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錢
(浙江省農業(yè)廳,杭州 310020)
ZHOU Jin-qian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20, China)
浙江省蠶品種的推廣及對蠶繭質量的影響
周金錢
(浙江省農業(yè)廳,杭州 310020)
蠶品種與繭絲質量關系密切。浙江蠶品種歷經5次更新,每次更新都促進了蠶繭質量的提高。新蠶品種必須按照規(guī)定程序在繭絲質、生產性、強健性等方面達到審定標準方可推廣應用。為促進蠶品種更新換代,必須加快新品種選育與推廣;同時為適應蠶絲多用途的需要,應開展特殊用途蠶品種的研究與開發(fā)。生產優(yōu)質蠶繭,應用優(yōu)良品種是基礎,而良好的氣候、優(yōu)質優(yōu)價政策的執(zhí)行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蠶品種;蠶繭質量;品種性狀;品種選育
ZHOU Jin-qian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20, China)
蠶品種是決定蠶繭產量和質量的基本要素。現行桑蠶干繭以清潔、潔凈、毛繭出絲率、解舒絲長、萬米吊糙等內在指標將質量分為8級[1];桑蠶鮮繭即以解舒絲長將質量分為11級[2]。這些質量分級指標均與蠶品種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蠶品種本身性狀直接決定了某些指標的質量基本等級,受養(yǎng)蠶環(huán)境、飼養(yǎng)技術和管理水平影響的可變性小,如清潔、潔凈等;有的指標蠶品種僅確定其基本范圍,而受養(yǎng)蠶環(huán)境、飼養(yǎng)技術和管理水平影響的可變性十分明顯,如繭絲長、解舒絲長等。本文通過浙江省60年來蠶品種推廣應用的變化,分析其對蠶繭質量的影響,提出了生產優(yōu)質蠶繭的方法與途徑。
據浙江省農業(yè)廳蠶桑生產統(tǒng)計歷年資料和浙江省蠶種公司蠶種生產統(tǒng)計歷年資料,從1949年至今的60余年,浙江省推廣應用的蠶品種發(fā)生了5次大的更新,多絲量品種從20世紀50年代的瀛翰×華8到60年代的瀛翰×華9、蘇16×蘇17,70年代的華合×東肥,80年代的杭7×杭8,90年代的菁松×皓月、浙蕾×春曉,至2009年仍以菁松×皓月占優(yōu)勢;中絲量品種從20世紀50年代的瀛文×華10到60年代的306×華10,70年代的東34×603、東34×蘇12,80年代的浙農1號×蘇12,90年代的薪杭×科明、秋豐×白玉,至2009年仍以秋豐×白玉占優(yōu)勢。
蠶品種的更新,主要體現在經濟性狀的提高。而蠶品種的經濟性狀主要是體質、絲量與絲質三方面。從總體上看,隨著育種技術的進步,蠶品種這三方面的性狀都有明顯提高,但由于不同時期的養(yǎng)蠶環(huán)境、技術及市場需求的不同,對這三方面的側重點也有所差異。60年來,推廣蠶品種經濟性狀變化的趨勢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49—2000年,趨勢是以絲量增加為重點,體質與絲質也有所提高,多絲量品種的推廣比例明顯增加。第二個階段是2001年至今,趨勢是以追求體質和絲質為主,以優(yōu)質強健型的中絲量品種替代多絲量品種[3]。隨著蠶品種的更新,浙江省蠶繭質量也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特別是生絲品位明顯提高。全省歷年春繭干繭質量情況,見表1。
表1 浙江省歷年春繭干繭質量情況Tab.1 The Quality of Spring Dried Cocoon over the Years in Zhejiang Province
從表1可見,自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浙江省春繭的繭絲長差不多每10年上一個臺階。到70年代后,無論是多絲量品種,還是中絲量品種,繭絲長都穩(wěn)定在1 000 m以上,這與浙江省致力推廣以絲量多為特點的華合×東肥、菁松×皓月等品種相吻合。《浙江省絲綢行業(yè)統(tǒng)計資料匯編》顯示,浙江生絲品位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超過A級,60、70年代維持在2A水平,到80年代后均在3A以上[4]。近年來,為適應日益惡化的養(yǎng)蠶環(huán)境和逐漸粗放的飼養(yǎng)方式,重點推廣優(yōu)質強健品種,浙江生絲品位進一步提高到近4A的水平,這也與蠶品種的變化相一致。
