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美 于東玲 李少波
婦科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所引起的病理變化本身會引起患者肉體和精神的痛苦,對癌癥的恐懼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內(nèi)分泌改變及性生活影響也會導致患者心理的強烈反應[1],同時也給家屬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而家屬作為患者的主要照護者和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其心理狀態(tài)極大地影響著患者的病情轉(zhuǎn)歸。因此,對患者家屬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1 對象 2009年 1月~ 2010年 5月在我院婦科首次發(fā)病住院,臨床診斷為惡性腫瘤并擬行手術治療患者的陪護家屬。入組標準:①為患者的一級親屬和配偶;②家屬年齡為 19~58歲;③具有監(jiān)護和照料患者的能力;④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⑤家屬本人為非精神病的成年人,排除器質(zhì)性疾病。⑥家屬本人簽訂知情同意書。符合以上條件家屬共 76人,按照隨機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 38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 0.05)。
1.2 方法 干預組接受研究者(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婦科和精神科主治醫(yī)師)制定的心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
1.2.1 調(diào)查流程 研究者在患者入院時(以下稱干預前)及8周末(以下稱干預后)對其家屬進行相關問卷的測評。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對測試內(nèi)容進行講解,對不能理解之處予以耐心解釋說明,使家屬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上真實獨立做答,當場收回。
1.2.2 心理干預方法 研究者針對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進行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心理干預,共進行 8周,每周 2次,每次60分鐘。①支持性心理治療,建立新的、親密的、建設性的醫(yī)患關系;誠懇、耐心、細致地傾聽、隨時解答、及時指導家屬提出的問題,幫助他們消除煩惱,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通過健康教育宣教手冊,健康知識授課等方式進行集體心理健康教育,不斷為他們提供新信息;③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用簡明通俗易懂的語言,針對手術后果及解剖生理功能的改變進行詳細講解,使他們了解切除子宮僅是喪失了生育功能,而不會影響女性特征及加速衰老;④體現(xiàn)人文關懷。及時發(fā)現(xiàn)影響患者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尤其對丈夫加強解釋,改變其對手術的認識偏差[2];⑤正確處理是否告知病人真實病情并做好宣教工作。消除并糾正家屬的恐癌心理和對癌癥觀念上的誤區(qū),對患者家屬存在的錯誤認識或?qū)Ρ静〔焕麘獙δJ浇o予糾正與指導。
1.2.3 調(diào)查工具 ①癥狀自評量表[3]:由 L.R.Derogatis于1975年編制,主要用于評定 1周以來心理健康狀況;②焦慮自評量表(SAS)[4]:由華裔教授 Zung編制,用于評定被試者有無焦慮及焦慮的水平。評定時間為最近 1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③特質(zhì)應對方式問卷(TCSQ)[3]:由姜乾金編制,共20個條目,采用 1~ 5級評分,分為積極 (PC)和消極應對(NC)兩個維度,各條目內(nèi)容以針對情緒應對為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組分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
2.1 干預前兩組家屬 SCL-90、SAS評分并與國內(nèi)常模比較 見表 1。
表1 干預前兩組家屬 SCL-90、SAS評分并與國內(nèi)常模比較(±s)
表1 干預前兩組家屬 SCL-90、SAS評分并與國內(nèi)常模比較(±s)
注:干預組與常模比較,*P均 <0.01;對照組與常模比較,** P均 <0.01
量 表 國內(nèi)常模(n=1388)干預組(n=38)對照組(n=38)t1 t2 t3 SCL-90 129.96± 38.76 150.90± 36.25 151.26± 37.14 2.43* 2.56** 0.04 SAS 41.90± 2.60 43.37± 2.32 43.27± 1.98 2.60* 2.58** 0.20
表1顯示,干預前兩組家屬 SCL-90、SAS評分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均>0.05),與國內(nèi)常模對比(P均 <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干預前后兩組家屬 SCL-90、SAS評分比較 見表 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家屬 SCL-90、SAS評分比較(±s,n=38)
