(guān)鍵是要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抓材料的關(guān)鍵所在,應(yīng)該在弄清作文要求的前提下進行。
三要消除偏差,客觀分析。筆者曾抽樣分析了200多份2009年的中考作文,發(fā)現(xiàn)個別考生不遵守社會公德,不服從真善美的標準,不遵從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只想著一鳴驚人,便主觀臆斷,妄加褒貶,提出危言聳聽的觀點。如,有考生提出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講誠信會吃大虧,因此還是虛偽一些、實際一些好的觀點;有考生認為應(yīng)該尊重個人自由,允許中學生談戀愛;還有考生則說犧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等等。實踐證明,考場作文出現(xiàn)這類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即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語言生動、富有文采,也不會獲得高分。
其次,把握構(gòu)思“三扣住”。
一要扣住材料,明確主題。根據(jù)文體的不同,扣住材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扣住材料有兩種方式,即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化用)。不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主題都應(yīng)與所給材料有直接聯(lián)系,并且在文章的開頭、主體以及結(jié)尾部分都有所體現(xiàn),所以在構(gòu)思時點題的設(shè)計尤為重要。
二要扣住主題,突出重點。若寫記敘文,重點部分就是最能集中體現(xiàn)文章主題的部分,考生對這一部分的描寫要盡量豐富、形象,從而明確其在文中的地位,進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題。若寫議論文,對中心論點的論證無疑是全文的重點。
三要扣住重心,寫出亮點。文章的亮點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典型素材的選擇、情節(jié)的巧妙構(gòu)思,還可以是語言的個性化表達、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等等。不管如何彰顯文章的亮點,都需要建立在有力地突出主題的基礎(chǔ)之上,如此才能為文章增添亮麗的色彩。
金題回放
(2009年遼寧省沈陽市中考作文題)那年暑假,小胖跟父親去看望爺爺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還要翻過一道道高高的山梁。走了兩個多小時,還在山梁上,望著遙遙無際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邁步了。父親嚴厲地命令道:“別盡往前瞅,低頭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闭f著,繼續(xù)大步地向前走去。沒辦法,小胖只好快快地跟著。不過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瞭望遠遠的目的地,而是低頭看著腳下的路,不斷地欣賞著沿途那些形狀各異的沙石和花草,不知不覺就走到了爺爺奶奶家。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寫文章主旨必須從所給材料中提煉;②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③字數(shù)為600-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
滿分作文一
柔韌人生
一考生
就像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一樣,在壓力和挫折面前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低頭與彎腰,外在的“柔”只因骨子里的“韌”,只因心中那堅定不移的信念!
最喜歡觀察荷葉。雨水打在荷葉上,越積越多,當你擔心纖弱的莖會折斷時,葉卻輕輕一側(cè),雨水便順流而下,而荷葉則繼續(xù)昂著頭承接雨水……
生命之中沒有不能承受的重量,這是荷葉給我的啟示。人生在世總會遇上各種外在的壓力,面對壓力,有的人選擇了逃避,放棄了自己的追求;而有的人則迎難而上,但依然被壓折了心中的信念支柱,不是因為不夠勇敢不夠堅強,只是因為不肯彎腰低頭,硬是讓積聚的壓力將自己壓垮!
不是所有的勇敢都值得推崇,不是所有的堅持都值得贊賞,同樣,也并非所有的“屈服”都應(yīng)遭到唾棄!試想,如果司馬遷面對腐刑的奇恥大辱而不能忍辱負重,又怎能著下《史記》流傳千古!這值得我們?nèi)ニ伎迹伎既松娜恳饬x。
柔韌的人生,是一種以屈服為武器,為自己不屈的理想與追求開辟疆場的精神;柔韌的人生,是拋棄清高的外衣卻又絕不流于世俗的生存智慧!
