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糧食宏調的重點是“保供穩(wěn)價”,既要保證市場供應、穩(wěn)定市場價格,也要保護好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在二者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
2010年國際糧食市場風云多變,俄羅斯等國禁止糧食出口,部分國家調低糧食產量預期,加劇了全球糧食緊張形勢;受洪災、糧食減產等因素影響,國內糧價也出現(xiàn)較大波動,一些收購企業(yè)在夏糧市場上還演繹了搶糧大戰(zhàn)。
農業(yè)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11日,全國已收獲秋糧作物8.27億畝,完成超過應收面積的七成。全國秋糧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1000萬畝以上,大部分地區(qū)長勢好于上年,產量有望再獲好收成。 秋糧占糧食全年總產量約70%,對糧食市場供求平衡起主導作用。
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當前糧食宏觀調控工作的重點是“保供穩(wěn)價”,既要保證市場供應穩(wěn)定市場價格,也要保護好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要在二者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
糧價上漲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生產成本推動、需求增長拉動、品種結構矛盾方面的原因,也有通脹預期、流動性過剩、國際市場傳導、心理預期和資金炒作等方面的原因。
總體而言,糧食價格的穩(wěn)步上漲,有利于保護農民利益,有利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利于促進糧食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這是我們共同的預期,也是糧食宏觀調控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