據浙江省蠶種公司蠶種生產統(tǒng)計歷年資料,從1949年到2009年,浙江省在生產上使用1萬張以上的一代雜交種有50對;從1968年到2009年推廣量連續(xù)5年超過20萬張的品種有14對,其中有多絲量品種5對,中絲量品種9對。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菁松×皓月、秋豐×白玉成為浙江的主要推廣品種。雖然進入21世紀以來,浙江育成新品種11個,但真正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推廣的并不多。目前,浙江的主要推廣蠶品種仍以菁松×皓月、秋豐×白玉為主,雖然這兩個品種在浙江推廣時間已分別長達28年、21年,但仍占絕對優(yōu)勢,2009年這兩個品種生產量占全省蠶種生產總量的比重分別為20 %、65 %,兩者相加占全省總量的85 %。之所以能長期作為浙江的主推品種,主要是這兩個品種分別達到了目前多絲量、中絲量蠶品種的最高水平,且品種性狀一直較為穩(wěn)定。據浙江省家蠶新品種實驗室共同鑒定資料,菁松×皓月、秋豐×白玉的性狀表現見表2、表3。
從表2、表3可見,按鮮繭分級標準,菁松×皓月平均繭級在特1級以上,最高達特3級;秋豐×白玉平均繭級在2級,均可達優(yōu)質繭水平。
表2 菁松×皓月歷年實驗室鑒定成績(春)Tab.2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Identi fi cation of "Jongsong×Haoyue" over the Years (Spring)
應用優(yōu)良品種是提高蠶繭質量經濟有效的方法,從浙江桑品種60年演變進程來看,現階段是浙江省主要推廣的蠶品種更新換代最慢的時期,必須加快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的步伐,以促進浙江蠶繭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新育成的品種在地區(qū)適應性、產量、抗性、繭絲質量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浙江省蠶種管理條例》、農業(yè)部《蠶種管理辦法》等規(guī)定,蠶品種必須經過國家或省級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品種審定機構統(tǒng)一審定,擅自推廣未經審定或審定不合格的蠶品種需負法律責任。
3.1.1 蠶新品種審定方法
根據《浙江省桑蠶品種審定細則》規(guī)定,蠶品種審定必須先經多點多年品種試驗。品種試驗包括實驗室共同試驗和農村生產試驗。
實驗室共同試驗是在實驗室的條件下,對新選育或已審定通過、性狀經過改良的蠶品種,以評價其綜合經濟性狀為主要目的的品種試驗。實驗室共同試驗由省蠶種管理部門統(tǒng)一組織實施,在4個以上實驗室同時進行。農村生產試驗是在農村生產條件下,對已通過實驗室共同試驗的蠶品種, 以考察其生產適應性為主要目的的品種試驗。農村生產試驗由品種選育單位組織實施,選2個市4個年產繭500 t以上縣進行,每個縣一期飼養(yǎng)25盒以上蠶種。試驗時間均應達到各2個年度。即一個新品種的試驗時間一般要4年。一般多絲量品種(繭絲長在1 200 m以上)[5]在春蠶期,中絲量品種(繭絲長在900~1 200 m)[5]在秋蠶期分別試驗,以同類型品種作對照,各重復1次。
3.1.2 蠶新品種審定項目及通過要求
《浙江省桑蠶品種審定細則》規(guī)定了新品種審定要求。實驗室共同試驗的審定項目與指標,分為主要項目和輔助項目兩部分,見表4。
農村生產試驗審定項目與指標,見表5。
其中,萬頭產繭層量、五齡1日萬頭繭層量、萬頭產繭量、盒種產繭量為產量要求,四齡起蠶蟲蛹率、實用孵化率為健康度要求,解舒絲長、凈度、鮮毛繭出絲率、纖度為繭質要求。實驗室共同試驗2年平均成績,主要項目全部達到,且至少3項輔助項目達到要求的,可通過實驗室試驗。農村生產試驗2年平均成績,3項全部達到要求的,可通過農村生產試驗。已通過農村生產試驗的新品種,經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議通過,取得品種審定證書后,可大面積繁育推廣。經國家或其他省省級審定通過的蠶新品種,必須經引進地適應性試養(yǎng)后才可推廣。
表3 秋豐×白玉歷年實驗室共同鑒定成績(秋)Tab.3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Identi fi cation of "Qiufeng×Baiyu" over the Years (Autumn)
表4 實驗室共同試驗的審定項目與指標Tab.4 The Item and Index of Identi fi cation in Common Laboratory Test
表5 農村生產試驗審定項目與指標Tab.5 The Item and Index of Identi fi cation in Rural Productive Test
在上述10項審定指標中,產量要求主要考察新品種的穩(wěn)產高產性能,健康度要求主要考察新品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繭質要求作為新品種最主要的性狀,其主要項目只要有一項不達標,就不能通過審定。
