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獸首銅像,又稱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圓明園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銅像由歐洲傳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shè)計,法國人蔣友仁設(shè)計監(jiān)修,清宮廷匠師制作。18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現(xiàn)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經(jīng)成為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水力鐘輪流噴水報時之謎
十二生肖曾是海晏堂西門外水法中的衛(wèi)士。它們呈八字形分列于池子兩邊。因為每一屬相正好對應(yīng)古代計時中的一個時辰,每隔一時辰對應(yīng)的生肖會輪流噴水,正午時分則一齊噴水。于是這里的水法就具有報時的特殊功能,人們稱之為“水力鐘”。
由于機械裝置早已被毀,因此“水力鐘”如何達到輪流噴水的報時效果,成了一個謎。有專家推測它可能運用的就是中國古代的滴漏報時原理,而另有專家覺得興許就是人為控制的,畢竟皇帝進園觀看水法的日子并不多,只有他去的時候,水力鐘才裝水由人力操控輪流噴水。
海晏堂的這組水法在報時之外,并沒有忽略應(yīng)有的消暑作用?,F(xiàn)在遺址的中央依然可以看到大貝殼狀的水槽。從史料中得知,當初貝殼上方有兩條交尾魚,噴出的水柱順著兩旁樓梯扶手處的槽子下流,同時扶手處還有多個水管同時噴水。
交尾魚下方也有一個蓮蓬狀的噴水裝備,向大貝殼中吐水,最后再形成一個小的瀑布流向水池。水這樣大面積地循環(huán)流動,對周邊的降溫效果勢必明顯。
在沒有電子技術(shù)之前,要想讓水在流動、噴涌、飛濺中產(chǎn)生意趣橫生的效果,必須利用水的落差解決水力問題。今天的西洋樓景區(qū),在大水法和海晏堂中間地帶,有一處高達十幾米的夯土臺子,頂層曾有兩處水法共用的蓄水池,作用相當于后來的水塔。
輸水管道則為規(guī)格不同的銅管,輸水距離最遠者達百余米。為了防滲,蓄水池用錫板焊制而成(因此有錫海的俗稱),一次可蓄水100多立方米。嘉慶曾在詩中對此有過描述:“運水由樓頂,發(fā)機務(wù)審詳。周流雖盡妙,滲漏亦須防?!?/p>
當初在蓄水池兩側(cè)還建有水車房,裝有轉(zhuǎn)輪類的機械提水上樓,節(jié)省了不少人力。建成后沒有幾年,水車輪盤時常出現(xiàn)故障。再加上乾隆皇帝在乎的是水法的奇趣,對機械裝置不大感冒,于是后來下令改為人力提水,雇用8名壯工運用轆轤加大罐的方式打水上樓。從此,水法本應(yīng)先進的機械技術(shù)又被打回了原始狀態(tài)。
填字游戲答案:
橫向:
1 郭躍 2 亞太經(jīng)合組織 3 剪紙 4 人約黃昏后 5 上海大眾 6 謝遜 7 八駿圖 8 自助餐 9 志愿兵 10 傳家寶 11 斯坦科維奇 12 安樂死 13 小蘇打
縱向:
一、豬八戒二、躍然紙上三、斯坦福四、海國圖志五、亞特蘭大六、小兵傳奇七、經(jīng)紀人八、約翰遜九、淘寶十、安打十一、助人為樂十二、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