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中,劉堂兵
(湖北黃石愛康醫(yī)院,湖北 黃石 435000)
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血脂異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也是最受關注致病因素之一。了解本地區(qū)血脂異常發(fā)生率,分析其分布規(guī)律,可為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調查對象 來黃石愛康醫(yī)院體驗中心參加健康體檢的人員2397人,其中男1617人,女780人,年齡20~92歲,平均年齡45.3±16.9歲,其職業(yè)包含一線工人、企事業(yè)管理人員、教師等。
1.2 檢測方法 體檢人員體檢前3d普通膳食,空腹12h以上,取坐位肘靜脈血3ml,及時分離血清后及時測定。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采用浙江東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酶法試劑,儀器為東芝TBA-12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每批檢測前通過中、高兩水平室內質控,同期衛(wèi)生部室間質評結果為合格。
1.3 血脂水平分類標準
參照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標準[1], 血脂異常標準為 TG>1.7mmol/L、TC>5.18 mmol/L;TG<1.70mmol/L、TC<5.18mmol/為理想范圍。
1.4 統(tǒng)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率的差異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97名體檢者血脂TC、TG結果、不同年齡組血脂異常發(fā)生率和在理想范圍內的比例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血脂異常發(fā)生率和在理想范圍內的比例
2.1 不同年齡組血脂TC、TG結果 TC水平除<30和>80兩年齡組外,同齡組男女間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其總體水平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性的TC水平隨年齡增長呈現(xiàn)持續(xù)增高的趨勢,男性則在70歲后隨年齡下降的趨勢,60歲之后女性的TC水平明顯高于男性 (P<0.05);TG水平除 50~和80~兩年齡組外60~69組同齡組男女間有明顯差異(P<0.01,P<0.05),其他各組男女間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其總體水平也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男性40~49歲呈現(xiàn)高峰,女性70~79歲呈現(xiàn)高峰。
2.2 血脂異常發(fā)生率中,男性兩項異常率40~49歲為高峰,女性單項TC或TG異常率隨年齡增長呈現(xiàn)持續(xù)增高的趨勢,兩項異常率則60~69歲為高峰,30~49歲男性明顯高于女性 (P<0.05),50歲之后女性明顯高于男性(P<0.05)。
2.3 在理想范圍內的比例中,30~49歲女性比例非常明顯高于男性 (P<0.01),50歲之后男性比例明顯高于女性(P<0.05),總體女性比例非常明顯高于男性(P<0.01)。
TC、TG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但當人體血液中TC和TG濃度超過一定范圍時,稱為高血脂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膳食結構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由原來的“高谷物膳食”類型轉化為高脂肪、高能量密度的膳食結構,由此帶來的最顯著效應就是高血脂癥的發(fā)病率不斷提升。高血脂異常是一種以不良生活方式為主因的疾病,吸煙、飲酒過量、缺乏運動、工作節(jié)奏快、壓力大等是導致高脂血癥的主要因素[2]。血脂異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它通過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對身體造成隱匿、逐漸、進行性、全身性和器質性的損害。
血脂含量受生活地區(qū)、年齡、性別、職業(yè)以及代謝等因素的影響波動范圍較大[3],湖北黃石地區(qū)的TC、TG水平與廖聯(lián)瓊,寧莉等報道[4~6]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文結果示女性的TC水平隨年齡增長呈現(xiàn)持續(xù)增高的趨勢,男性則在70歲后才隨年齡下降的趨勢,TG水平男性40~49歲、女性70~79歲呈現(xiàn)高峰。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我國≥18歲人群總的血脂異?;疾÷矢哌_18.6%。隨著年齡的增長,血脂異?;疾÷识贾饾u升高,女性這種趨勢大于男性[2]。與本文報告男女血脂異?;疾÷?2.12%和9.62%,可能與對象的性別和年齡分布不同、職業(yè)結構、膳食因素和地區(qū)性差異等因素有關。本文結果顯示血脂異常發(fā)生率中,兩項異常率男性40~49歲、女性60~69歲為高峰,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總而言之,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具體情況,有必要通過提高健康意識、加強運動、平衡膳食等方式方法,對行為、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增強群眾自我保健意識,以達到減少血脂異常發(fā)生率,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1]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3.
[2]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的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2005,26(7):478-484.
[3]周愛儒,查錫良.生物化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74-78.
[4]廖聯(lián)瓊,何 流.3126例健康體檢人群血脂水平及載脂蛋白狀況調查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0,25(5):415-416.
[5]徐建華,張 季.長春市33379名企業(yè)員工血脂水平調查[J].吉林醫(yī)學,2010,31(1):76-77.
[6]寧 莉,王洪禮,張敬偉,等.天津郊縣老年男性高脂血癥發(fā)生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0,25(5):37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