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俠
大型現(xiàn)代豫劇《雙擁情》是江蘇豐縣小鳳凰梆子劇團創(chuàng)編的一臺反映擁軍愛民,擁軍優(yōu)屬的劇目。劇中塑造了一群九十年代不同的農(nóng)村青年和現(xiàn)代軍人藝術(shù)形象。該劇曾獲1995年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在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放,后又拍成電視戲曲片《蘋果飄香的時候》獲中央電視臺三等獎。我在該劇中飾演田喜玲一角。
劇中,田喜玲是九十年代的農(nóng)村女青年。她長相俊俏,有文化、愛打扮,追求城市奢華生活,虛榮心較強。雖然給軍人鐵牛訂下婚約,但經(jīng)不起金錢誘惑,毅然退婚,隨個體老板馬全福進城經(jīng)商,進而上當受騙,后終于幡然悔悟,重回家鄉(xiāng),與軍人鐵牛言歸于好。
田喜玲這個人物性格比較鮮明。她代表了九十年代農(nóng)村一部分青年人的思想觀念。在戲中,她雖然是配角,但她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由于她的思想變化,給主要人物宋翠芳帶來了很多麻煩,使整個劇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作為一名青年演員,要把這個人物形神變化及心理歷程表現(xiàn)出來,確實要下一番狠功夫?,F(xiàn)代戲與古裝戲有很多不同點,古裝戲程式化的東西多,而現(xiàn)代戲要求刻畫人物性格要強一些。在現(xiàn)代戲的創(chuàng)作中,要有一個創(chuàng)造全新人物,不簡單套用傳統(tǒng)程式,把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藝術(shù)形象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任務(wù)。
為了演好這個人物,我除了向編劇、導演請教以外,更多的是對同時代人的心理作細致地分析和研究。了解她們的想法,看她們?nèi)松^、價值觀的取向。通過我不懈的努力,一個栩栩如生的田喜玲藝術(shù)形象在我腦海里形成。但是只是在理性上認識、理解人物還遠遠不夠,關(guān)鍵是還在于要以戲曲的手段把她表現(xiàn)出來。戲曲表演的“四功五法”首先是唱。雖然田喜玲在戲中的唱份不多,但我力求把每一段唱都把人物刻畫出來。比如第二場田喜玲思想波動,心生退婚之意,唱詞是:
鐵牛他服役五年整,
偏偏又當什么自愿兵,
我年年替他忙收種,
扶老攜幼全應(yīng)承。
破屋三間沒翻蓋,
弟娶嫁妹費用空。
看人家夫妻攜手栽富苗財源茂盛,
看他家猴年馬月也堵不上那窮窟窿。
……
這一段唱反映了田喜玲為照顧軍人家屬,身心疲憊,心有委屈的思想。我運用舒緩深沉,艾怨的唱腔予以表現(xiàn),無形中給主要人物宋翠芳形成了重大的思想壓力,較為準確地表現(xiàn)了人物。
除了音樂形象以外,對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就是形體動作了。田喜玲虛榮心強。對金錢充滿著向往。為了達到進城經(jīng)商的目的,她依附于個體老板馬全福,也屬情理之中。如何能使她的這一形象展現(xiàn)出來,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呢?肢體語言的準確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為了能使馬全福相信田喜玲具有攻關(guān)能力,進而討好于馬全福,我特地設(shè)計了一系列大幅度,具有挑逗性的動作,運用手、眼、身等動作或媚眼、或甩頭、或勾指、或飛吻、或翩翩起舞、或有意無意地相擁。把一個為了達到自我目的,搔首弄姿,令人既可憐又可惜的復雜藝術(shù)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隨著劇情的發(fā)展,田喜玲終于看清了馬全福的真實面目。她為自己先前的做法后悔不已。她對馬全福有了一種卑視;而對宋翠芳有了一種敬仰。這時,當她甩掉了思想包袱,重回蘋花村時,又恢復了她那大膽、爽直、善良、可愛的性格。這時的表演,我采取了潑辣、真實的表演風格。對自己的身段動作作出了相應(yīng)的設(shè)計。一幅風風火火,直面生活,為了軍人甘愿吃苦,為了家鄉(xiāng)富裕敢于拼搏的時代青年又回到了觀眾面前。
就總體而言,我在塑造田喜玲這個人物時,表演上特別注意,該夸張的夸張,該深沉的深沉,酣暢中見俏麗,細膩中見柔媚。實實在在地演好這一人物,恰到好處地烘托了劇情,使?jié)庥舻牡胤斤L情和生活氣息更接近我們身邊的人。我認為角色無大小,配角也是角。只要用心演,配角也風流。唯有這樣,才能使各類藝術(shù)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不是簡單地把生活照搬上舞臺。為了演好田喜玲,我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我相信,只要肯用心,無論角色大小,都能演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我愿在今后的藝術(shù)道路上,不斷追求,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