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2010年3(下)期介紹了波蘭在1980年代研制的5345×39mm口徑鉭式系列步槍(Wz.80和Wz.88)以及縞瑪瑙式步槍(Wz.89)。1990年代,波蘭政局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加入北的組織后,很快就設計而5.86×45mm品徑的步槍,其中5.56mm Wz.90步槍于1991年完成設計,Wz.96鈹式步槍/卡賓槍。鈹式系列步槍的出爐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后期又是如何發(fā)展的?請看——
北約口徑新步槍
波蘭加入北約組織之后,其陸軍總參謀部開始策劃一系列全盤西化的武器采購計劃,其中包括計劃用5.56mm口徑新式步槍全面取代7.62×39mm和5.45×39mm口徑步槍,已裝備部隊的步槍可以在原部隊中繼續(xù)使用,直至庫存的彈藥用完為止。針對此計劃,波蘭軍方同時啟動了兩個項目:首先是由ZA Mesko SA公司負責仿制5.56mm SSl09步槍彈及其他相同口徑的彈種;同時由ZM Lucznik SA負責設計代號為“鈹”的自動步槍和卡賓槍。另一方面,由PCO公司負責針對新彈藥的彈道性能研制新的光學和光電瞄具,這些新瞄具將在Wz.90或者Wz.91上進行測試。
1995年1月,鈹式步槍/卡賓槍的技戰(zhàn)術要求被提出,其中對步槍的基本要求為“北約5.56mm標準口徑的突擊步槍,能在600m射程內有效對付人員和輕型裝甲車輛”(后一個要求意味著要具有發(fā)射槍榴彈的能力);而對卡賓槍的要求是“盡可能短小,能在400m射程內對付人員和輕型裝甲車輛”。此外,還要求:發(fā)射5.56mm SSl09/M855槍彈和舊式的M193槍彈;發(fā)射機構最好具有單發(fā)、3發(fā)點射和連發(fā)的選擇功能;能發(fā)射北約標準接口的槍榴彈和波蘭Fosforyt槍榴彈。
1995年4月19日,波蘭國防部與ZM Lucznik SA公司正式簽訂合同,確定由該公司完成5.56mm自動步槍和卡賓槍的設計,并制造11支樣槍提供給軍方進行測試,還要完成測試標準、編寫操作手冊等工作。所有這一切要求在短短9個月內完成,因此合同上建議,在某種程度上這件“新”武器可以把5.45mm口徑的鉭式步槍“改頭換面”地繼續(xù)進行下去。
由于從以色列TAAS彈藥公司進口的5.56mm北約標準彈在海關檢驗時被延誤了交貨日期,結果第一次實彈射擊試驗一直拖延到1995年12月1日~15日才進行。在匆忙進行了一些改動后,鈹式槍族于1996年1月31日設計定型。1996年5月20日,鈹式步槍/卡賓槍通過了審核,被認為完全符合技戰(zhàn)術要求文件里的指標。
1996年8月1 3日,波蘭國防部和ZM Lucznik SA公司簽訂了第二份生產合同,要求生產18支步槍和6支卡賓槍,并規(guī)定在1997年1月交付波蘭軍隊進行試用。這批定貨于1月20日準時交付。在同一年,鈹式步槍被正式定型為“5.56mm M1996‘鈹’突擊步槍”(Kbs Wz,96 Beryl)和“5.56mmM1996‘迷你鈹’卡賓槍”(KbkWz.96 Mini-Beryl)。同時定型的還有Fosforyt槍榴彈和PCO公司的一系列配套瞄準鏡。 在此要說明的是,ZM LucznikSA公司于2002年申請破產,但在破產清算前仍然為波蘭軍隊生產了一些鈹式突擊步槍。之后在ZM Lucznik SA的原址上出現(xiàn)了一家新的公司,其前身是二戰(zhàn)前的拉多姆兵工廠,并用新的“FB”字樣標志代替了共產黨執(zhí)政時期的第ll兵工廠的“11”字樣標志。故2002年之后推出的鈹式系列步槍均出自拉多姆公司。
波蘭特色的結構特點
相對于鉭式步槍,鈹式步槍/卡賓槍擁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如槍管、槍托、護手以)~POPC導軌等等。
