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處罰令程序的概念出發(fā),依次介紹了處罰令程序的特點、價值取向、國外處罰令程序的主要模式并通過與其相似的簡易刑事程序比較來闡釋處罰令程序。通過對我國現(xiàn)有的簡易刑事程序實踐情況的介紹來說明我國設立處罰令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建立一種針對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立案后不需要進行過多偵查取證,最終量刑較輕的輕微刑事案件的書面審理的速決命令程序——具有中國特色的處罰令程序。
關鍵詞刑事程序 簡易程序 處罰令程序 借鑒
中圖分類號:D920.4文獻標識碼:A
1 處罰令程序概述
1.1 處罰令程序的概念
處罰令程序(the penal order)是運用于德國、意大利、日本、中國臺灣等傳統(tǒng)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的一種在處理簡單、輕微刑事案件時運用的簡易審判程序。這是一種經(jīng)檢察官的申請,由法院或法官對案件進行書面審理即可對被告人處以罰金或緩刑等輕微刑罰,而不再進行正式的法庭審判的簡易刑事程序。與普通程序和庭審簡化式的簡易程序相比,只采用書面審理的處罰令程序更為簡便、快捷,對司法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訴訟效率的提高有極大幫助。
1.2 處罰令程序的特點
盡管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經(jīng)濟文化程度等相關因素會直接決定或間接影響訴訟程序,但縱觀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其適用的處罰令程序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共同特點:
第一,處罰令程序的適用范圍都比較小。雖然各國處罰令程序適用范圍有差異,但是大多是輕微罪或輕罪;第二,一般是在被告人認罪的前提下,適用于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的案件;第三,檢察機關連同量刑建議向基層法院或法官直接提起處罰令申請,并移送全部案卷和證據(jù)材料供法官書面審查;法院或法官對處罰令進行實質性審查,做出簽發(fā)或拒絕簽發(fā)處罰令的決定;第四,處罰令簽發(fā)應遵循一定的期限,一般短于法院普通程序和庭審簡化式的簡易程序的期限;第五,在異議期內(nèi),被告人沒有異議則處罰令生效,其效力等同與正式判決,提出異議的則處罰令自動失效。
2 處罰令程序在我國的理論爭鳴
就我國司法實踐的現(xiàn)狀來看,對于現(xiàn)行簡易刑事程序不能充分實行案件分流,應增設新型簡易刑事程序的這一點,我國學者的看法是一致,但是對于構建怎樣的具體制度上的主張有所不同。例如有學者主張中國應在借鑒辯訴交易精神原則的前提下設立“輕罪案件書面審程序”①或設立“認罪輕微案件書面審”,②也有的主張中國應在借鑒日本式處罰令程序的基礎上設立“直接量刑程序”③或者設立“最簡易審判程序”。④這些主張雖在增設的具體制度上不同,但其精神和實質有重合的部分。我國學者對于處罰令程序是否為我國新增簡易刑事程序的最佳選擇,主要有兩種觀點,即肯定說和否定說。
肯定說認為,處罰令程序突破了傳統(tǒng)糾問式審判模式的特征,無起訴書、無開庭決定、無法庭審判、書面審理的特點很適合用來解決我國日益突出的訴訟效率低下的問題。況且,起源于德國,廣泛適用于大陸法系的處罰令程序無論是在法制背景和文化觀念上,還是在司法制度上與我國都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處罰令程序在我國能夠找到生存發(fā)展的土壤,我國可以借鑒該程序構建符合基本國情的書面審理程序,以達到完善刑事簡易程序的目的。
否定說則認為處罰令程序所實現(xiàn)的效率是以犧牲開庭審理這一司法形式為代價的,這一點對于人權保障不利。況且在當前中國,法律知識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被告人對于處罰令程序這一陌生概念的正確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對處罰令的法律性質模糊,分不清受到處罰令處罰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民事還是刑事。由于處罰令程序采取的是書面審理,致使法官無法給予被告人在開庭時口頭告訴其權利這一關照,不能為被告人辯護權的行駛提供充分的準備時間和條件,這更不利于被告人行使其合法權利。被告人未得到審判,就可以得到較輕處罰,不利于被告人認清犯罪行為的嚴肅性和危害性,對于實現(xiàn)預防犯罪這一刑法目的有一定的影響。在這些否定說中,大多數(shù)學者都將英美法系的辯訴交易制度作為新型簡易程序的第一選擇。由于英語在我國的普及,使人們一般對英美國家法律的了解甚于對德國等大陸法系國家法律的了解,然而,辯訴交易制度是否適用于我國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探討。
