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jì)初,在我國東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里,住著這樣一戶人家——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乳名叫栓柱。他的父母因終年勞累成疾,都英年早逝。他和年邁且多病的老奶奶相依為命,主要憑乞討度日。因而,祖孫倆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凄苦日子。
然而,小栓柱的心里總是相信天堂是多么多么的美好,老天爺是如何如何的慈悲。老天爺一定會把幸福賜予天底下受苦受難的窮人。這樣的一天是一定會到來的。因為這些美好而神奇的故事是小栓柱時常聽老奶奶講述的。他就把這些神話牢牢地記在心里,天天祈禱神靈保佑,日日企盼老天爺慈悲,拯救他和奶奶早日脫離苦海,去到那幸福的天堂——天國。所以,小栓柱祖孫倆盡管眼下的日子凄苦,卻活得既有盼頭又有奔頭。
這個小山村有六七十戶人家。他們主要靠種地為生,整日拼命勞作,方能勉強(qiáng)維持溫飽。冬閑時,有些人還得進(jìn)山打點(diǎn)獵物或挖點(diǎn)人參什么的,以寬綽一下生活。盡管如此,各家各戶的生活仍然過得很拮據(jù)。但不論如何,若是小栓柱登門乞討,誰家都會省出幾口憐憫憐憫這個令人揪心的祖孫一家。
仲夏的一天黃昏,火紅的夕陽鑲在黑土地的西邊,染得天邊的云像一塊紅色的蠟染,在微風(fēng)中飄浮著。
小栓柱將討到的一點(diǎn)食物拿回家,同奶奶一起墊補(bǔ)墊補(bǔ),根本談不上填飽肚子。他還得提著小籃子出去走走,指望著再多討一點(diǎn),準(zhǔn)備明天早飯充饑。
小栓柱奔走一天了,挨家逐戶地乞討,實在是有些疲憊,便依偎在村頭的柴垛旁歇歇腳。他扭頭瞅見村邊木柵欄內(nèi)一只大花公雞和幾只母雞,一邊尋覓地上的食物,一邊悠閑地踱著步子。這時,小栓柱也放松地沐浴在夕陽的余暉里,在靜靜地遐想著:什么時候我能帶著奶奶一起跳出這個人間的苦海,去到那幸福的天堂。想著想著,神志有些恍惚,像騰云,像駕霧……
這時,天邊的夕陽仿佛一盞正在燃燒的老天爺神燈,照亮那遙遠(yuǎn)的地方——美麗的天國。正在遐想的小栓柱面對那美麗的天國發(fā)出咒誓:借助它——老天爺神燈——的威力,離開這寂寥的塵世,飛向那遙遠(yuǎn)而美麗的天國。
瞬間,夜幕降臨了。小山村里呈現(xiàn)出點(diǎn)點(diǎn)微弱的燈光,寧靜極了。
晚上,那個依偎在柴垛旁的小栓柱,果然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長了一對金色的翅膀,展翅高飛,飛到那日夜向往的遙遠(yuǎn)而美麗的天國:
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地方,一條條筆直平坦的柏油路通向很遠(yuǎn)的盡頭。小栓柱徜徉在柏油路上,心情無限欣喜。道路兩旁一幢幢小別墅樓整齊地排列著,有兩層的、三層的,起脊的紅蓋,乳白色的墻面,黑色的鐵柵欄院落,透視的花鐵門是遙控的。院內(nèi)的花圃里鮮花盛開,萬紫千紅。商業(yè)區(qū)的各色霓虹燈閃爍耀眼,各樣商品琳瑯滿目。小栓柱邊看邊走,邊走邊看,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忽然間,他恍然大悟:我終于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遙遠(yuǎn)的地方——美麗的天國。走著走著,看著看著,他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另一個居民區(qū),碰巧看見前面別墅樓院落的門外站著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向著他熱情地招手說:“小栓柱,你快過來呀!這是天國國王(老天爺)贈給你的小別墅院落——這就是你的家。你趕快把老奶奶接過來,過上無憂無慮幸福美滿的生活……”小男孩美滋滋地盯著那個漂亮而溫情的少女,甜蜜地笑著、笑著……
驀然,幾聲公雞報曉,驚醒了正在酣睡的小栓柱,打破了他美妙的夢幻。他揉一揉睡眼,定睛一看,自己依然依偎在柴垛旁,露水打濕了他的衣裳、頭發(fā)和臉頰。他站起身來,甩甩雙臂,伸伸懶腰,于是朝著自己的家緩緩地走去。剛走到家門口,他就大聲地喊:“奶奶!我回來了!”“好孫子,你咋一夜沒回來?奶奶一夜沒合眼?!蹦棠虝r斷時續(xù)地說。這時,小栓柱已走進(jìn)屋,站在炕沿邊對奶奶小聲說:“奶奶,我在柴垛旁歇腳睡著了。公雞叫聲把我喚醒了。”
“沒著涼啊?”奶奶邊撫摸小栓柱的頭邊心疼地說。
“沒事,只是露水打濕了衣裳?!?/p>
“這孩子,沒著涼就好。”
“奶奶,我討飯去了。你等著我回來吃早飯?!?/p>
說罷,小栓柱轉(zhuǎn)身跑出家門,提著小籃子討飯去了。他就這樣又開始一天重復(fù)著的挨家逐戶的乞討、乞討……
在黑暗的舊中國,像栓柱一樣的小男孩只能是這樣,在痛苦的現(xiàn)實中拼搏著,掙扎著;在美妙的夢幻里憧憬著,追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