柔而不韌是懦弱,韌而不柔是莽撞,柔韌相成方能在“凡”與“仙”之間給自己尋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就像那峽谷東坡的雪松,為自己開辟一方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地;就像材料中的小胖,不再一次次地瞭望遠遠的目的地,而是低下頭走自己的路,在不經(jīng)意間便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有一種隱忍蘊蓄了無限力量,有一種靜默其實是驚天告白,在隱忍和靜默中努力再努力,就能夠?qū)崿F(xiàn)靈魂的不斷升華!柔韌的荷葉承受住了雨水的力量,才成就了“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柔韌的雪松承受了大雪的重壓,才有了“大雪壓青松”的奇觀;柔韌的小胖懂得適時低頭,才有機會欣賞形狀各異的沙石和花草!
閉上眼睛,司馬遷向我走來,輕輕地告訴我:隱忍與柔韌是為了理想的追求,一時的屈服是為了完成心中的使命……
是的,只有柔韌的人生,方能顯示出真英雄的本色!
思路揭秘
這篇考場作文讀來很有氣勢,其亮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扣住材料,明確主題。作者從材料中選取了“柔韌人生”的切入角度進行立意,渲染“柔韌人生”的意義,用事實(尤其是材料中的事實)證明“柔韌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發(fā)出了“只有柔韌的人生,方能顯示出真英雄的本色”的吶喊。論點落地有聲,論證深刻有力。二是語言明快有力,句句圍繞論點展開。特別是排比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如“柔韌的荷葉承受住了雨水的力量,才成就了‘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柔韌的雪松承受了大雪的重壓,才有了‘大雪壓青松’的奇觀;柔韌的小胖懂得適時低頭,才有機會欣賞形狀各異的沙石和花草!”既生動形象地證明了論點,又使語言富有張力,意蘊豐富,給人以啟迪。另外,以“柔韌人生”為題,顯得很大氣,若沒有較強的寫作能力與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是很難做到的。
滿分作文二
低頭是一種智慧
一考生
雪松懂得低頭,能夠造就一片山頭的翠綠;海鷗懂得低頭,可以忍受狂風暴雨的沖擊。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只有我們學會低頭,懂得伸屈,生命中才會有絕處逢生的驚喜。
四面楚歌中,當寒光閃閃的長劍劃過虞姬那白皙的脖頸,只留下一抹鮮艷的紅色,你只懂得吟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的無可奈何;你只會仰天長嘯“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過也”。面對滾滾的烏江水,昔時勇猛蓋世的西楚霸王,如今卻為何落得個如此下場?雖有李清照歌頌?zāi)恪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然而你可知“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縱然你的決定是為維持尊嚴和對抗恥辱,但是如果你懂得低頭是一種智慧,渡過烏江,以你的才能,以你的勇敢,卷土重來,歷史或許會被改寫。
當時的天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舞臺,你始終不肯磨平你那突出的棱角,始終沒有劉邦“遇方則方,遇圓則圓”的圓滑。你是山,一座從不肯低頭彎腰的山,這樣的性格,便注定了你不可能有絕處逢生的驚喜。
穿越歷史的時空,我們品讀著這邊獨好的風景,欣賞著這位偉人留下的贊歌。
當遭受過痛苦與恥辱的雙重磨難,當在黑暗與犬牙參差的隧道中踽踽獨行,當在死亡的江河中艱難泅渡,你用激昂的信念將羞辱焚燒,將靈魂點燃,從此踏上了一條隱忍的道路。
在“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的痛苦折磨中奮筆疾書,書寫三閭大夫行吟江畔的憂郁,書寫荊軻那把寒光閃閃的匕首,書寫酷吏們內(nèi)心蟄伏的歹毒,書寫武帝揮動干戈滴下的鮮血,書寫垓下英雄末路的悲歌——為的便是那永不曾磨滅的信念——“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你的能屈能伸成就了中華歷史上的偉大著作,你懂得低頭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絕處求生的智慧,是一種可以在絕境中真正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智慧。
人生如一泓水,溫存而靈動。懂得屈伸自如,學會低頭,這種智慧會讓你在困境中得到柳暗花明的轉(zhuǎn)機!