筆者認為,在我國增設處罰令程序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相對于辯訴交易制度,處罰令程序更適合我國。從我國歷史文化政治背景來看,我國不具備設立辯訴交易制度的環(huán)境。我國屬大陸法系國家,審判模式從整體上看仍屬于糾問制的,因此我國不具備建立辯訴交易制度的環(huán)境。
3 建立中國特色的處罰令程序的具體構想
3.1 適用處罰令程序的案件范圍
(1)行為人所涉嫌的犯罪較輕,通常只處于拘役、管制或單處罰金或免予刑罰處罰。在中國司法實務中,被處于拘役、管制或單處罰金或免予刑罰處罰的案件占刑事審理案件的比例較大,而且對于這些簡單的案件適用簡易程序仍顯復雜,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
一般說來,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案件程序的過于簡易與后果的嚴重性極不相稱,犯罪和后果的嚴重要求對案件進行開庭審理(當然可適用刑事簡易程序和簡易審程序),賦予被告人開庭審理的程序選擇權和庭審時的辯護權,便于查清案件事實真相。
盡管有的學者認為“為擴大處罰令程序的適用,立法可特意對于不具有人身危險性的初犯在處刑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時應對其宣告緩刑,并適用處罰令程序”,⑤但我認為,處罰令程序不適用于宣告緩刑的案件,因為在現(xiàn)階段是由各法院決定是否對犯罪分子適用緩刑,提起處罰令申請的是檢察機關,另一方面由于法官可能會為了減輕開庭審理的負擔而對本不適用緩刑的案件適用緩刑,再加上我國現(xiàn)行司法實務中,“錢權交易”現(xiàn)在還存在,將緩刑納入處罰令程序只會進一步增加司法腐敗,有損司法公正,違背處罰令程序的初衷。
對于罰金的最高限也有必要作出明確規(guī)定,筆者認為就現(xiàn)階段中國國情來看個人的處罰最高上限定為10萬元人民幣,對法人處罰的最高上限50萬元人民幣較為合適,高于該標準的案件不宜適用處罰令程序。除此之外,在必要時還可以處以剝奪政治權利等附加刑。
(2)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被告人認罪,立案后不需要作出過多偵查取證的,這是適用所有簡易刑事程序的前提。不管是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一切簡易刑事程序的使用前提都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被告人認罪。對于那些本身案情比較復雜,需要審判的案件如果適用處罰令程序,必將損害被告人正當?shù)霓q護權利,從而影響審判結果的公正性。況且,檢察機關在提出處罰令程序申請之前應征求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的意見,只有在其同意的前提下才能申請,而被告人同意適用處罰令程序即間接承認其有罪。
(3)適用于自然人、法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其中包括未成年人。德國處罰令程序中講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排除在處罰令之外而允許其申請“簡化程序”一方面是為了充分保障青少年的權利,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其意識到其犯罪行為的嚴肅性和危害性,更好的進行改造。而鑒于我國簡易程序還未達到德國簡化程序的水平,而且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有增大趨勢,過長的訴訟程序會對未成年人年帶來極大負面影響,處罰令程序的適用可以減輕其訴累,所以可以將處罰令程序適用于未成年人。
(4)例外:自訴案件,因為自訴案件往往是由于自訴人和被告人協(xié)商無法達成一致,這類案件雙方爭議很大,所以不適用于處罰令程序。
3.2 處罰令程序的提起和受理
