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黑色頭紗下火熱的心
“旅游?”簽證官抬起了頭,似乎有些生氣又不可理解。
“是的,旅游?!泵鎸楹蝸硪晾蔬@個問題,我又肯定地回答了一次。
凌晨3:00,從伊斯坦布爾的航班到達德黑蘭。伊朗是中東國家中為數(shù)不多的準予中國公民落地簽證的國家。聽說伊朗過關的速度比較慢,所以我特意趕到了隊伍的最前面。海關的官員聽說我要辦理落地簽證,猶豫了一下,然后說,等所有的人過關之后,才能辦理落地簽。
有些郁悶地坐在一旁,大約45分鐘之后,和零零落落的幾個人去另外的一個窗口辦理簽證。簽證官哈欠連天的樣子,多少有些無名火,估計是在想:大半夜的,還得工作。
于是等我辦完簽證,走出機場,已經(jīng)是德黑蘭的黎明了。
就這樣,伊朗的第一接觸多少有些冷漠,恰如這個國家那無處不在的黑袍,透著神秘與拒人之外的感覺。按照伊朗的習俗,女性得披著“查朵爾”?!安槎錉枴保ㄋ拐Z意為“帷幕、帳篷”。一般是一整塊兩米長的布料稍加修飾,從頭披下來,將女性身體所有美麗動人的部位遮蓋起來,除了手腳和面部可以露出。有些保守的、宗教觀念較強的伊朗婦女還要戴上面罩,將鼻子和嘴巴都隱藏起來,只留一雙大眼睛。披著“查朵爾”走在大街上,微風吹拂,飄然欲仙,難怪有人戲稱伊朗婦女是“黑色的海洋”,深藏著無窮的神秘。但這一切僅僅是表象,那層層疊疊包裹著的黑衣女子,卻有著獨特的親和力。
此次伊朗之行,我總共去了四個城市: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和亞茲德。在德黑蘭,遇到了學漢語的伊朗女大學生;在伊斯法罕,被幾個伊朗女孩邀請合影;在設拉子的可蘭經(jīng)拱門,居然一個當?shù)嘏娱_玩笑地對我說:I love you,把我嚇了一大跳。據(jù)說不少西方游客對伊朗女子盛贊:良好的教育,比較開放的心態(tài),掩在黑紗下的熱情,等等。
當然,大多數(shù)的伊朗女子,初次見面,她們依然是矜持的,封閉的,但那羞澀中善意的一笑,足以溫暖你的心。
當你走近她們,你會發(fā)現(xiàn),她們也可以生動,也可以嬉笑怒罵,表情豐富。這世界,人和人之間,能有多么大的差異呢。
伊朗是什么?就是女子那黑色頭紗下火熱的心。
亞茲德老城黃昏
亞茲德(Yazd)的那個黃昏,實在美妙。在伊朗總共游覽了四個地區(qū),從知名度上來講,亞茲德并不如伊斯法罕、設拉子和德黑蘭那樣顯赫,然而,這個地理位置上處于伊朗正中的城市,卻是大有來頭。
首先,亞茲德作為具有近3000年歷史的古城,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落之一。
其次,是這里的建筑。老城里幾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用傳統(tǒng)的泥磚構成,走在老城的街巷中,時光倒流幾千年。更加別具一格的是老城上空密密麻麻的風塔。位于伊朗中部的亞茲德是沙漠中的城市,夏季十分炎熱。不過早在空調(diào)誕生前的成百上千年,當?shù)厝司桶l(fā)明了一種奇特的降溫方式。亞茲德又被稱為“風塔之城”。風塔將室外的風引入室內(nèi),帶動整個建筑的空氣循環(huán),使人們感到?jīng)鏊_@樣獨具匠心的建筑樣式,在伊朗別的地方都很難見到。
另外,亞茲德還有拜火教(Zoroastrian)的遺跡,近2,000年的圣火不滅。《倚天屠龍記》里曾提到過拜火教,人見人愛的小昭就是拜火教的圣女。早在公元7世紀,曾為波斯國教的拜火教便已在阿拉伯統(tǒng)治者的改宗運動中日漸式微,只有極少數(shù)的虔誠教徒頑強地生存下來。
黃昏時分,我登上了亞茲德的標志性建筑,建于14世紀的Amir Chakhmaq Complex。其三層造型如此獨特,絕無雷同。
向上的臺階非常局促,然而,登上平臺的一剎那,豁然開朗。微風吹來,黃昏金色的陽光,照耀著老城的民居,Jameh Mosque等幾個清真寺錯落有致的圓頂和宣禮塔,混雜在密密麻麻的風塔之中。那樣美妙的天際線,也許會讓我終生難忘。
廣場之中,幾個黑衣婦女緩緩走過,坐定的老人目光平和凝重。發(fā)呆,是當時你唯一的選擇。
直到最后一縷夕陽褪去,夜色中的老城燈光星星點點??此娜舜叽儆执叽伲疫@才依依不舍離去。
尤物般的花窗格
有一天在亞茲德的街上,看見路邊有一個不起眼的清真寺,隨便地走了進去。一個老人正在打掃衛(wèi)生,看到我后他停了下來,帶我走入了清真寺里面。
打開一扇巨大的簾子之后,一個美輪美奐的大廳出現(xiàn)在了眼前。沒想到,在院子里看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窗戶的另一面,居然是幾何造型及其優(yōu)美的花窗格。窗格帶進了五彩光線映射在地面上,與陽光的昏黃光芒,交叉成一股迷離溫柔的色澤,肅穆中也撫慰了人心。當時我腦海里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尤物”。
接下來的行程中,每到清真寺,我都會留心這些有靈性的窗格,竟發(fā)現(xiàn)一處姿色更勝一處,甚至有點登峰造極了。色彩斑斕的花窗格,是尤物般的美;而素色的木窗格,也自有一種樸素靜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