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為了贏得一個大勝仗,情急萬分并且是唯一的辦法,董存瑞就不會托起炸藥包把生命和碉堡一起炸毀;黃繼光就不會用血肉胸膛擋住炮眼把生命化為火焰;要不是為了保存更多人的生命和勝利的希望,劉胡蘭就不會面對鍘刀而毫無懼色獻出只有十五歲的花季生命;江姐就不會衣冠整齊從容昂首步履堅定走上刑場……
這是過去發(fā)生的動人故事,是用鮮血寫出來的故事,永不褪色。今天的人是在和平幸福里生活著的,大概已無需慷慨獻出自己的生命去為別人為事業(yè)換取什么了吧!
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失去了就追不回來。羅素說:“生命是一條江,匆匆地不舍晝夜地流逝。”生命短暫不過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如水,今天雖在,正在滑走,明天在望,來之即逝。這么寶貴短暫的生命,誰不珍惜?偶爾聽說有人喝老鼠藥或從高樓跳下來自殺,那是完全失去理智的行為,如果有幸被救活頭腦清醒過來的,那他將從此徹心徹骨地愛惜生命,哪怕被螞蟻咬一口也害怕會死亡呢。一切褻瀆刑法而被判死刑的人,如果當初他頭腦清醒知道下場要喪失生命,那他斷然是不敢干那些違法犯罪的勾當?shù)摹?/p>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安哥拉布監(jiān)獄典獄官伯爾·康恩談及執(zhí)行死刑的過程時說:行刑者在行刑時,非常注重語詞的字斟句酌。有次一位死刑技師找不到死犯的靜脈,不僅馬上松開綁犯人的帶子,還輕聲細語說:“對不起,我找不到你的靜脈,請握緊拳頭,對了,好了,就這樣,對不起,扎痛你了,好了,找到了,多謝合作……”這些溫婉的言詞,讓人感覺到的是對生命的敬畏和恐懼死亡的顫抖,真真切切。伯爾·康恩說每次執(zhí)行死刑,他都會寸步不離待在死犯身邊,不少死犯最后都會要求他握住他的手:“他們走進另一個世界的時候,希望與這個世界有最后的聯(lián)系……”
記得我讀著典獄官這段文字的時候,心里產生一種對生命消失的恐懼,有點毛骨悚然。人類對活著的或者瀕臨死亡的生命都同樣地貪戀和敬畏,尤其是那些就要失去生命變?yōu)橥鲮`的人,其敬畏和貪戀那是怎么也無法形容、表達的,只有用他那行將僵化的心和手戰(zhàn)栗著向生命發(fā)出無聲的要求:給我握最后一次手吧!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