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考作文,考生只有將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才會備受閱卷老師青睞,獲得高分。一些考生因缺乏整體意識,考慮不周,能力不強,出現(xiàn)一些常見的失誤,導致作文得分不高。這些常見的失分點,考生如何來規(guī)避呢?考生唯有全力掌控,反復練習,提升能力,才能遠離雷區(qū),從容應對。
硬傷之一:字跡不工,卷面欠美。有關卷面書寫問題各省市均有明確要求,但并未引起考生足夠的重視。其原因是有少部分考生對于漢字書寫特點沒有掌握好,寫字不規(guī)范;還有些考生平時忽視練習,寫字不勻稱;還有一部分考生字寫得很好,但因書寫過快而導致字跡潦草。從評分上看,書寫一般是5分,但卷面欠美導致的損失遠不止這個分數(shù)。字跡不工,同類作文評分時,一定是最低的。因此,這是影響作文評分的“頭號殺手”,請考生一定不要輕視!
應對策略:考生在平時應加強漢字基本功的訓練:字體端正的,力求更加美觀;字體不規(guī)范的,力求端正清楚。筆者認為考生可選擇自己所欣賞的名家書法,從臨摹正楷字入手,把握漢字間架結構,習得運筆技巧,再在此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如果考生每天堅持臨摹一兩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練就一筆好字!這樣不僅可為考生作文奪取高分助一臂之力,而且能寫一手好字更是讓人終身受益。即使考生平常字寫得不漂亮,考試時也要有信心、耐心,盡可能讓字跡工整清晰一些,卷面干凈一些,以避免丟分。
硬傷之二:審題不準,偏離題意。有些考生因讀題不細,忽視作文提示語,導致審題失誤,偏離題意。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全命題作文——忽視關鍵詞與限制語,如廣東省汕頭市中考作文“那天我撿到快樂的鑰匙”,有的考生就忽略了“那天、快樂”這些限制語,導致作文偏離題意;半命題作文——補題不準,文題不通,如湖北省荊州市中考作文“曾經錯過的______”,有考生就擬題為“曾經錯過的道德”,再如遼寧省沈陽市中考作文“用______丈量______”有考生就擬題為“用尺子丈量過去的美麗”;話題作文——理解不透,擬題不當,如四川省中考作文,有考生不解“守望”之意,竟擬出“守望那悠遠的歌”;材料作文——偏離題旨,擬題不準。另外,還有的考生不看題目要求,導致文體不符,字數(shù)不夠??忌鷮忣}不準的情況還有很多,最常出現(xiàn)的就是以上的情形。考場作文因審題不準會造成作文迷失方向,這樣的作文一般不會及格。因此,考生在動筆前一定要反復斟酌!
應對策略:考生在審題時一定要抓住文題的關鍵與實質,尤其要看準題眼,鎖定其寫作的重點,以此來凸顯文章的主旨。比如,2010年中考作文中就有許多關鍵性的題眼:“錯過、嘗試、行者、守望、自視、不變、共享、多想”等。抓住這些題眼,即關鍵信息,考生便能明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思路。審題還有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要吃透題旨,即弄清文題對行文限制和提示語或是材料的真正內涵。有的是在時間上作限制,如“那天我撿到快樂的鑰匙”(廣東省汕頭市中考作文);有的是在處所上作限制,如“黑板上的記憶”(上海市中考作文);有的是在數(shù)量上作限制,如“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動了”(湖北省荊門市中考作文);有的是在人稱上作限制,如“總想為你唱支歌”(山東省煙臺市中考作文);有的題目還有象征意義或引申義,如“打開一扇窗”(福建省廈門市中考作文),【注:以上文題均為2010年中考題】這就要求考生弄清其蘊涵的深意,要透過字面上的具體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去揭示題目包含的象征意義,文章主題才會有深度。特別是材料作文,考生一定要把握住材料的主旨之后再進行寫作。因此,只有認真審題,考生才能把握好寫作的方向,才能讓自己的作文光彩奪目!
硬傷之三:立意不深,思想膚淺。應對中考作文,考生只有意高才能文勝,但是很多考生的文章,要么主旨不明、不知所云;要么泛泛而談,不得要領;要么人云亦云,毫無新意;要么內容偽深刻,只喊空口號;要么結構散亂,主題不一致,無法深刻……造成作文立意失誤的根本原因是考生思想膚淺,對生活現(xiàn)象無法提煉與概括,也就無法讓自己的作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在寫作“我心目中的______”這一文題時,有很多考生就只敘寫了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景,卻無法從中窺視出生活的真、善、美,從而無法讓自己的作文在立意上勝人一籌。比如在寫作“獎勵自己”這一文題時,有很多考生只敘述其獎勵自己的原因,并未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發(fā)掘其中的本質: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心靈的成長,是思想上的成熟,靠的是精神上的獨立支撐。考生如果想到了這一層面,其作文的立意就會卓爾不群,脫穎而出!