3.1.3 浙江省蠶新品種審定的成效
浙江省蠶新品種鑒定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為全國最早建立蠶品種鑒定組織,開展品種審定工作,并一直連續(xù)到現在的省份。至2010年5月,浙江省共審定通過蠶新品種23對,其中多絲量品種7對,中絲量品種16對(含雄蠶品種3對);在品種審定工作開始前,已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認定蠶品種3對,其中多絲量品種2對,中絲量品種1對[6]。這些品種許多都在不同階段對浙江蠶繭質量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如華合×東肥、杭7×杭8、浙蕾×春曉、浙農1號×蘇12、薪杭×科明等,有的至今仍為主要品種,如菁松×皓月、秋豐×白玉等。
自20世紀80年代嘉湖蠶區(qū)發(fā)生大面積氟化物污染以來,浙江逐步演變成了中絲量品種為主、多絲量品種為輔的品種推廣格局。對蠶品種的需求有兩類。從浙江蠶區(qū)布局來看,嘉湖蠶區(qū)仍是重點所在,目前仍占全省產繭量的60 %以上。這些地區(qū)現在所推廣的幾乎全年都是中絲量品種。因此,從推廣前景來看,當前迫切需要的還是強健、優(yōu)質的中絲量品種。目前,多絲量品種約占春蠶飼養(yǎng)量的1/4、秋蠶飼養(yǎng)量的1/5;另一方面,近年來,嘉湖蠶區(qū)飼養(yǎng)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特別是春期,氟化物污染已大為減少,有的市縣已提出恢復飼養(yǎng)優(yōu)質、強健、好養(yǎng)的多絲量品種。所以,優(yōu)質、高產的多絲量品種仍需有一定的比例。
近年來,蠶絲多用途開發(fā)應用發(fā)展迅猛,如以國內市場為主的蠶絲被年產量已達到700萬條以上,年消耗蠶絲1.4萬t[7],蠶繭用量已占繭絲綢總量的20%[8];利用蠶絲絲膠蛋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菌、抗紫外線、保濕易吸收等特性,蠶繭在化妝品、醫(yī)藥化工領域作為優(yōu)良素材,家蠶作為生物反應器已成功表達了數百種高附加值的外源基因等,因此,蠶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必須與絲綢行業(yè)的發(fā)展、蠶絲多用途的開發(fā)相適應,在立足選育與推廣優(yōu)質蠶繭生產用品種的基礎上,加大利用性別控制技術選育新型雄蠶品種,以適合蠶絲被生產為重點的多用途蠶品種等特殊用途蠶品種的選育與應用,以蠶品種的多樣化促進浙江繭絲綢行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優(yōu)良蠶品種推廣是促進繭絲綢業(yè)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產高品質蠶繭的基礎,但決定蠶繭質量的好壞,還受很多因素制約?;A絲長及纖度、潔凈一般由蠶品種固有特性基本確定,受飼料、飼養(yǎng)水平、環(huán)境影響較??;而繭絲長(繅絲的蠶繭)、上車繭率、解舒率受飼料、飼養(yǎng)水平、環(huán)境影響較大。尤其是直接關系到的出絲率、絲量、絲質及企業(yè)生產效率與效益等多個指標的解舒,其難易雖然品種之間有一定差異(一般多絲量品種比較差,中絲量品種比較好),但最易受吐絲時的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特別是上蔟初期,在高溫多濕環(huán)境下,只要在熟蠶吐絲過程3~4 d內,如能增強氣流速度到0.5~1 m/s范圍內,充分排濕,即可大幅度提高解舒率[9]。湖州市2008年中秋繭質為歷史同期最差,也主要是在上蔟初期遇到高溫多濕的不良氣候[10]。據調查,在干殼量計價下,蔟中通風比關門關窗不處理,鮮上繭重量減輕4.1 %,農民增收14.1 %,而繅絲企業(yè)增效是農民的3倍[11]。2009、2010年春繭質量優(yōu),也主要受益于上蔟初期較好的氣候配合。在同樣飼養(yǎng)菁松×皓月、秋豐×白玉的淳安、縉云縣,蠶繭質量每年均居浙江省前列,關鍵是堅持按質論價、優(yōu)質優(yōu)價的收購政策。因此,要生產優(yōu)質蠶繭,應在推廣優(yōu)良品種的同時,加快簡便、高效的評繭方法研發(fā),真正實現優(yōu)質優(yōu)價,以提高農民生產優(yōu)質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1] GB/T 9176-2006,桑蠶干繭[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2] GB/T 15268-2008,桑蠶鮮繭[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 王丕承.浙江推廣蠶品種的演變[J].蠶桑通報,2006,37(3):1-6.