一般來說,檢察機關在認為案件適用處罰令程序后,應征求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辯護人的意見,在征求意見期間應明確告知處罰令的法律意義和同意適用處罰令的后果,這樣一是保障了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辯護人的知情權和程序選擇權,二是也減少了其事后對處罰令的異議,待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同意并作書面記載后,向基層法院提交包括案件事實及所有證據(jù)和具體量刑建議等在內(nèi)的書面申請。如果檢察機關沒有提出申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為案件可以適用且希望適用處罰令程序的,應委托辯護人,辯護人憑借其專業(yè)知識和實務經(jīng)驗判斷是否可適用處罰令程序。如果適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辯護人可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請,如果檢察機關經(jīng)審查認為可以適用的,向法院提出處罰令申請。一般認為不應該對同意適用處罰令程序的被告人從輕處罰,因為這可能會導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了獲得從輕處罰而非自愿的同意適用。
在受理法院方面,筆者認為適用處罰令程序的法院一般限于基層法院。為了避免在處罰令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情況下,法官在處罰令程序中已經(jīng)對案件進行了全面審查,我建議在每個法院單獨設立適用處罰令程序處理案件的小組。類似北京海淀法院試行的由專門的兩個簡易案件審判組負責全部的刑事簡易案件的做法。⑥發(fā)現(xiàn)不適用于處罰令程序時轉為普通程序或刑事簡易程序,由法院的其他法官進行審理,這樣既節(jié)省了書記員、法警等資源,又避免了同一法官審理出現(xiàn)的“先入為主”的情況。
3.3 對處罰令程序申請的審查及其結果
檢察官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后,法院單獨設立適用處罰令程序處理案件小組的承辦法官在審查后認為符合適用處罰令程序的,參考檢察官的量刑建議對被告人簽發(fā)處罰令。如果認為不符合適用,則應視案件的具體情況及時將其轉為適用簡易審或普通程序,交由小組外其他法官處理。轉為普通程序的還應將案卷退還檢察機關。
3.4 被告人接受處罰令和法律后果
接到處罰令后,被告人如同意處罰令,可立即書面通知法院,處罰令即生效。被告人有異議的,應在兩周內(nèi)提出書面異議,則處罰令自動失效,法院將確定審判期日,對原案件進行開庭審理。如果被告人只是對量刑有異議的,法院經(jīng)復查認為異議成立的,可直接作出新的處罰令。被告人在兩周內(nèi)不提出異議的,則處罰令生效,可作為刑罰執(zhí)行的依據(jù)。
3.5 適用處罰令程序的訴訟期間規(guī)定
處罰令程序的適用就是為了快速審理簡單、輕微的刑事案件,因此,為了防止訴訟的過分遲延,應當為處罰令程序限定較短的審理期限。參考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訴訟期間,筆者認為檢察機關在征得被告人及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的期間應該在3天,法院應當在收到申請后的7天內(nèi)決定是否簽發(fā),被告人對處罰令提出異議的期限是接到處罰令后的14天。
3.6 處罰令的內(nèi)容
法官審查后認為申請符合要求的,應當簽發(fā)處罰令,處罰令相當于刑事判決書,所以應當具備以下內(nèi)容:(1)被告人的基本情況;(2)犯罪時間、地點;(3)犯罪事實;(4)證據(jù)、適用法條、應科之刑罰及必要處分;(5)接到處罰令后的法律后果和異議期;(6)作出處罰令的法院及時間。
注釋
①劉根菊.確立中國式辯訴交易程序之我見.政法論壇,2002(6).
②柯葛壯,杜文俊.論認罪案件處理程序之簡易化.政治與法律,2003(2).
③高一飛.論我國刑事簡易程序體系的重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10).
④萬毅.程序如何正義——中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綱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288-298.
⑤左衛(wèi)民.簡易刑事程序研究:279.
⑥北京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刑二庭、研究所.刑事獨任審判組織架構及運行模式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