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是報道新聞的,但有一家電視臺卻頻繁制造新聞。我猜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對社會制造新聞的能力缺乏信心,轉(zhuǎn)而寄希望于自身。我相信這是有道理的。
事實上,我們很難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除非那是一個奢望,或者,玩笑。一位朋友曾經(jīng)把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雖然他本人更有才華,卻只把自己的目標定在魯迅文學(xué)獎上,理由是我是一個更有理想的人。我來北京打工,家鄉(xiāng)一位文學(xué)老師也曾說,你為什么要到北京呢?迪倫馬特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他的農(nóng)莊,不也一樣寫出了不朽的作品?你應(yīng)該靜下心來好好地寫作。其實我是很想擔此大任的,但現(xiàn)實是:我的農(nóng)莊在哪?退而求其次,午餐呢?
當然,問題并不都與面包或者午餐有關(guān)。有農(nóng)莊的百萬富翁也會出問題。
亨德森先生就是一位有農(nóng)莊的百萬富翁,不是現(xiàn)在的人民幣百萬富翁,這樣的富翁在北京隨處可見,只要他有一套房子。亨德森先生的祖父當過美國國務(wù)卿,幾個叔叔都當過駐外大使。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很糟糕,就跑到非洲去,想要找個解決的辦法,經(jīng)過游歷,他把解決自己問題的希望寄托在瓦里里國王達甫身上。據(jù)說這個人特別能看透世事。
到了瓦里里之后,一系列的怪事層出不窮,后來他竟然稀里糊涂地為當?shù)仄碛瓿晒?,當上了瓦里里的“雨王”。亨德森成為雨王,是達甫國王一手策劃的,為什么呢?因為達甫把治理瓦里里的希望寄托在了亨德森身上?!坝晖酢钡膮柡χ幵谟?,他除了祈雨,還可以在國王出意外的情況下繼承王位。
故事的結(jié)局比較好玩,達甫死了,亨德森被達甫所寄托的希望嚇跑了,他回到了美國,覺得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糟糕了。雖然原書把亨德林和達甫之間的情感寫得很真摯,但我怎么著都覺得亨德森和達甫是兩個互相推諉的朋友:只想自己快樂,把責任以希望之名推到別人身上。
在中國,父母也特別喜歡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子女是別人么?不是,子女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延續(xù),責罰子女對父母來說,常常有一種自戕的悲憤。這是真誠的寄托希望,但不是寄托在別人身上,許多父母認為那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因為,我們很難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的,有的時候哪怕那希望只是一個奢望,或者,只是一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