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改麗 程鞏固 安紅萍 劉建生 向 偉
(1.太原科技大學大鍛件技術(shù)研究所,山西030024;2.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618013)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煉油、石化、煤化工核電等行業(yè)采用的壓力容器呈現(xiàn)出大型化的發(fā)展趨勢,特別是大直徑、大壁厚的加氫反應器、煤液化反應器等的出現(xiàn),對制造行業(yè)提出了新的課題[1]。封頭是壓力容器的主要承壓部件,不僅其尺寸超大,而且形狀也越來越復雜,大型帶法蘭封頭就是其中典型一例。這種大型帶法蘭封頭外徑達5 m以上,壁厚為0.4 m,并且?guī)в懈吆穹ㄌm,其整鍛成形對大型鍛造裝備及工藝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型厚壁整體封頭具有技術(shù)條件要求高、制造工藝難度大、工序復雜及生產(chǎn)周期長的特點[2],與薄壁封頭壓制過程不同,薄壁封頭主要考慮壓制中產(chǎn)生鼓包、褶皺、拉裂等缺陷[3],而厚薄封頭壓制時主要考慮壁厚變化和一些復雜部位的成形問題[4~6]。本文采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對大型厚壁帶法蘭封頭整鍛成形工藝進行評價,并分析鍛造過程中壁厚和高度等主要形狀控制參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提出合理的鍛造工藝方案,以指導實際生產(chǎn)。
在現(xiàn)有100 MN壓機的鍛造能力范圍內(nèi),制定合理的工藝,鍛造出帶法蘭封頭。要求成形件壁厚均勻、合理,工藝流程短,可操作性強。坯料為一帶鉗把的圓柱體如圖1a所示,大端尺寸為?2 650 mm×4 200 mm,小端尺寸為?1 300 mm×800 mm,總質(zhì)量約200 t。擬定鍛造工序為:大平板鐓粗→半月砧展壓→壓制法蘭。坯料經(jīng)過各鍛造工序后形狀如圖1所示。
a)坯料 b)鐓粗 c)展壓 d)壓法蘭圖1 坯料鍛造變形圖Figure 1 The deformation drawing of forging block
2.1.1 建模與參數(shù)設定
平板鐓粗是在專用的下模腔內(nèi)鐓粗完成的。主要計算參數(shù)如下:坯料為2.25Cr1Mo0.25V鋼,其材料模型由Gleeble-1500D熱模擬試驗機上壓縮試驗獲得,如圖2所示。坯料初始溫度為1 200℃,與模具接觸摩擦因子為0.3。上下模具設為剛性體,上模速度10 mm/s,單砧壓下量150 mm。
2.1.2 模擬分析及鐓粗方案的確定
平板鐓粗變形特點是:平板與坯料接觸下壓,坯料金屬下陷形成圓錐面,當此錐面與軸線的夾角呈70°時,坯料底端不再明顯變形。隨著平板繼續(xù)下壓,坯料與一般的平板鐓粗相同,兩端小變形,心部大變形,坯料沿徑向外擴,慢慢出現(xiàn)鼓形并不斷擴張,直至鐓粗工序完成。
坯料尺寸太大,受壓機噸位限制,平板鐓粗不可能一次鐓粗得太低??紤]兩種鐓粗方式并模擬以確定其對后續(xù)工藝的影響。方式一:平板鐓粗至極限載荷附近。方式二:平板鐓粗至一定高度后用長條砧繼續(xù)旋轉(zhuǎn)鐓粗。圖1為按方式一進行模擬得出的坯料變形圖,圖3為按方式二進行模擬得出的坯料變形圖。
圖2 2.25Cr1Mo0.25V鋼高溫應力-應變曲線Figure 2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ss-strain curve of 2.25Cr1Mo0.25V steel