表2 干預前后兩組家屬 SCL-90、SAS評分比較(±s,n=38)
SCL-90 干預組 150.90±36.25 132.42± 27.26 2.51 <0.01對照組 151.26±37.14 137.91± 18.39 1.98 <0.05 SAS 干預組 43.37±2.32 41.82±2.79 2.63<0.01對照組 43.27±1.98 42.38± 2.26 1.83 <0.05
表2顯示,干預后干預組 SCL-90、SAS評分均顯著下降(P均 <0.01)、均低于對照組 (P均 <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干預前后兩組家屬 TCSQ評分比較 見表 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家屬 TCSQ評分比較 (±s,n=38)
表3 干預前后兩組家屬 TCSQ評分比較 (±s,n=38)
TCSQ PC 干預前 19.25±4.50 18.17± 4.45 1.15> 0.05干預后 26.58±5.29 24.25± 5.09 1.95 <0.05 NC 干預前 32.26±5.02 31.18± 4.89 0.84> 0.05干預后 24.86±6.27 28.31± 6.18 2.42 <0.01
表3顯示,干預前兩組家屬 TCSQ的 PC和 NC評分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均>0.05)。干預后兩組家屬 TCSQ的 PC評分比較有差異(P<0.05)和 NC評分比較顯著差異 (P<0.01)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癌癥作為一種危害生命的負性生活事件,給患者家屬帶來更高的心理應激,研究結果顯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其可能原因:①出于保護性醫(yī)療,患癌消息均為家屬最先知曉,一旦得知悲觀、恐慌、沮喪情緒嚴重,有些家屬還要對患者隱瞞病情,壓力更大。同時,家屬因照顧患者常常影響工作、生活和睡眠,身心勞累抵抗力下降;②擔心家庭經(jīng)濟負擔、患者內(nèi)分泌和性功能改變等;③癌性疼痛是引起患者焦慮和瀕死感的重要因素,一些患者會把由疼痛造成不良情緒發(fā)泄在家屬的身上,家屬也只能委曲求全。面對如此應激源的刺激,家屬如不能得到更為詳細的解釋指導,有效應對,容易產(chǎn)生擔憂、恐懼等心理反應。
應對是個體處理應激情景的種種認知和行為的努力,是個體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變化的調(diào)節(jié)行為,其主要功能是調(diào)節(jié)應激事件的作用,包括改變對應激事件的評估、調(diào)節(jié)與事件有關的軀體或情感反應[5]。應對方式有積極和消極應對之分,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后干預組的積極應對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而消極應對得分低于對照組(P<0.01),由于干預前兩組家屬應對因子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可以認為心理干預影響了兩組患者家屬的應對方式?;颊呋疾『髮ζ浼覍俣际菓な录?在急性應激的條件下,人傾向于選擇消極的應對方式,干預后家屬的心理狀況得到改善后,其傾向于選擇積極的應對模式。
由本文結果可知,干預后干預組 SCL-90、SAS評分均顯著下降、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心理干預明顯改善了家屬的人際關系和情緒狀態(tài),使患者家屬對疾病有了較為深入的認知,解除了家屬對疾病不了解而在病人面前產(chǎn)生的失落感、痛苦感,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從而促進家屬的心理健康。與醫(yī)護人員之間的聯(lián)系更密切,有助于減輕家屬的隔離、無助感,緩解了諸多的心理壓力,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和照顧水平,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另外家屬通過接受心理干預也學會了較為積極、正確的心理應對模式,糾正消極應對方式 ,放棄了對疾病過多的憂慮,能以平和、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現(xiàn)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理狀況。
[1]王曉黎,陳躍文.外科手術應急源調(diào)查 [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8,6(1):8-10
[2]楊珊,白芳,王亞平,等.心理干預對減輕術中恐懼的影響 [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3):68-69
[3]王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 [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增刊):31-36,120-122
[4]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 [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5-42
[5]Folkman S,Lazarus R.Appraisal,Coping,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0(3):57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