思路揭秘
這是一篇非常富有美感的說理文章。其美點有二:一是對比論證,論證深刻。開篇提出論點后,先用霸王自刎烏江畔的事例從反面論證“低頭是一種智慧”的重要性,接著運用司馬遷忍辱著《史記》的事例從正面再論文章主旨,然后對這一反一正兩個事實論據(jù)作適當分析對比,得出結(jié)論,從而使論證更深入,使說理更深刻。二是語言靈動,文采飛揚。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使整個論證過程極具表現(xiàn)力;詩詞佳句的巧妙運用,看似信手拈來,卻恰到好處,字里行間閃爍著雋永的詩意。總之,作者形象生動的描寫與層層推進的說理使這篇考場作文獨具魅力。
文題亮相
美術(shù)鑒賞課上,老師掛出一幅畫,說:“你們認為這幅畫哪些地方畫得精彩,哪些地方畫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贝蠹殷@異地發(fā)現(xiàn):被某位同學認為最美妙的地方,卻被另一位同學斥為最糟糕的敗筆。老師問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學說:“對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庇型瑢W說:“一件藝術(shù)品不可能各個方面都被所有人認可?!弊詈?,老師說:“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別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就像我們今天評畫一樣?!?/p>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jīng)歷或見聞?是否想向別人介紹或說明什么?是否得到某些感悟,引發(fā)一些感想?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作文指導
這是一道新型材料作文題,其材料重在引出話題,只不過沒有將寫作話題點明而已。寫好這類作文,必須著重把握以下兩點:
首先,審讀材料,挖掘材料內(nèi)涵。從材料閱讀看,考生很容易明白材料揭示的現(xiàn)象,但是要真正把握主題內(nèi)涵,必須注意兩個認知環(huán)節(jié):其一,對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性認識。材料表達的主題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多元的。但不僅僅如此,材料中又有老師的一句“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別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就像我們今天評畫一樣”。老師想提醒大家什么?除了認識生活中事物的普遍現(xiàn)象外,還要把握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性。其二,從不同的認識中分析出正確認識,指導我們的實踐。這一點是隱含信息,是這一命題的邏輯性要求。
其次,選好角度,聯(lián)系生活暢談。在理解材料主題的基礎(chǔ)上,可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命題寫作:一是從他人(如老師、家長、同學、朋友等)角度出發(fā),以“善于欣賞”“學會欣賞”等為話題,自擬標題寫成記敘文,記敘別人如何對待評價的故事,你從中所受的啟示或感悟;二是從自身角度出發(fā),以“善于傾聽”“學會傾聽”等為話題,自擬標題,可敘寫自身經(jīng)歷或見聞,寫成記敘文,也可闡述如何正確對待別人評價,寫成議論文;三是以動物、植物、外星人等為視角,以“多角度”“換位”為話題,自擬標題,可闡述認識事物的方法,寫成議論文;可記敘獨特經(jīng)歷,寫成記敘文;可抒寫?yīng)毺馗形?,寫成散?還可運用童話、小說、戲劇等文體樣式來寫。不管從什么角度切入,不管選用什么文體,考生都必須選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來暢談,選擇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來寫,做到“材料的生活化”。
素材積累
名人名言:
1.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猍唐]魏征
2.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意大利]但丁
3.電視并不是真實的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實際上得離開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猍美國]比爾·蓋茨
經(jīng)典材料:
有一次,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碑敩F(xiàn)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著這個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fā)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分析: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為自己真的明白了傾聽的藝術(shù)了嗎?你是不是常常半途打斷對方的演講,是不是又自以為是地進行反駁呢?
