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婦幼保健院,福建龍巖 364000)
目前發(fā)現外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對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對于組織無損傷,特別是對CINⅠ具有獨特的療效[1-2]?,F將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門診自愿接受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治療的140例患者治療情況匯報如下:
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婦產科門診就診的宮頸糜爛患者140例,均經宮頸上皮細胞TCT檢查、陰道鏡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的三階梯式診斷程序,確診為宮頸上皮細胞內病變者。設單純宮頸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ASCUS)20例、宮頸上皮細胞內病變Ⅰ級(CINⅠ級)40例、宮頸上皮細胞內病變Ⅱ級(CINⅡ級)10例為治療1組。合并HPV亞臨床感染的宮頸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ASCUS)20例、宮頸上皮細胞內病變Ⅰ級40例(CINⅠ級)、宮頸上皮細胞內病變Ⅱ級(CINⅡ級)10例為治療2組?;颊吣挲g最小19歲,最大62歲,平均37.3歲。無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使用禁忌證。近期內未行抗病毒藥物治療及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者。兩組所選病例及分組情況具有可比性。
經宮頸上皮細胞TCT檢查、陰道鏡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后,將其中異常病變最顯著的一項檢查結果作為診斷標準。并依據有或無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進行療效分組對照[3]。
月經干凈后第1天每晚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一顆塞入陰道內,10 d為1個療程,共觀察3個療程。
觀察用藥期有無不良反應。陰道分泌物量、有無異味。有無外陰瘙癢及宮頸糜爛面有無充血、面積大小變化等情況。
3個療程結束(停藥)后1~2周復查宮頸細胞TCT檢查。治愈:宮頸上皮細胞正常、HPV轉陰性。有效:宮頸CINⅡ級轉CINⅠ級或轉ASCUS,或HPV轉陰性。無效:宮頸細胞TCT檢查結果與治療前無異[4]。
本研究患者140例,總有效率為100.00%,治愈率為90.55%。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宮頸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由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連續(xù)的演變過程,一般認為此過程歷時10多年。宮頸上皮細胞內病變(CIN),及宮頸HPV亞臨床感染,被認為是癌前病變與宮頸癌密切相關[5]。宮頸癌的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對降低其發(fā)生率、死亡率非常重要。對宮頸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增生(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患者的治療,可阻斷宮頸癌潛伏期的發(fā)展進程,達到預防宮頸癌的目的[6]。筆者采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治療宮頸上皮細胞內病變及宮頸HPV亞臨床感染,取得了治愈率為90.55%的滿意療效。
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抗腫瘤及免疫調節(jié)功能。可通過調節(jié)免疫功能增強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特異細胞毒作用,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清除早期惡變細胞。也能與細胞受體結合,誘導細胞產生多種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在細胞內的復制。本研究治愈率為90.55%,說明重組人干擾素α-2b陰道泡騰膠囊對清除早期惡變細胞及抑制病毒有滿意的療效。
宮頸上皮細胞內瘤樣病變及宮頸HPV亞臨床感染,有著局部區(qū)域內重復感染的可能性,往往局部病灶清除達不到根治目的,反而使局部組織結構遭受毀壞,如果短期內發(fā)生重復感染,會使下一步臨床處理產生困難。本方法在治療上保持了宮頸組織結構的完整性和治療的可重復性。相對采用宮頸組織表面破壞和切除術而言,無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可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目前臨床上治療CIN的方法歸納起來可分為四大類,即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光動力學治療。四種療法均有其局限性。物理及手術治療其一次性治愈率高,但需要有一定的設備,且對于已婚未育的年輕患者可能導致宮頸硬化、粘連、瘢痕等宮頸功能不全,影響生育;宮頸治療后創(chuàng)面修復需2~3個月,治療后修復期間創(chuàng)面脫痂期常排液、出血,易發(fā)生局部感染,甚或出現上行性感染引發(fā)盆腔炎癥。因此已婚未育的患者不易接受。光動力學治療CIN的相關研究尚少,而且無法得到組織標本進行病理診斷,其臨床價值有待進一步的觀察及研究。
該方法還有治療適應證廣泛的優(yōu)點,不僅適用于不同程度的宮頸上皮內病變,也適用于宮頸HPV感染及其他宮頸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宮頸部分切除術后殘端仍存在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增生或HPV亞臨床感染的患者。本研究組內有5例患者已經宮頸LEEP手術切除,術后復查仍有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增生或HPV亞臨床感染,經本方法治療3個療程后細胞形態(tài)恢復正常、HPV亞臨床感染轉陰。此外,治療后患者原有的宮頸糜爛面積會有不同程度地縮小,也說明宮頸糜爛與局部細胞免疫能力下降和病毒感染有關。
總之,本方法臨床技術操作簡單,療效明確,防治效果兼?zhèn)?,經濟實用,適合各級醫(yī)院開展。但本方法療程時間長,給患者往返治療造成不便,為此療法的缺點。
[1]崔恒.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診斷[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3,4(1):9-12.
[2]Munoz N,Bosch FX,Sanjose S,et al.Epidemiologic classified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cical cancer[J].N Engl Jmed,2003,348(6):518.
[3]朗景和.迎接子宮頸癌預防的全球挑戰(zhàn)與機遇[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2,37(3):129-131.
[4]張國楠.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處理指南[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2):71.
[5]曹箭,潘秦鏡,周彬,等.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細胞病理學診斷的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4):212-214.
[6]劉瑤,劉東玲,肖翠珍,等.宮頸注射干擾素治療宮頸上皮細胞內瘤變Ⅰ級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0):2854-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