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許多將領,因種種原因與機會接觸共產(chǎn)主義并被“赤化”。黃維早年就與共產(chǎn)黨人淵源頗深,但卻一直未被“赤化”。原因何在?
黃維的性格可用一個“儒”字來形容。為人處世光明磊落。1904年2月,黃維出生于江西貴溪縣盛源鄉(xiāng)農(nóng)家,后考入鵝湖師范,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回鄉(xiāng)任小學教員。因與鄉(xiāng)紳不睦無奈棄職離鄉(xiāng)。1924年,黃維考入黃埔軍校一期,同年與同學集體填表加入了國民黨。蔣介石“君臣之道”“忠臣良將”的儒家說教又恰與黃維合拍。
國民黨很多將領都領教過黃維“書呆子”的厲害。一次,陜籍將領杜聿明遠征出兵緬甸,但戰(zhàn)事不利,杜聿明敗逃回國,而此時對杜聿明部隊進行點檢的就是黃維。杜聿明久聞黃維執(zhí)法如山,但他還是希望黃維能夠給他的部隊少報點損失,給他留點面子。宴請黃維的宴會上杜聿明的幕僚們?yōu)榱嘶钴S氣氛,就和黃維沒話找話,說的也就是些“近來天氣很好,風調雨順什么的……”誰知黃維不領情,立刻發(fā)作:“我老家江西正發(fā)水災,哪來的風調雨順?”杜聿明部下以為黃維向他們索賄,便問是否給黃維家送些“款子”,誰知,黃維聽后更大發(fā)雷霆:“我家開的醬油鋪米鋪,發(fā)大水正好發(fā)國難財……”杜聿明聽后無奈地長嘆一聲便離席而去,知道黃維絕對不會對他手下留情了。
1918年黃維就讀師范期間,就與來自贛東北的老鄉(xiāng)方志敏結識。因方志敏比黃維長四歲,黃維就對方志敏以兄長相稱,關系甚是親密。后來,黃維跟隨方志敏一起報考黃埔軍校。他們先來到了上海,但因為來得太早,黃埔軍校還沒開始正式報名。這時,黃維的盤纏也快耗盡,在進退兩難之際,方志敏又托上海的熟人給黃維暫時找了份工作,使黃維的吃住有了著落,解了黃維的燃眉之急。不久,黃埔軍校開始招生,方志敏與黃維都順利通過了初試。黃維想到今后能與方大哥在一起心里特別高興。但沒想到,接到復試通知的第二天,方志敏告知黃維自己有些事情要辦,不能復試了,叫黃維先去廣州,自己忙完就去廣州找黃維。沒想到這竟成了二人的訣別。實際上,早在1923年方志敏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他在上海與黃維分別是受中共指派去了江西。當時,方志敏沒跟黃維說,因為這是黨的紀律,否則的話,黃維的命運也許會和以后大相徑庭。
進入黃埔后,在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徐向前、陳賡、左權等共產(chǎn)黨高級將領都成為黃維的同學。但黃維加入國民黨后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沒與共產(chǎn)黨人擦出火花,實屬遺憾。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zhàn)役,黃維被圍雙堆集眼看死到臨頭,解放軍中原野戰(zhàn)軍司令員劉伯承和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員陳毅曾多次勸降黃維,但黃維還是頑固不化,堅決抵抗。
黃維被俘后,在長達27年的改造過程中,還是未能受中共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