適用話題:善于傾聽學會傾聽
病文展示
我與乞丐
□張遠蒙
這天中午,我從菜市場抄近道去學校。突然,我看見在一排菜販中間跪著一個學生模樣的人,那人很瘦,戴著眼鏡,低著頭,雙手撐大腿上。他的面前擺著一尺多寬的白紙,紙的頭邊已經(jīng)被踩了好幾個腳印,那紙上醒目地寫著“求助”二字,底下是密密麻麻的字。我是個很有同情心的人,于是從衣袋里拿出30元錢給了那個人后,高興地向?qū)W校奔去。
下午的兩節(jié)課,我的腦海里一直幻想著那跪著的大哥哥的身影,“求助”二字一直在眼前晃來晃去。課外活動時,我告訴同桌我的所作所為。同桌豎起大拇指夸我做了件好事,并主動把這件事報告給班主任。
班主任知道了這件事,我耐心地等待著老師的表揚。果然不出所料,班會課上,班主任以我為例,說我是新時期的活雷鋒,并號召全班同學向我學習,讓生活充滿愛。因為有愛,使黑色的雙眸尋找光明,因為有愛,在紛飛的大雪中擁抱溫暖,因為有愛,每一個人心靈的房間從此有了陽光的熱度,縱使世態(tài)變遷,斗轉(zhuǎn)星移,這種愛,始終如一,不曾消逝。不過,最后班主任還舉出不久前電視上播出的一則新聞:一中年人帶著孩子故意裝成雙腿殘廢,以行乞換取人們的同情,卻被人發(fā)現(xiàn)西裝革履的他走在大街上,很是風光。此時的我很困惑,不知道班主任到底在講什么。
一周后的一個早晨,我又發(fā)現(xiàn),那個大哥哥還跪在那兒。我又把自己的零花錢掏給他。他抬起頭,嘴唇動了動,大概是說“謝謝”吧!
我再次感到欣慰,因為我又做了一件好事,為那個乞丐。
病因診斷
習作記敘了“我”救助乞丐的經(jīng)過,所表現(xiàn)的主題是正確的。對“我”送錢給乞丐這件事,同桌的反映,老師的表揚,都表明大家對此事的看法是一致的,這就背離了材料中老師的“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別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見”這句話的意思。另外,文章平鋪直敘,重點不突出。作者雖然從“我”救助乞丐一事切入,但所敘之事平鋪直敘,對最能集中體現(xiàn)文章主題部分的描寫只用了三言兩語,讀來平淡寡味。而且題目欠妥,文不對題。作者的初衷是寫“我”救助乞丐的經(jīng)過,至于乞丐則是次要人物,“我”與乞丐不可平分秋色。
升格佳作
救助他人快樂自己
□張遠蒙
2010年元月12日晴星期二
這幾天,風頭緊,老班已經(jīng)“宰”了好幾只“雞”了。沒辦法,只好通過菜市場抄近道。突然,我看見在一排菜販中間跪著一個學生模樣的人,那人很瘦,戴著眼鏡,低著頭,雙手撐在大腿上。他的面前擺著一張一尺多寬的白紙,紙的頭邊已經(jīng)被踩了好幾個腳印,紙上醒目地寫著“求助”二字,底下是密密麻麻的字。這樣的場合竟如此出賣自尊,我一下子呆住了,丟下兜里僅有的30元錢,慌忙地跑掉了。
2010年元月13日多云星期三
昨天一整天,我的腦海里都在浮現(xiàn)跪著的大哥哥的身影,“求助”二字一直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我告訴同桌我的所作所為。他嘲笑我:“如今有多少真乞丐啊,乞丐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快速發(fā)財?shù)穆殬I(yè)嘍!”那語氣分明是說:凡是乞丐大都是裝可憐相的富翁,根本就不值得同情。
2010年元月14日陰星期四
班主任知道了這件事,我耐心地等待著班主任的表揚。沒想到,班主任以我為例,說“社會是復雜的,有人扮成‘乞丐’騙取錢財。大家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上當”。他分明是說,我是受騙者,白白丟掉了30元錢。他還舉出不久前電視上播出的一則新聞:一位中年人帶著孩子故意裝成雙腿殘廢,以行乞換取人們的同情,后來卻被人發(fā)現(xiàn)在僻靜處換掉衣服后,牽著孩子大搖大擺地走了。
我又不是孫悟空,同情他人還真得有一雙火眼金睛?難道我真的做錯了?
2010年元月15日晴星期五
我沒想到自己的舉動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波動。別人似乎都對錢很在乎,認為這錢花得冤,我心里有些難受。但是我始終覺得自己的做法沒有錯。今天早上,我又發(fā)現(xiàn),那個大哥哥還跪在那兒。我又把自己的零花錢掏給了他。他抬起頭,嘴唇動了動,大概是說“謝謝”吧!我苦笑著,似乎有淚水流了出來。
我覺得很輕松,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救助他人,快樂自己,何必在乎別人說什么呢!