a)坯料 b)平板鐓粗 c)條砧鐓粗 d)半月砧展壓 e)壓法蘭圖3 坯料按鐓粗方式二鍛造變形圖Figure 3 The deformation drawing of forging block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upsetting way
比較圖1和圖3可知,方式一鐓粗后形成鼓形坯,展壓之后形成壁厚比較均勻的碗狀坯,壓法蘭成形效果理想;而長條砧局部展壓將會形成上端過分肥大,中部保持圓柱形的傘狀坯。在后續(xù)展壓工序中,傘狀頭部繼續(xù)外展,并傳到壓法蘭工序,使得最后成形的法蘭外徑過大,超出壓機的工作空間。因此鐓粗工序形成鼓形坯對后續(xù)成形是比較有利的。本模擬以下工序均是在鐓粗至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
2.2.1 展壓方式及參數(shù)設定
平板鐓粗結(jié)束后,用半月砧進行旋轉(zhuǎn)展壓。此過程實際操作是靠半月砧旋轉(zhuǎn)來實現(xiàn)的[5],半月砧旋轉(zhuǎn)方法是使下模和坯料不動,只讓半月砧做360°回轉(zhuǎn)。這樣可以避免過大的回轉(zhuǎn)量,且容易對中。半月砧每下壓一砧之后提起,旋轉(zhuǎn)20°與坯料接觸,下壓另一砧。當半月砧旋轉(zhuǎn)360°后,完成一圈下壓變形。
2.2.2 變形特點
半月砧與坯料上表面局部接觸下壓,砧下金屬在壓力作用下向下運動,周邊金屬被擠開沿徑向流動,半月砧展壓第一圈,心部金屬被擠向周邊,使坯料金屬略有升高。自第二圈起,坯料頂部金屬均勻外擴,坯料高度降低。單砧下壓,由于是局部變形,對中部和下部金屬影響不大,坯料其余部分變形量很小。隨著半月砧不斷展壓,坯料在鐓粗工序中形成的原始鼓形輪廓線不斷沿徑向擴張,最后與下模相貼合,坯料高度不再下降,同時內(nèi)徑擴大,壁厚減薄。隨著半月砧繼續(xù)下壓,坯料填滿上下模間隙并被底部金屬向上反擠,高度迅速增加,底部快速減薄,外徑保持鼓形并略有增大,內(nèi)徑始終緊包半月砧。至展壓結(jié)束,形成壁厚比較均勻,頂部內(nèi)收的碗形坯。圖4為半月砧展壓過程中坯料剖面截圖。
2.2.3 展壓過程中壁厚展起高度變化規(guī)律
在封頭的整形工藝中,展壓工序坯料的變形量很大,各部分變形很劇烈。展壓成形的幾何坯形狀直接決定最后壓法蘭工序的成敗。如果壁厚過厚,會使材料消耗和后續(xù)機加工量增大,提高了制造成本;如果壁厚太薄,則無法保證封頭加工尺寸。圖5和圖6分別表示封頭壁厚和高度尺寸測量示意。如圖5所示,以鍛件球面圓心為基點,沿徑向做射線將第四象限分成9等份,鉛垂射線為0°,逆時針數(shù)每等份為10°。這些射線與每圈展壓完成成形圖的內(nèi)外徑相交,兩交點之間的線段長度即為此角度上的壁厚。圖6所示的展起高度是以下模上平面為基準,測量坯料每圈的展起的最高點與基準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展壓過程計算的壁厚和展起高度與展壓圈數(shù)變化規(guī)律分別如圖7和圖8所示。
a)鐓粗 b)展壓4圈 c)展壓7圈
d)展壓10圈 e)展壓13圈 f)展壓結(jié)束
圖4 半月砧展壓過程中坯料剖面截圖
Figure 4 The sectional view for block during forging with semilunar die
圖5 壁厚測量示意圖Figure 5 The schematic drawing for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圖6 展起高度測量示意圖Figure 6 The schematic drawing for measuring the height