[4] 浙江省絲綢聯合公司,浙江省絲綢協會.浙江省絲綢行業(yè)統(tǒng)計資料匯編(1949-2000年)[Z].2001:15,120.
[5] DB33/T 692-2008桑蠶新品種試驗技術規(guī)程[S].杭州:浙江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08.
[6] 浙江省種子總站,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農作物審(認)定品種匯編(1983-2009)[Z].2009.
[7] 中國家紡網.新國標出臺蠶絲被產業(yè)駛入快車道[EB/OL].(2010-03-02).http://www.hometexnet.com/Person/Article.aspx?ClassID=64789&ThisID=1119.
[8] 張雨青.絲綿資源利用技術及產業(yè)發(fā)展概況[M]//廖森泰,肖更生.全國蠶桑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發(fā)展報告.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2-45.
[9] 戚隆亁.淺談提高出絲率的途徑[J].蠶桑通報,1981,12(2):13-18.
[10] 馬秀康.湖州市2008年中秋繭質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分析[J].蠶桑通報,2009,40(3):42-43.
[11] 施仙梅.蔟中通風對繭絲質量的影響及經濟效益[J].蠶桑通報,1983,14(1):7-11.
The Promotion of Silkworm Variety and Its In fl uence on Cocoon Qual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silkworm variety and cocoon silk quality. The silkworm variety has experienced 5 times update in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cocoon and silk effectively.Before used in production, the major characters of new silkworm variety must attain 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ed procedure, including cocoon and silk quality, productive and vitality. And the breeding and promotion of new silkworm variety must be accelerated to promote the update of silkworm var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breeding and exploitation of special silkworm variet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adapted to need of the multi-purpose development of silk. For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cocoon,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variety is the basis, but good climate and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high price for top quality were also the indispensable conditions.
Silkworm variety; Cocoon quality; Variety character; Variety breeding
F307.3
A
1001-7003(2010)10-0026-04
2010-06-11;
2010-07-12
周金錢(1957- ),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蠶業(yè)技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