升格點評
修改升格后的習作主要有兩個亮點:一是挖掘材料內(nèi)涵,明確且突出主題。升格文作者記敘了自己救助乞丐的經(jīng)過,最后一段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只要堅持的是真理,就不必被別人的閑言碎語所左右。二是采用日記體的形式,新穎而亮人眼眸。作者細膩真實地描繪出“我”幫助弱者的曲折而復雜的心理轉(zhuǎn)變歷程:資助后跑掉→同桌的話讓“我”稍有困惑→班主任的訓導使“我”進一步困惑→“我”心有主,“我”很輕松。
美文鏈接
家問
□畢淑敏
家是什么?家會很小很小,螺螄殼是蝸牛的家。家會很大很大,宇宙是星星的家。家會很輕很輕,像一粒浮塵,被人一指撣掉,不留一絲痕跡。家會很重很重,像一座鉛山,壓在脊上,寸步難行。家會很快樂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喜泉。家會很凄楚很悲涼,像一汪深不可測的淚潭。
問年輕人:家是什么?他們回答:家是粉紅色的玫瑰,有刺更有蕾。家是甜蜜的吻、熱烈的擁抱、柔情似水的情話和思念時的郵票。
問中年人:家是什么?他們回答:家是心靈與肉體的港灣,能停泊萬噸巨輪也能棲息獨木小舟。家是無私的付出與接納,家是脫去疲勞的熱水澡。家是一個蘋果,你一大口,我一小口。家是一副重擔,我愿這邊的力臂短,你那邊的力臂長。
問老年人:家是什么?他們回答:家是黃昏湖邊的攙扶,家是燈下互相剪去絲絲白發(fā)。家是一件舊風衣,風也是它雨也是它。家是雖非一見鐘情,卻望白頭偕老的漫漫旅程。家是墓前的一枝黃菊。
問孩子:家是什么?他們回答: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100分時的獎賞和不及格時的斥罵。家是可以耍賴撒謊當皇帝,也得俯首聽命當奴隸的地方。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
問情人:家是什么?他們回答:家是舔著傷口的兩只狼,家是荷爾蒙的洶涌分泌。家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家是猜忌、爭執(zhí)、思戀、指責的雜耍場。家是枕邊淚窗前月,家是今夜你會不會來?
問養(yǎng)家的人:家是什么?他說,家不是勛章,你掛在胸前,別人也看不見。家是一條暗地里逼你不斷掙錢的鞭子,直抽得你遍體鱗傷。
問棄家的人:家是什么?她說:家是一種能力,一種學習。我自忖無力從那里畢業(yè),就中途逃亡了。
問無家的人:家是什么?他說:家是羈絆,家是約束,家是熄滅人創(chuàng)造激情的沼澤地,家是一種奢侈的糜費。
我不知世上還有另外的場所,會如此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綜觀家庭,是大千世界的縮影。人們在家中卸去重重角色的面具,露出天然嘴臉,最坦率最赤裸。人性的美與丑,方寸之間,纖毫畢現(xiàn)。
家可以很單純,一個人也是一個完整的家。家可以很復雜,整個地球是一個共同的屋頂。家啊,是理解奉獻思念呵護,是圣潔寬容接納和諧,是磨合欣賞忠誠溝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
(選自《畢淑敏精品集》,有刪節(jié))
賞析
全文以問的形式,散文化的構(gòu)思,詩一樣的語言和意境,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借助夸張、比喻、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明確家的實質(zhì)——責任和愛,從而增強家庭責任感,培養(yǎng)和奉獻自己的愛心,建設(shè)和諧美好的家庭。
佳作展示一
我心有主
□陳鵬
一千個讀者,應(yīng)有一千個堂吉訶德。
——題記
不同的頭顱里閃耀著不同的思維火花,面對同一種事物,智者能從中得到啟示,愚者只是付之一笑,而你會怎樣做呢?不同的看法如泱泱潮水向你襲來時,你又該何去何從呢?
