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段】
我約了幾個好朋友去登山。在一間茅屋前,我們看見一位白發(fā)銀須的老人傷心地哭,就連忙上前詢問:“老爺爺,您為什么這樣傷心呢?”爺爺抽咽著說:“我爸爸打我了。”
我們正驚詫不已,只見一位老爺爺氣沖沖地從屋里出來,一看就知道是剛才打兒子的那位父親了。于是我們上前問道:“老爺爺,您為什么打他呢?”
老人似乎還在生氣,瞥了在哭的老爺爺一眼,說:“他和爺爺頂嘴!”
啊?我們連忙進屋去看望那位爺爺。
【點擊精彩】
老師:要是那個在哭的是個小孩,這個故事還有趣味嗎?
學(xué)生:沒有了,小孩惹爺爺生氣,爸爸罵幾句是很平常的事啊。
老師:故事里有幾個爺爺啊?
學(xué)生:三個都是爺爺。
老師:但是故事只描寫了第一位老人的“白發(fā)銀須”,哭的樣子是“抽咽著”,為什么不描寫他的爸爸和爺爺呢?
學(xué)生:描寫了那個在哭的爺爺,就激發(fā)我們?nèi)ハ胂?他的爸爸和爺爺會是什么樣的老年人呢?
【技法指導(dǎo)】
老師:讀了這個故事,大家最想見到的是哪個爺爺?
學(xué)生:當然是那個當了爺爺?shù)臓敔斃?
老師:要是故事一開始就讓爺爺?shù)臓敔敵鰜恚@樣寫好不好?
學(xué)生:不好。這樣就沒有趣味了。
老師:對了,先寫他的孫子,就是為寫他作鋪墊。讓在哭的爺爺給我們留下“白發(fā)銀須”的印象,讓他先聲奪人,其實就是在給故事作鋪墊,讓后面的發(fā)展不斷出乎我們的意料。這樣,故事的趣味性就更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