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幾乎是每個中國人引以為豪的詞。據(jù)《國情備忘錄》一書記載,目前,我國共有煤炭、石油等各類資源型城市118個,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屬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但2008年,國家宣布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共有12個。2009年3月,又有32個城市被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全國1010座大中型礦山資源潛力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600多座成為儲量逐年萎縮的危機礦山,占了近63%。無度的瘋狂挖掘使資源枯竭,不斷削弱我們“地大物博”的底氣,越來越多的城市被迫躋身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行列。
150年前,一位叫李?;舴业牡聡穗S外交使團來華。兩赴山西考察后,這個德國人說,“中國是世界第一石炭國”、“山西煤炭資源可供世界兩千年之用”。但今天,我們要重新審視我們的資源狀況了。
自1993年中國石油消耗首次出現(xiàn)拐點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進口量逐年增加,直到占據(jù)石油消費的半壁江山。有人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高達80%。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鐵礦從人們視野中消失。河北遷安由于鐵礦較多,素有“鐵遷安”之稱。這里的鐵礦儲量豐富,且埋藏淺,易于露天開采,鐵礦石主要供京津唐鋼鐵基地。自1968年起,挖掘了不過40年的遷安水廠鐵礦,10億噸儲量就所剩無幾,只留下一個方圓數(shù)平方公里的大坑。
我國的稀有金屬儲量較豐富,如鎢、稀土等儲量居世界第一。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工業(yè)、國防、航空領域中的“工業(yè)牙齒、工業(yè)味精”,也瀕臨殆盡。
甘肅的白銀市,以產(chǎn)銅、金、銀、鋁、鉛、鋅而聞名。20世紀50年代,兩萬噸炸藥炸掉了此地連綿數(shù)百里的7個山頭,震驚世界,由此拉開了白銀市開發(fā)建設的序幕。今天,這里的礦山已經(jīng)關閉了80%。
中國還面臨著更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國的人均占有資源數(shù)量。再大的數(shù)字,用13億作基數(shù)來除,都將得到一個很小的結(jié)果:2005年,人均煤炭可采儲量為88噸,為世界平均值的62%;2005年,人均石油可采儲量只有1.7噸,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6%;2005年,人均天然氣可采儲量為1797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5%;2005年,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暗卮笪锊贝_實該退出中國課本了。中國的資源總量相對豐富,但人均絕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