鏡頭一:“十年辛酸淚,滿紙荒唐言”,《紅樓夢》凝聚著曹雪芹太多的心血,它像一潭幽深的湖水,引得無數(shù)人潛身水下,想要尋得水底的蛟龍。同是一本書,在不同人眼中便有了不同的意義,“經(jīng)學家看到易,道學家看到淫……”
你看到了什么?也許你所想的與眾不同,也許你所想的荒誕不稽,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沒有扼殺想象力的翅膀,走前人未走過的路,保留自己的看法即可,只要你思考過,你的思想便不允許任何人褻瀆或指責。
鏡頭二:梵高的畫像一片遙遠的星空,充滿了未知和神秘,他的畫同時又是一片向日葵,綻放著生命的熱情絢爛,然而這位天才畫家一生懷才不遇,眾多驚世之作被擺在街頭卻無人問津,許多自認為天才的人甚至嘲諷他的畫稚嫩,膚淺,不可思議的是,就是這樣一幅“膚淺之作”卻在一次拍賣會上拍出3990萬美元的天價,創(chuàng)造出無人企及的神話。
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別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和看法,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丑小鴨”最終會變成白天鵝的。
鏡頭三:王小波曾在作品中把自己比做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天馬行空,放蕩不羈,讓人心中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然而斷了線的風箏是飛不高的,有些時候我行我素離經(jīng)叛道真的是好事嗎?項羽不聽范增的建議在鴻門宴上放掉劉邦,坐失大好江山;劉備置諸葛亮的良策于不顧,一心伐吳卻落得病死異鄉(xiāng)白帝托孤的下場。
先人的警戒歷歷在目,我們自己做事的時候也要聽取別人的正確建議,有了他人的諄諄教導和循循善誘,我們的個性便能被展示得更加淋漓盡致。聽著父母的教誨、老師的良言,我們的腳步便會變得更加堅定。
任思緒馳騁,有些思考便變得沉重,在隨想中,我心有主了……
點評
這篇文章主要有三個特點:其一,緊扣材料,辯證思維。三個鏡頭,三種感悟,正反結(jié)合,充滿辯證思維,同時與材料中隱含的觀點一致。其二,思路開闊,聯(lián)想豐富。文章概述的三個鏡頭,從文學到藝術(shù)到歷史,古今中外名人事跡,選取精當,文采飛揚,有力地論證了中心,也足見作者知識的廣博。其三,結(jié)構(gòu)清晰,獨具匠心。作者沒有進行現(xiàn)象的羅列,而是運用“鏡頭”記錄這些事例,由他人他事聯(lián)想到自己,緊扣文題。篇首的題記直接扣題,文末再次扣題。這樣構(gòu)思,既能引起讀者共鳴,又能增強說理力量,可謂一石二鳥。
佳作展示二
一道特殊的作業(yè)題
□徐穎
語文老師輕輕按一下按鈕,一陣熟悉的音樂聲響起來,教室里一片噓聲。大家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幅畫面:
鏡頭一:一位年輕的媽媽一邊給小男孩洗腳,一邊講著小鴨子的故事。
鏡頭二:年輕的媽媽給婆婆洗腳。小男孩靠在門旁,看在眼里。
鏡頭三:小男孩端著大水盆,水隨著小男孩步伐的起伏灑了出來,“媽媽,洗腳……”這是電視臺曾經(jīng)熱播的公益廣告。
老師說:“孝道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這則廣告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天的作業(yè)是:每位同學為家長洗一次腳,然后寫一篇感想。”話音剛落,教室里又是一片噓聲。有人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這么做沒有多大意思。洗腳不能說明什么。再說,用洗腳教育學生,沒什么新意。”
“是啊?!?/p>
“跟別人學有什么意思?!?/p>
……
語文老師的臉一陣紅,一陣白。
“就這么定了。晚上我打電話檢查。”語文老師斬釘截鐵地說。
下課時,作為課代表的我來到語文老師辦公室。
“同學們大都不樂意。不如取消吧。”
“為什么?是心理排斥嗎?如果是這樣,說明更有做的必要?!?/p>
接下來,校園里都在議論我們班的“洗腳”作業(yè)。別的班級的同學開玩笑地說:“小周,別把你媽的腳燙了!”隔壁班的老師也同我開玩笑:“小周,準備用什么水給你媽洗腳啊,來個牛奶浴?”
