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現(xiàn)在該干什么
美國《時代》(2月1日)
入主白宮的這一年,奧巴馬努力穩(wěn)定遭金融危機重創(chuàng)的經濟,在海外,積極反恐的同時恢復了外交的應有作用。但他的主張在很多方面都遭到了多方的質疑和反對。為什么奧巴馬這位最出色的雄辯家不能將自己的意見清楚地向美國民眾解釋和傳達呢?他應該做些什么來扭轉形勢呢?
奧巴馬的麻煩
美國《新聞周刊》(2月1日)
執(zhí)政一年的奧巴馬,經常被人指責政策過于激進。但實際上,他更多時候都站在中間的位置上,努力平衡各方利益。那他為什么還如此招人恨呢?因為他只是想通過理性來領導美國,而忽略了感情因素。他現(xiàn)在該學的,是像里根總統(tǒng)那樣,既要有出色的演說能力,更要有處理現(xiàn)實問題的靈活性。
對大政府的反沖擊
英國《經濟學人》(1月28日)
美國共和黨在馬薩諸塞州參議員補選中的勝利,折射出的是選民對奧巴馬及其耗資巨大的醫(yī)療改革計劃開始失去信心,更在深層次上表明了他們對不斷膨脹的政府權力的警惕。近年來,“大政府”模式在美英等國開始抬頭,政府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積極救市,政府開支和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而政府對于社會各方面的監(jiān)管措施也在不斷加強。至于全球化進程,更是讓政府在構建本國就業(yè)安全網(wǎng)絡過程中擴大了自身的存在。對于希望重新回歸“小政府”時代的改革者,現(xiàn)在的時機并不理想。眼下世界經濟的脆弱性使得約束政府規(guī)模并非易事。但即使如此,縮小政府規(guī)模的工作仍需進行:國有企業(yè)的私有化,政府雇員養(yǎng)老金和福利待遇的適當削減,以及某些部門的整體裁撤,都能有效減少政府開支,減少政府的管理內容,逐步實現(xiàn)政府的“瘦身”。
核電漂流
日本《日經商務》周刊(1月18日)
自民黨時代的政策到了民主黨時代基本上被全部否定了,只有一項政策處于完全沒有被染指的狀態(tài),這就是核電。但是民主黨真的肯在自民黨鋪設的軌道上前行嗎?這里有復雜的利益關系,和經濟、外交問題聯(lián)系緊密。民主黨沒有在日美軍事同盟問題上處理好,在這個問題上也有可能再次撞上暗礁。
大逃稅
法國《新觀察家》(1月21日)
企業(yè)家、放貸者、明星或者多國籍人士……他們的逃稅和騙稅讓全球公共金融系統(tǒng)深受其害。20國集團的政府曾對“避稅天堂”及其受益者提出過譴責。衰退、耗資巨大的刺激計劃,幾乎讓所有國家的國庫都空了。因此,把“避稅天堂”變成“地獄”,是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面前的一個夢想。
超級大國的墳墓
德國《明鏡》周刊(1月25日)
西方國家應該在阿富汗和塔利班合作嗎?為了報復阿富汗境內造成8名美國人身亡的自殺式襲擊,美國中央情報局出動無人駕駛飛機,加強了對巴基斯坦的攻擊。這是迄今針對塔利班的最猛烈襲擊。西方在阿富汗的戰(zhàn)略問題正在被越來越多地討論著,包括和這個國家的反對力量相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