槍管 由于當時波軍車輛上的AKM槍架仍在使用,因此鈹式步槍的槍管長度被限制在457mm以內,同時為了使槍管盡可能地適應5.56ram槍彈的性能,設計人員重新設計一個結構更簡單、尺寸更短的槍口裝置,代替原本鉭式步槍上具有槍榴彈發(fā)射功能的AK74式槍口適配器。新的槍口裝置兼具消焰、制遇和發(fā)射槍榴彈功能,用銷子固定在槍管上,并且還可以螺接上一個空包彈助退器。
鈹式步槍槍管為冷鍛成型,膛內鍍鉻,內有6條右旋膛線,導程為228mm,可兼顧發(fā)射SSl09/M855彈和M193彈。另外,鈹式步槍的通條也不像AK式那樣在槍管下面隨槍攜帶,而是拆成兩截放在彈匣袋里。鈹式步槍還可以通過實彈直接發(fā)射波蘭生產的幾種槍榴彈,包括GNPO)02用途高爆/破甲槍榴彈、NGOs-93圈明彈NGZ-93燃燒槍榴彈和NGD-93煙霧彈。
槍托 由于全槍長度受限制,鈹式步槍的槍托長度同樣也設計得比較短,槍托展開后的全槍長不超過944mm,如果射手的手臂較長,抵肩瞄準時會感覺比較別扭。槍托造型類似于以色列伽利爾步槍的槍托,不使用時可折疊到機匣右側。鋼制槍托底板后有厚厚的橡膠緩沖墊。與鉭式步槍相比,鈹式步槍的槍托卡筍經過了改進,槍托卡筍仿自瑞士SG550系列,因此槍托由折疊狀態(tài)展開時無需按下按鈕,直接展開槍托即可。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1999年以前,該槍托的外表還覆有塑料外層,這樣無論在波蘭的寒冷冬季還是在伊拉克的暴曬天氣中,手持感都比較舒適;而后來生產的槍托卻省掉了這個塑料外層,結果部署在伊拉克的波蘭的士兵只好自己用布條纏在槍托的鋼管外表。
護手在鉭式步槍上需要先換上專用的榴彈發(fā)射器護手才能安裝40mm口徑的Wz.74Pallad下掛式榴彈發(fā)射器,但是鈹式步槍的護手經過了改進,能夠直接安裝上Wz.74。
POPC導軌 與鉭式步槍不同,鈹式步槍采用一種新的光學瞄具安裝導軌,這個導軌簡稱為POPC,意思是“光學瞄具安裝接口”(PodstaWa Optycznych PrzyrzadoWCeloWniczych)。為了能夠安裝新式槍托并作為POPC導軌的后固定點,鈹式步槍的機匣得到改進,尤其是槍托鉸接處進行了加強和延長,安裝時將POPc導軌前端插入照門座,后端連接在槍托鉸鏈上,導軌架在機匣上方。
這種橋梁式導軌固然比傳統(tǒng)的卡拉什尼科夫式機匣側面導軌更牢固可靠,但是早期的POPC導軌采用獨立的導軌專用接口,只能使用PCOI~司自己生產的配套瞄準鏡,不能安裝市面上的其他通用瞄準鏡。不過這個缺陷在后續(xù)生產的型號中得到了解決。
層出不窮的改進型號
鈹式槍族在量產和投入使用后還繼續(xù)進行了一些小的改進。
首先是快慢機定位的準確性得到加強,以避免在射擊過程中由于振動而導致快慢機從“單發(fā)”跳到“連發(fā)”位置。后來有士兵抱怨說機匣左側的單臂式快慢機柄較短,當位于3發(fā)點射位置時,他們的拇指很難夠得著快慢機柄,于是就在機匣左側的快慢機柄上增加了第二個撥動手柄,改為雙臂式。
鈹式步槍/卡賓槍初期試用中,其機匣蓋在發(fā)射槍榴彈時會被震掉,從1999年開始改為采用類似AKS-74U那樣通過鉸接方式安裝機匣蓋,不過這并不能解決發(fā)射槍榴彈時機匣蓋有時會彈開的問題,只不過不會掉下來而已。
由于早期的POPC導軌不能通用市場上的瞄準裝置,因此又研制了第二代POPC導軌。第二代POPC導軌其實只是從照門座上向后延伸了一個懸臂式的導軌,但安裝后的位置非常高,射手在抵肩瞄準時頭要抬得非常高才能使用;而且由于懸臂式導軌并不長,只適合安裝紅點瞄準鏡之類無放大倍率的瞄準鏡,如果使用望遠式瞄準鏡則因為安裝位置太靠前而使射手的眼睛湊不到出瞳位置上。所以波蘭軍隊不愿意采用裝有第二代POPC導軌的鈹式步槍。
與此同時,還推出了配有第二代POPC導軌的民用型鈹式步槍,最初命名為“鈹-IPSC” (Beryl-IPSC),后來又改名為拉多姆運動型步槍(Radorn-Sport),并配有5發(fā)、10發(fā)、15發(fā)、20發(fā)和25發(fā)容彈量的彈匣,也可以使用軍用型的30發(fā)彈匣。兩名波蘭的實用射擊選手使用該槍在比賽中獲得不錯的成績,于是該公司打算正式向市場推出這種民用型鈹式步槍,但波蘭警方不允許這種民用型步槍在市場上銷售,而且公司也沒拿到出口許可證,結果一直無人問津。但拉多姆運動型步槍有些值得稱道的改進之處,比如延長和擴大接觸面的“T”形彈匣卡筍、新研制的鳥籠形槍口消焰器、準星座可折疊以免干擾光學瞄具等。