晚上,我不自在地向媽媽說:“老師也真是的,不把心思用在教育學生考出好分數(shù)上,倒做這些沒用的事。媽,支持我吧!”
當我把手觸向媽媽腳的一剎那,像觸電一樣,我的鼻子一陣發(fā)酸。媽媽也好久沒說話,其實媽媽很感動。這一刻,我懂得老師布置作業(yè)的意義了。
許多同學都沒有完成這項作業(yè)。老師嘆了口氣:“做一件事,別人有看法是很正常的,關(guān)鍵是這件事本身有沒有意義。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不為外在環(huán)境所左右,這也是一種能力。我相信,凡是能完成這次作業(yè)的同學,肯定會認為我是對的。”我重重地點點頭說:“是啊,這是一道特殊的作業(yè)題?!?/p>
點評
這篇文章以小見大,以事說理,揭示了面對同一種事物,不同的人認知不同的道理。文末“做一件事,別人有看法是很正常的,關(guān)鍵是這件事本身有沒有意義。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不為外在環(huán)境所左右,這也是一種能力”一句,有助于升華文章主旨。語言樸素平實又飽含感情。
佳作展示三
禮物
□周雯
第一幕
幕啟:客廳,一家人在吃飯。
李斌:叔叔,下星期一是什么日子?
(叔叔沒反應(yīng)過來)
李斌:真笨!地球人都知道。情人節(jié)!
叔叔:呀!(十分驚訝)
李斌:小侄已經(jīng)為你策劃好了。你得交一筆費用。
叔叔:好的,多少啊?
李斌:一口價,400塊。包您滿意。
叔叔:成交。誰叫咱有個早熟的侄子呢?
第二幕
幕啟:叔叔房間。李斌小心翼翼地搬出一尊維納斯塑像。
李斌:維納斯可是女神,美的化身,到時再送一扎玫瑰花,她肯定……
叔叔:(驚呆了,把維納斯擺正)不錯,不錯……
李斌:你不是要出差嗎?我先欣賞幾天。
第三幕
幕啟:客廳里,爺爺和奶奶小聲嘀咕著,異樣地看著李斌。
爺爺:小孩子思想要健康向上。
(李斌以為爺爺是針對報紙發(fā)表評論?;氐椒块g,再看看維納斯,他吃驚了半晌。原來,維納斯身上套著絲襪。)
李斌:這太滑稽了!維納斯套絲襪!(沖出房間)這是世界著名的雕塑,女神維納斯,是美的化身,是純潔的象征!
奶奶:一個光著身子的外國女人,有什么美的!
李斌:蒼天啊,你們怎么就不知道審美呢?
(媽媽上。奶奶指著維納斯,煽風點火。)
李斌:媽媽,這是維納斯。
媽媽:我知道。
李斌:(朝奶奶眨眨眼,怎么樣?想整我,泡湯了)這是藝術(shù)!不是一般人能夠懂的!
媽媽:我就納悶了,一個殘疾人,美在哪里?
李斌:蒼天啊!
第四幕
幕啟:情人節(jié),公園。叔叔女友打開禮物。一座金光閃閃的觀音塑像映入眼簾。叔叔傻了,打電話給李斌。
李斌:(喘著粗氣跑來,看后大叫)蒼天啊,怎么這樣啊?
