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琴,楊金偉,楊 軍,姚大志,周郁秋
·社會·行為·心理·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曹建琴,楊金偉,楊 軍,姚大志,周郁秋
目的 考察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為網絡成癮的有效測量提供依據。方法 按系統(tǒng)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大慶市 2 010名大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網絡成癮損害量表和中文網絡成癮量表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試。結果 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對網絡成癮損害量表抽取了 4個因子:(1)耐受性與時間管理問題;(2)戒斷反應;(3)人際、健康與學業(yè)問題;(4)強迫與突顯性;效標效度為 0.707;全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085。結論網絡成癮損害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標。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信度;效度
國內外研究者已從不同角度對網絡成癮進行測量評估,在測評工具方面已取得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該領域還未形成嚴謹一致的診斷標準及測評工具。當前國內關于網絡成癮的研究使用較多的測評工具是美國 Kimberly Young編制的網絡成癮損害量表 (InternetAddiction Impairment Index, IA II)[1]和臺灣學者陳淑惠編制的中文網絡成癮量表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C IAS)[2]。“中文網絡成癮量表”已被證實具有較好的可靠性與穩(wěn)定性,但此量表是以大學生為樣本進行編制的,是否適合其他群體的測量,有待研究證明。Young KS[3]將網絡成癮界定為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的沖動控制障礙,表現(xiàn)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lián)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它具有 6個典型特征: (1)癥狀顯著; (2)耐受性增強;(3)情緒改變;(4)退縮癥狀;(5)激烈的心理沖突;(6)反復發(fā)作[4]。網絡成癮損害量表針對網絡成癮的特點,根據量表總分將被試者分為三個連續(xù)的群體,具有一定合理性;同時該量表既適用于成年人也適用于青少年,在國內外的研究中較為常用,但目前對該量表的信效度報告不多。因此本研究根據 Young KS對網絡成癮的界定,以“中文網絡成癮量表”為效標,對“網絡成癮損害量表”進行信、效度的檢測,以期為后續(xù)研究及成果交流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按系統(tǒng)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從黑龍江省大慶市抽取 6所中學 (按大慶市行政區(qū)域隨機抽取,不包括市轄縣),初中 3所,高中 3所 (省重點、市重點、普通高中),大學 4所 (理工、師范、農學、醫(yī)學),共 2 01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心理測評,獲有效問卷 1 801份,有效率為89.6%。初中 611人,高中 403人,大學 787人;男 716人,女 1 085人;年齡 11~26歲,平均年齡 (17.99±3.63)歲。
1.2 方法
1.2.1 中文網絡成癮量表 中文網絡成癮量表共有 26個項目,包含 5個因子:強迫性上網行為、戒斷反應、網絡成癮耐受性、人際及健康問題和時間管理問題,該量表采用 1~4級計分方式 (1=極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4=非常符合),以總分代表網絡成癮的程度,總分越高說明網絡成癮傾向越高。“中文網絡成癮量表”在 1999年測得再測信度為0.83,2000年測得全量表 Cronbach′a系數為 0.93;經兩次在臺灣大學的施測表明,各因素之間的 Cronbach′a系數介于0.70~0.82。
1.2.2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 ( IA II)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共有20個項目,采用 1~5級計分方式 (1=從來沒有、2=很少發(fā)生、3=偶爾發(fā)生、4=較常發(fā)生、5=經常發(fā)生),總分在 50分以下為“無明顯網絡成癮問題”,總分 50~79分為“可能有網絡成癮問題”,總分 80~100分為“有網絡成癮問題”。本研究是在參照原量表文獻的基礎上,引用了國內學者紀秋發(fā)[5]對該量表的翻譯。
1.3 測試過程 在征得學生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統(tǒng)一指導語,主試為心理學專業(yè)教師和碩士研究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測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1.0和Amos 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項目分析 以總分的上下 27%為高低分組,檢驗兩組在每題上差異顯著性,CR值即為兩組均數差異檢驗的 t值,當CR值達到顯著性水平時,表明該題目能鑒別不同被試者的反應程度。
2.2 量表各題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 (區(qū)分度)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各題目與總分的 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為 0.402~0.732 (P<0.001,見表 1)。
表1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各題目的區(qū)分度和CR值Table 1 Distinction degree and CR values of each item on I AII
2.3 效度分析 對 900名被試者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法,經方差最大正交旋轉,結果顯示 K MO值為 0.942,Bartlett′s球形檢驗結果顯著 (P<0.001),適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根大于 1的 4個因素,分別命名為: (1)耐受性與時間管理問題;(2)戒斷反應;(3)人際、健康與學業(yè)問題; (4)強迫與突顯性。各因素載荷量均在 0.420~0.829,方差累積解釋率達 60.09% (見表 2)。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使用Amos 5.0對另外的 901名被試者的數據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模型擬合較好,表 3的擬合指數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將中文網絡成癮總分與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總分進行 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得到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的效標效度為 r=0.707(P<0.001,見表 3)。
表2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因素分析Table 2 Factors analysis of internet addiction impairment index