2004年,在第四支派駐伊拉克的波蘭軍隊準備出發(fā)前的誓師及展示會上,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標準型Wz.2004鈹式步槍。這種改進型采納了上述民用型鈹式步槍的幾項改進,如鳥籠形槍口消焰器、“T”形彈匣卡筍、可折疊準星座等等;此外還采用了一種新的半透明彈匣。不過。Wz.2004鈹式步槍最特別的改進是增加了前握把和兩側面安裝有皮卡汀尼導軌的新護手以及第三代POPC導軌。不過對于前握把,用過的人都認為這個設計說明設計師嚴重缺乏射擊經驗,因為前握把在更換彈匣時會硌手。但即使如此,相比舊型號還是有較大的改善。至于側面導軌則是通過螺栓安裝在護手兩側的。
第三代POPC導軌倒是比較受歡迎,表面看來,其似乎只是簡化了的第一代POPC導軌,但第三代POPC導軌采用韋弗式導軌,可以安裝大部分市售的瞄準裝置。不過,第三代POPC導軌有個缺點,就是安裝在武器上會遮擋機械瞄具的瞄準線。
2005年,又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改進型鈹式步槍,該槍采用側折疊式伸縮槍托,有3檔位置可調。這種槍托被后來的Wz.2004“迷你鈹”卡賓槍所借用。到2007年,又推出另外兩種變型槍,安裝美國生產的全皮卡汀尼導軌護手和6段式伸縮/折疊槍托。
2008年初,新的Wz.2007鈹式步槍又出現(xiàn)了,但該槍實際上只是把標準型Wz.2004換裝上皮卡汀尼導軌即第四代POPC導軌,并安裝新的伸縮/折疊槍托,整體噴涂成迷彩色,采用不透明的塑料彈匣。
解讀“迷你鈹”卡賓槍
Wz.2004“迷你鈹”卡賓槍的外形與Wz.89縞瑪瑙式短卡賓槍差不多,只是“迷你鈹”的槍管稍長一點(235mm),槍口裝置的直徑略小。
“迷你鈹”卡賓槍的護手改為用銷子固定,而不像縞瑪瑙式那樣用螺釘連接,這樣可以不用工具就能進行拆裝。至于機械瞄具則完全是取自5.56mm縞瑪瑙式的,包括氚光點夜間瞄準功能。“迷你鈹”的照門座整合了一根向后延伸的導軌桿,照門上有兩個翻轉式U形缺口(射程分別為200m和400m)。POPC導軌也可以在“迷你鈹”上安裝使用。雖然也可以使用標準的30發(fā)彈匣,不過“迷你鈹”一般配用20發(fā)彈匣。
盡管槍管較短,“迷你鈹”卡賓槍也能夠發(fā)射槍榴彈,這完全是為了滿足最初提出的指標,但事實上在戰(zhàn)場上完全沒有用處。因為“迷你鈹”通常配發(fā)給車輛乘員、機組空勤人員和指揮人員用于自衛(wèi),他們并不是一線步兵,所以根本就不配發(fā)槍榴彈。試想一下,用這樣短的槍管來發(fā)射槍榴彈,即使戴了護目鏡保護眼睛,從槍口噴出的未完全燃燒的發(fā)射藥顆粒還是會噴濺到射手裸露的面部皮膚上,所以實用性很低。
2006年,Wz.2004“迷你鈹”卡賓槍還推出了另一個衍生型,這是專門根據波蘭第一突擊隊的要求而改進的型號。這個型號被稱為“midi”型,意思是“處于鈹和迷你鈹之間的中間型”,其槍管長375mm,與M4卡賓槍的378mm長槍管接近,安裝有折疊/伸縮式槍托。這種“中間型”短步槍也被稱為“突擊隊員型鈹”(Beryl-Commando)。后來拉多姆公司又推出另一中間型號,基本上是突擊隊員型的改進型,其取消了3發(fā)點射功能。這兩種“中間型”短步槍僅有過少量訂單,但都沒有大批量生產。
特種單位的試用產品
其實,無論“迷你鈹”還是標準型的鈹式步槍都只是在各個特種單位進行小批量使用,派駐伊拉克的波蘭部隊規(guī)模也很小,而在波蘭國內的大多數(shù)常規(guī)部隊里,仍然大量使用著7.62mm口徑的AKMS。2005年,波蘭憲兵訂購了數(shù)千支Wz,2004“迷你鈹”卡賓槍,這是迄今“鈹”步槍系列最大的一宗訂單。
編輯/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