叔叔女友:(安慰)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嘛。明天送給我,還不遲啊。
李斌:蒼天啊……
點評
這是一篇頗有新意的作文,說其“新”,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圍繞材料,角度新。作者在認真審讀材料的基礎(chǔ)上,順延話題,從美的化身——維納斯這一角度切入,寫出了不同的人對美的不同認識,從而突出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一主題。二是設(shè)計包袱,情節(jié)新。為了表達對美的不同認識,作者精心設(shè)計了三個包袱:爺爺奶奶對維納斯光著身子不滿,這是包袱之一;媽媽對維納斯斷臂的否定,這是包袱之二;文末突然出現(xiàn)的觀音塑像,這是包袱之三。每一個包袱都大出讀者的意料,且幽默詼諧,揭示了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的沖突,收到了極好的藝術(shù)效果。三是別具匠心,文體新。作者采用劇本的形式,通過一家人的對話,生動形象地告訴讀者: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不同是因為角度不同。
延伸訓練
文題一:
有一天,老師問我們:“學校教學樓的勤雜工叫什么名字?”我們答不上來,盡管每天喝著他燒的開水,走過他清掃的樓道。老師說:“你們該記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行,你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們?nèi)プ⒁?、關(guān)心,哪怕回報一個微笑?!?/p>
細讀上面的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
思路點撥:這是一則新材料作文訓練題,它要求考生認真研讀材料,從中找出適合自己寫同時又能切合題意的話題。仔細分析,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從“回報”這一角度來立意行文,從自己的體驗出發(fā),將別人對自己的恩澤化為回報來進行深情的表達;二是從“平凡”這一角度來行文運思,側(cè)重于寫平凡中見偉大,表現(xiàn)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體現(xiàn)出不平凡的價值;三是從“關(guān)注”這一角度來行文,提醒人們要多多關(guān)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多多感悟?qū)θ松?、對社會有益的東西。
文題二:
閱讀下列兩則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惑仔”一詞,常用來指稱黑道上的混混,如果用一個書面詞來代替,則首推“流氓”。不久前,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檀作文聳人聽聞地提出了“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的論點,并專門著書《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對此,作家陸天明表示,這種玩弄知識、投機取巧的做法值得人們懷疑和沉思,“我認為是該有人站出來說話的時候了”,當聽說此觀點提出者竟是北大博士生時,陸天明更是無比驚訝,“他這樣的做法和芙蓉姐姐沒有什么差別,有很大的欺騙性,在自己的祖宗頭上動土,簡直就是恥辱”。
材料二:2006年,山東省陽谷縣與臨清市爭相打起“金瓶梅”文化牌,兩地在開發(fā)“金瓶梅”的形式上都利用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等人物大做文章。在陽谷縣獅子樓旅游城內(nèi),“潘金蓮”是旅游城公開招聘的,身份是“影區(qū)形象大使”;“武大郎家”對面是“王婆茶坊”,茶坊內(nèi),西門慶初次幽會潘金蓮的蠟像塑造得惟妙惟肖。臨清文化城內(nèi),還有“武大捉奸”等節(jié)目,邀請游客參與表演并經(jīng)拍攝后制作成光碟。
讀了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在準確理解材料的基礎(chǔ)上,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自主立意,自擬標題。
思路點撥:這兩則材料都有個共同點——尋求“賣點”。從文化本身來說,這是一種文化墮落,一種文化危機。從社會影響來說,這是糟蹋名著,誤導世人,不僅是對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的背叛,更會造成年輕人理想信念的缺失。追求文學的通俗化,追求經(jīng)濟效益,都不能把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踩在腳下。
思路一:在營造“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同時,我們要大力倡導“文化環(huán)?!薄?/p>
思路二:對歷史文化要有敬畏之心。文化遺產(chǎn)充滿了鮮活而富有個性的生命風采,是本民族最基本的識別標志,是民族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在工業(yè)文明迅速發(fā)展、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進行侵蝕,會導致民族文化的消亡和流變。因此,文化遺產(chǎn)是維持民族發(fā)展的生命線。
思路三:不要把垃圾當“賣點”。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記憶。這種記憶通過一個個文化符號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拔鏖T慶”“潘金蓮”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系統(tǒng)中,也有自己的位置——他們是淫靡、好色的代名詞。承認《金瓶梅》這部小說整體上的文學成就,并不意味著這部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特殊文化在今天有弘揚的必要。旅游影區(qū)以人文景點作為文化載體,不僅僅是為地方財政提供稅源,更重要的是傳承文化,弘揚社會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