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成王健劉彥武樂瀟蔣曙鴻張小龍
(1.西南石油大學;2.西安石油大學;3.山東省東營市仙河鎮(zhèn)海洋采油廠油氣集輸大隊)
雙層完井排液壓錐中油井產量的確定
劉彥成1王健1劉彥武2樂瀟1蔣曙鴻1張小龍3
(1.西南石油大學;2.西安石油大學;3.山東省東營市仙河鎮(zhèn)海洋采油廠油氣集輸大隊)
雙層完井排液壓錐是一種相對新穎而且有效的控制底水錐進的方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為了更好地將其技術應用于開發(fā)底水油藏,針對Wojtanowic提出的開發(fā)底水油藏的新思維——雙層完井排液壓錐,對底水油藏油井的產量問題進行了研究,并理論推導出油井產量和油層厚度的關系,這對進一步做好底水油藏油井的生產管理工作和科學開發(fā)底水油藏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底水油藏 底水錐進 完井排液 油井產量
底水油藏開發(fā)過程中,底水的天然能量使得底水油藏的采收率較高,但是當油井產量大于臨界產量時,底水就會上竄,甚至水淹,導致油井產量大幅度降低,對于該難題的認識已有100多年歷史。Smith C.L.和更早的學者們對底水錐進的原理進行過研究,發(fā)現(xiàn)底水錐進的形成是由于油井采液產生的壓力梯度造成的。如果底水錐進得不到合理的控制,水錐將使油井過早見水,并嚴重影響油井的正常生產[1]。
為了抑制底水錐進,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控制油層射開程度[2];②節(jié)流壓錐 (即控制油井產量)[3];③關井壓錐[4];④人為注入堵劑形成隔板,阻止底水錐進[5];⑤雙層完井排液壓錐,主要有兩種技術:井下水沉技術 (DWS)和井下水循環(huán)技術 (DWL)。為實現(xiàn)排水采油抑制底水錐進,DWS技術關鍵是采用一種特殊完井技術來實現(xiàn)油水界面上下流體的分別開采[6];然而由于DWS技術需要大量的舉升底水來實現(xiàn)壓錐采油的目的,所以大大增加了成本,同時底水的采出也損失了底水油藏的能量,使得開采效益降低。為解決上述難題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技術,即DWL,它和DWS作用相同,但是不需要把水舉升到地面,同時水循環(huán)也使得地層能量損失降低,達到高效開采油藏的目的[7]。為此,本文就關于完井排液壓錐展開討論,并理論推導出油井的合理產量,這對于底水油藏的合理開發(fā)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雙層完井排液壓錐技術的理論假設條件如下[6]:
圖1 DWS控制底水錐進示意圖
圖2 DWL控制底水錐進示意圖
◇滿足達西定律;
◇穩(wěn)定狀態(tài)和平面徑向流;
◇流體視為不可壓縮流體;
◇水平滲透率滿足:Kh=Kradial=Kx=Ky;
◇油層射孔段在油層的上部,水層射孔段在油水界面下部;
◇在水層中的滲流同樣也是平面徑向流;
◇沒有氣頂,只有原油和地層水的流動;
◇儲層有強水驅作用,即水層的厚度不隨時間變化;
◇hw、hx、hpw、hc等是儲層實際的參數(shù),是常數(shù);ho是油層的厚度,隨著開采的進行油層厚度在不斷下降,但是滿足條件:ho>hc。
從圖和假設條件可知,為了使油水界面穩(wěn)定,頂部射孔段的分壓應該滿足下式:
式中 ΔPtop——頂部油層射孔段處的壓力,MPa;
ΔPbot——底部油層射孔段處的壓力,MPa;
ΔPcow1——發(fā)生“水錐”突破油層時的臨界毛管壓力,MPa;
ΔPcow2——發(fā)生“油錐”突破水層時的臨界毛管壓力,MPa;
式中ρw——水相的密度,kg/m3;
ρo——油相的密度,kg/m3;
hw——水層的厚度,m;
hx——水層射孔段的高度,m;
hpw——水層的射開程度,m。
滿足達西定律條件下,平面徑向穩(wěn)定滲流的產量公式可表達為:
式中q——產液量,m3/d;
K——地層的滲透率,10-3μm2;
h——儲層的厚度,m;
pe——地層壓力,MPa;
pwf——井底壓力,MPa;
μ——液體黏度,mPa·s;
B——流體的體積系數(shù),m3/m3;
re——油層的半徑,m;
rw——油井的半徑,m;
代入頂部 (油層)和底部 (水層)射孔段處的壓力于式 (4)中得到:
式中qtop——油層段產油量,m3/d;
Bo——原油的體積系數(shù),m3/m3;
Ko——油層的滲透率,10-3μm2;
μo——油相黏度,mPa·s。
則
式中qbottom——水層段的產水量,m3/d;
Bw——水的體積系數(shù),m3/m3;
Kw——水層的滲透率,10-3μm2;μw——水相黏度,mPa·s。
設避水高度hc,hc=ho-hop;避油高度hd,hd=hw-hx-hpw;ρw-ρo=Δρ代入式 (7)得到:
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儲層原油的不斷開采,使得原油產量也隨之變化。將式(9)關于ho求一階導,并求出使q′top=0的ho的值,推導如下:
當qbottom的值一定時 (即泵提供的功率一定時):由式 (10)可知qtop和ho滿足線性關系。隨著開采的進行,ho在不斷下降,所以qtop也應該降低,以滿足抑制底水的條件,從而保證油井持續(xù)、高效地生產。
以塔里木盆地砂巖底水油藏某油井為例,其油井參數(shù)如下:
qtop=37 m3/d,qbottom=111 m3/d,M=5,ho=30 m,hw=12 m,hc=16 m,hpo=4 m,hd= 4 m,Bo=1.25,Bw=1.03,Δρ=0.15×103kg/ m3,μo=25 mPa·s,K=0.35μm2,φ=0.17,re=400 m,rw=0.1 m,2年后油層的厚度降為:ho=25 m,同時也滿足ho>hc。
故根據(jù)式 (9)計算得出油井的產量為:30.83 m3/d。
(1)研究了無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中抑制底水錐進的方法,同時指出了在雙層完井排液中油井產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以及不同的油層厚度對油井產量的影響。
(2)并理論推導出油井產量和油層厚度的關系,對科學地開發(fā)底水油藏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
[1]Leonid M Surguchev.Water shut-off: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SPE 50609[R],1998.
[2]李傳亮.帶隔板底水油藏油井射孔井段的確定方法[J].新疆石油地質,2004,25(2):199-201.
[3]李傳亮.帶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見水時間預報公式[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1997,16(4):49-50.
[4]李傳亮.底水油藏的壓錐效果分析[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6,25(5):45-47.
[5]范鳳英.化學凝膠隔板阻斷底水錐進礦場試驗[J].鉆采工藝,2003,26(4):86-89.
[6]Fia Adhl Utama.An analytical model to predict segregated flow in the downhole water sink completion and anisotropic reservoir:SPE 120196[R],2008.
[7]L Jin.An analytical model for water coning control installation in reservoir with bottom water:PETSOC [R],2009.
10.3969/j.issn.1002-641X.2010.11.005
20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