應對策略:客觀事物的意義總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意蘊不僅在事物內部的最深層,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個性中方能顯出其共性。因此,立意深刻應從深度、廣度這兩個方面進行挖掘,不能停留在事物表面現(xiàn)象的羅列和描述上。寫人就要寫活其個性,折射當代人的共性;敘事就要挖掘出其現(xiàn)實的和長遠的社會意義;寫景就要體現(xiàn)心中的體驗與感悟。說理在揭示其規(guī)律時要具有嚴密、有力的邏輯力量;抒情要顯示出其心理體驗的細膩性和獨特性??忌欢ㄒl(fā)現(xiàn)生活現(xiàn)象所蘊涵的真諦,反映生活的實質,從感性認識躍到理性認識,獲得真知灼見。只有那些啟人深思的發(fā)現(xiàn)、高瞻遠矚的解讀、富有哲理的見識,才能給讀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產生豐富而深刻的審美感受。
硬傷之四:選材不新,材料俗套。選擇典型、新穎、精練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勝的又一絕招。然而有許多考場作文常常呈現(xiàn)下列問題:一是材料貧乏,內容干癟。寫人時,只會羅列人物特點;敘事時,只寫故事提要;議論時,只會生硬地“嫁接”。二是材料平庸,缺少個性。比如寫老師,必寫帶病工作;寫同學,必寫樂于助人等,千人一面,毫無新意。三是材料虛假,違背常理。四是游離中心,不合主旨。如甘肅省蘭州市中考作文“______讓我陶醉”、江蘇省鹽城市中考作文“書香作伴”、山東省濱州市中考作文“那一次,我真的很棒”等文題,有很多考生選材不準、不實、不新,讓閱卷老師不理不睬。因此,考生只有走進生活,與時俱進,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緊扣中心來精選材料,才能寫出具有創(chuàng)意的美文來。
應對策略:選材出新源于豐富的積累,考生平時要勤于積累,尤其是要去讀《讀者》《意林》《雜文報》等報刊上最新的美文,從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為自我的寫作注入“源頭活水”。選材出新還源于留心日常生活,熟中取新??忌娜粘I钪刑N藏著豐富的、典型的素材,只是考生挖掘得還不夠,沒有看出它“閃光”的亮點來。因此,請考生留心日常生活,從中去獲得最有價值的“金子”,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選材要想出新,還需具備多角度意識。即使是陳舊的題材,也應注意換個角度去寫:可跳出第一人稱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做到選材出新;同樣“舊瓶裝新酒”,也不失為一條選材出新的好途徑。除此之外,還可“反彈琵琶唱新調”,這樣也會讓選材新意迭出。
哲思如潮
自己的芳香
□矯友田
有一個年輕人,很想能夠做出一番成就來。開始,他也總是嘗試著鼓足勇氣去做每一件事情。然而,漸漸地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結果一事無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
后來有一個機會,他去拜訪了一位成功的長者。他希望從那位長者那里,獲得一些成功的啟示。在見面之后,他問了長者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別人努力的結果總會成功,而我努力的結果卻那么糟糕呢?”
那位長者聽后微笑著搖了搖頭,接著反問了他一個與此無關的問題:“如果現(xiàn)在我送你‘芳香’兩個字,那么你首先會想到什么呢?”
思忖了一會兒,年輕人回答說:“我會想到糕點,雖然我開辦不久的糕點店已在前些日子停業(yè)了,但是我仍會想到那些芳香四溢的糕點?!?/p>
長者對他點了點頭,然后,便帶他去拜訪一位動物學家朋友。在見面后,長者問了對方一個相同的問題。
動物學家回答道:“這兩個字,首先會使我想到眼下正在研究的課題——在大自然里,有不少奇怪的動物,利用身體散發(fā)出來的芳香做誘餌,捕捉食物?!?/p>
之后,長者又帶他去拜訪一位畫家朋友,也問了對方這么一個問題。
畫家回答道:“這兩個字,會使我聯(lián)想到百花爭艷的野外,還有翩翩起舞的少女。芳香,能夠給我的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
從那位畫家朋友家中出來之后,年輕人仍不明白長者的用意。
在返回的途中,長者順便又帶他去拜訪了一位久居海外、剛剛回國探親的富商。在談話中,長者也問了對方這么一個問題。
那位久居海外的富商動情地說:“這兩個字,會使我聯(lián)想起故鄉(xiāng)的土地。故鄉(xiāng)土地的芳香,令我魂牽夢繞?!?/p>
辭別那位富商之后,長者才問那個年輕人道:“現(xiàn)在,你已經見過不少出色的人物了。那么,他們對‘芳香’的認識與你相同嗎?”
年輕人仍不解地搖了搖頭。
長者繼續(xù)問道:“那他們對‘芳香’的認識,有相同的嗎?”
年輕人又搖了搖頭。
此時,長者笑了,然后意味深長地說:“其實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芳香,你也一樣呀,擁有自己的芳香。為什么你現(xiàn)在做得不像別人那么出色呢?那是因為你只是在看別人如何欣賞他們自己的芳香,而把自己的芳香給忽視了……”
(選自《撫慰一生的智慧茶》)
靈犀一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也一定會有自己的長處。這些長處就是自己人生的亮點,就是生命的“芳香”。欣賞自己的“芳香”,不自卑,不自棄,讓人生芳香四溢,亮麗無比,充滿精彩。
【鄒永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