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千
空氣中的水汽夜間遇冷,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凝結(jié),因此形成的水珠,就是露。詩人們常用“露”來表情達(dá)意,讓人回味無窮。
一、 以“露”繪美景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备┮暟自坪统窃挠白拥褂吃诮嫔?微波涌動,恍若白云、城垣在輕輕搖蕩;仰觀空中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瑩,仿佛是從月亮中滴出。作者把秋月下臨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繪得多么逼真?zhèn)魃?月亮屬平常的景物,本不會“滴”露珠,但在詩人筆下卻情態(tài)畢露,異趣橫生,令人神往。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苯叺牟莸厣蠏鞚M了晶瑩的露珠,這滴滴清露,多像粒粒珍珠!用“真珠(珍珠)”作比,不僅寫出露珠的圓潤,而且描繪出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看:一彎新月初上,真如同在碧藍(lán)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全詩通過對“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chuàng)造出一個寧靜、和諧的意境,蘊(yùn)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二、 以“露”傳愛情
《秦風(fēng)·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河畔蘆葦白茫茫,夜來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詩句寫景起興,秋日的清晨、茂盛的蘆葦、斑駁的霜露、迷離蒼茫的氣氛,既是對主人公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的描寫又是人物心境的絕好寫照。此情此景勾起了對意中人深深的思戀,然而“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正如這凄迷的景色一樣,意中人也是那么若隱若現(xiàn),可望而不可及,一江秋水竟成了他們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情與景的高度契合,使得詩人所要表達(dá)的感情也達(dá)到了極致。秦觀《鵲橋仙》:“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牛郎織女這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fēng)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時刻!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fēng)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下,更顯示出這對愛侶的高尚純潔。詞人熱情地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
三、 以“露”抒思念
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鼻熬鋵懢?且點明節(jié)候。那是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后句也是寫景,卻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極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無比懷念。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毕嗨疾荒苋朊?怪誰呢?是屋里的燭光太耀眼嗎?于是滅燭,披衣出門庭,光線還是那么明亮,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嬌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露水沾濕了衣裳。詩句巧妙地寫出了詩人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四、 以“露”表惜時
漢樂府《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詩句寫一年之計在于春,植物群生的園圃中充滿生機(jī)?!扒嗲唷?形容植物少壯時茂盛的樣子,色彩鮮明。尤其在春天,植物的花葉上映照著黎明時清潔的露珠,該是一幅多么清新蓬勃的畫面!“晞”是被太陽曬干的意思。這說明只要日光高照,露水就會很快被曬干,因而詩歌于精神飽滿之中已隱寓著時光一去不復(fù)返、人生短暫的意思。詩人在這里勸導(dǎo)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
五、 以“露”寫歸隱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毙麻_墾的土地道路狹隘,草木卻長得高。天時已晚,草葉上凝結(jié)了點點露珠,沾濕了衣裳?!罢匆隆?可見露之重,夜之深;沾衣”而“不足惜”,可見詩人胸中充滿以隱居躬耕為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