由圖7可知,隨著展壓圈數(shù)的增加0~10°區(qū)壁厚穩(wěn)步減小,20°附近壁厚減小最為劇烈。這是因為此位置處于半月砧小平面與弧線過渡處,變形過程中金屬迅速向底部和側(cè)壁流動,導致此位置越來越薄。展至18圈之后此位置將出現(xiàn)縮頸,使壁厚分布不均勻。 20°~70°區(qū)壁厚隨展壓圈數(shù)的增加壁厚減薄,但減薄速度越來越慢,至第10圈以后,外輪廓完全貼下模壁,繼續(xù)展壓側(cè)壁均勻變薄。70°~90°壁厚的變化情況則是先減薄,然后壁厚又增加。展壓結(jié)束,坯料形成底部圓角過渡處最薄,側(cè)壁20°~70°壁厚較為均勻,頂端70°~90°壁厚減小的碗狀坯,如圖4f所示。
從圖8可以看出,隨展壓過程的進行,坯料第2圈展起高度有所增加,這是因為坯料被半月砧擠壓出凹槽,與凹槽相連金屬被擠起。2~10圈,展起高度快速下降,變形主要集中在與半月砧接觸的上端,坯料金屬以徑向流動為主,使坯料外徑迅速擴大,高度隨之下降。10圈以后,展起高度迅速上升,坯料與下模壁相貼合,下部金屬被擠壓沿下模壁向上流動,使得展起高度隨之快速上升。
圖7 壁厚隨展壓圈數(shù)變化圖Figure 7 The change diagram of thickness with spread-forging circle
圖8 展起高度隨展壓圈數(shù)變化圖Figure 8 The change diagram of height with spread-forging circle
半月砧展壓完成,換用長條砧壓制法蘭,設定長條砧為剛體,與坯料接觸摩擦系數(shù)設為2,其余參數(shù)均與平板鐓粗一致。壓制過程采用“m”字走砧法,分兩圈壓下,壓制完畢即可得到需要的成形件。模擬結(jié)果如圖1d所示。圖9顯示了成形件與產(chǎn)品比較。
由圖9顯示的成形件與產(chǎn)品的比較可知,成形件完全包覆產(chǎn)品且各部分余量比較均勻,由此表明該整鍛工藝方法及主要參數(shù)可行。封頭整鍛成形后變形分布如圖10所示,圖中等效應變數(shù)據(jù)為各步變形的累積值。由圖10可以看出,封頭內(nèi)球面頂部變形最大,等效應變達到21.4,由頂部沿球面變形逐漸減小,封頭內(nèi)壁比外表面變形大,封頭外凸緣部分變形最小,僅為0.09。與圖9對比表明,封頭產(chǎn)品的等效應變分布在5.37到10.7之間,比較均勻。心部大的變形量有利于打碎鑄態(tài)粗晶,形成細小晶粒,鍛合缺陷,保證成形件質(zhì)量。
圖9 成形件與產(chǎn)品比較Figure 9 The comparison between forging and product
圖10 成形件等效應變分布Figure 10 The equivalent strain distribution of forging
(1)采用有限元法對大型帶法蘭封頭成形工藝模擬表明,平砧鐓粗、半月砧展壓、壓制法蘭的整鍛工藝方案可行。
(2)通過對兩種鐓粗方式的比較可得,方式二不同砧型二次鐓粗出傘狀坯不利于后續(xù)成形;而平板鐓粗工序中成形出鼓形對后續(xù)工序是有利的。
(3)展壓工序中采用上砧回轉(zhuǎn)成形法,不僅可以避免大的回轉(zhuǎn)量,容易對中,而且可以得到壁厚均勻、展起高度充分的坯料,保證了壓法蘭工序的順利進行,進而鍛制出工藝要求的封頭。
[1] 王兵,王宇偉,李富江.大型封頭模具的設計方法與研究[J].一重技術(shù).2003,(4):12-13.
[2] 劉凱泉.容器整體封頭成形工藝研究[J].壓力加工. 2007,(5):79-81,88.
[3] 孟慶樂.橢圓封頭壓制過程中易產(chǎn)生的各類缺陷分析[J].鍋爐制造.2005,12(4):55-56.
[4] 李海峰,陳明亮,謝志毅.大型厚壁半球形封頭熱沖壓成形的數(shù)值模擬[J].壓力容器.2004,(3):109-112.
[5] 朱向哲,謝禹鈞,王曉華.半球形封頭沖壓成形有限元分析及優(yōu)化[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04,(12):51-53.
[6] 姜濤,楊運民,程鞏固.基于DEFORM的大型封頭整體鍛造工藝數(shù)值模擬[J].壓力加工.2009,(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