表 3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各擬合指數 (n=901)Table 3 Fit index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n IA II
2.4 信度分析 全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0.9085,4個因素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 0.8050、0.7897、0.8436、0.7012,分半信度分別為 0.8258和 0.867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 Young KS編制的 20個條目的“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的心理測量學特征及是否適用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有關網絡成癮的研究。從研究結果看,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的心理測量學特征比較理想。
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的 20個題目均能鑒別不同被試者的反應程度,具有良好的區(qū)分度。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 4個因子,各因子操作性定義如下: (1)耐受性與時間管理問題,指因沉溺于網絡,必須通過更長時間的上網才能得到相當程度的滿足而不能有效管理時間; (2)戒斷反應,即脫離網絡時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應; (3)人際、健康與學業(yè)問題,因沉溺于網絡而出現(xiàn)人際和健康方面的問題,同時出現(xiàn)學業(yè)不良現(xiàn)象;(4)強迫與突顯性,指難以自控的上網沖動,并且上網者的思維、情緒和行為被網絡所控制,無法上網則會體驗到強烈的渴望。各因素載荷量均在 0.420~0.829,方差累積解釋率達 60.09%;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的各指標似合良好,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同時具有較好的效標效度。
李曉駟[6]在應用此量表時分析了其信度,Cronbach′a系數為 0.9032,各條目與量表的相關在 0.1168~0.5440。張敏等[7]在研究中分析其信度,Cronbach a系數為 0.9051,各條目與量表的相關在 0.27~0.67。本研究中,網絡成癮損害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 0.9085,分半信度分別為 0.8258和0.8672,四個因素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別為 0.8050、0.7897、0.8436、0.7012,與李曉駟和張敏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 IA II具有良好的信度指標。
本研究結果表明,網絡成癮損害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標,并且適用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網絡成癮研究的應用,但在應用時應根據不同被試人群的特點,在相應的條目上進行合理的修改。
1 Young KS.Cyber-Disorders:the mental health concern for the new millennium[J].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1999,2 (5):475-479.
2 陳淑惠 .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制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 [J].中華心理學刊,2003,45(3):279-294.
3 Young KS.Intered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C].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4 陳俠,黃希庭,白綱 .關于網絡成癮的心理學研究 [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55-359.
5 紀秋發(fā) .對國外網絡成癮失調癥研究的略述 [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14(1):23-30.
6 李曉駟 .合肥市中學生網絡成癮流行調查報告 [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1):51-54.
7 張敏,楊楊,陳欣 .大學生應對方式與網絡成癮的關系研究 [J].中國臨床心理學,2006,14(1):77-78.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I nternet Addiction I mpa irment I ndexes
CAO Jian-qin,YANG Jin-wei,YANG Jun,et al.Daqing School of Harbin M edicalUniversity,Daqing163319,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internet addition impairment indexes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valid measure of internet addition.M ethods Systematic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choose 2 010 students from collages and high school as the subjects,who were surveyed with InternetAddiction Impairment Index and Chinese InternetAddiction Scale.Results Throug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4 fa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impairment index were extracted: (1)tolerance and time management issue; (2)withdrawal reaction; (3)interpersonal,health and academic problems; (4)compulsion and salience.Criterion validity is 0.707;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of the whole scale was 0.9085.Conclusion Internet addiction impairment indexes have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dicators.
Internet addiction impairment index;Reliability;Validity
R 395.1
A
1007-9572(2010)12-3903-03
2010-07-08;
2010-10-18) (本文編輯:康麗濤)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運用 PET、ERP研究青少年網絡成癮機制及亞型分組綜合干預模型構建”(30870771)
163319黑龍江省大慶市,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
周郁秋,163319黑龍江省大慶市,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慶校區(qū);E-mail:zhouyuqiuhl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