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姍 竇覺勇
人們改變空間以適應他們的需求,空間創(chuàng)造出的獨特屬性又對行為產(chǎn)生影響。每個城市都有龐大的尚且沒有被城市建設充分利用的閑置空間,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被荒廢遺棄的“剩余”空間,無奈地成了城市失落空間。對于很多濱水城市來說,有塑造景觀的獨特優(yōu)勢,而濱水地帶被閑置荒廢是對資源的嚴重浪費,通過對這些空間的重新開發(fā)和充分利用來塑造特色景觀,可以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巨大價值,也能夠豐富市民的視野和提高生活的品位。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空間這個載體,通過對空間的改造,人們把空間變成了滿足人類需要的場所,在這個相對穩(wěn)定的場所里,人們可以展現(xiàn)自我、建立社會生活和創(chuàng)造文化。這些需要不僅僅是賦予人工空間一種感情內(nèi)涵,也是超物質的一種存在。因為每個場所都是獨一無二的,體現(xiàn)出其周圍環(huán)境的特性或“氣氛”。這種特性包括“有材料質地、形狀、機理和色彩的有形物體”,也包括更多無形的文化交融,某種經(jīng)過人們長期使用而獲得的印記。
任何良好的場所都部分來自于我們對它存在的感覺,和一個被自身具有特殊邊界和潛力的空間類型地域所圍繞的感覺。所以一個適宜于場所的環(huán)境設計,必須首先應考慮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當時當?shù)氐沫h(huán)境狀況。對于濱水失落空間來說,必然要以水環(huán)境這一特點為背景,以營造濱水休閑景觀空間為主題。另外,合理地將濱水建筑物,如景觀橋、濱水平臺、觀景亭等融入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創(chuàng)造強烈的場所感,賦予一定的精神內(nèi)涵和符號意義,營造“人看人”的空間層次,使人們產(chǎn)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并且樂于前往,由此這些失落空間也就有了意義和價值。
蘭州,黃河穿城而過,有營造濱水景觀的優(yōu)越條件。在蘭州市安寧區(qū),原來有大片被黃河沖刷遺留的河灘,一度被荒廢閑置著。近幾年,隨著黃河岸邊休閑步道的修建,濱水休閑區(qū)景觀逐漸延伸,河灘濕地也被重視和利用起來,政府利用這里的大片河灘建成了供市民休閑散心的濕地公園,是一個對失落空間進行營建改造的成功嘗試。節(jié)假日,可以看到很多市民前去散步休憩,靜靜的河水,蘆葦輕輕搖蕩,不時游來一群水禽,盡情嬉戲,走在簡單自然的木棧道上,享受悠然寧靜的大自然氣息,品位城市中獨特的自然一角,別有一番野趣(見圖1)。
有很多婚紗攝影也在那里取景,獨特優(yōu)美的景致,仿佛在講述一個個久遠的故事,曲折蜿蜒的長木棧道,穿梭在時隱時現(xiàn)的蘆葦叢中,茅草屋旁,小竹筏在無聲停泊,細細地品位,靜靜地享受,城市中有這樣一片地方,給浮躁的現(xiàn)代人以心靈的洗滌,一個難得的安心寧靜之所。
在長長的黃河堤岸邊,還有一些地方到處是亂丟的垃圾,塑料袋、飲料瓶、吃剩的殘渣在黃河里飄來飄去,還有人在如此臟亂不堪的岸邊吃東西,黃河水靜靜地流淌,人們的親水愿望卻只能在一片混亂與腥臭中宣泄(見圖2)。盡管有零星的茶座、躺椅、小桌,卻沒有相配套的公共環(huán)境設施,人們隨意地丟棄垃圾,也不注意維護岸邊的環(huán)境,使一片濱水公共空間看起來像是很原始的荒野。公共廁所在很隱蔽的地方,狹小臟亂,設施也還是幾十年前的樣子。由于缺少管理的機制,這一片地帶的岸邊環(huán)境無聲地成為最無奈的失落空間。一個干凈的水岸環(huán)境,是一個水濱城市最明亮的窗口。人們的生活從來不曾離開過水的滋潤,一方面是因為水是我們的生命,另一方面人們對于親水的渴望從來沒有停止過。
護岸是河流與陸地的交接線,是保護河岸免受河流沖刷作用的構筑物。濱水露臺是凸出于河面之上的親水場所,通常與護岸連接,讓游人可以由岸邊走到距離水面最近的地帶。濱水露臺應有較大的面積,可供游人眺望對岸景和縱觀景,同時布置桌椅提供休息場所,也可以舉行小規(guī)模的游藝活動,成為對岸景中的內(nèi)容,是營造兩岸熱鬧氣氛,聚集人氣的良好平臺。由廢棄船塢改造成濱水露臺是一個將異質空間變?yōu)橛H水空間的好辦法。另外,用浮筏搭建的濱水露臺可以隨水位的漲落保持近水、親水的特性。護岸設計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治水性,護岸的首要功能是穩(wěn)固堤岸,防洪保護城市免遭水淹。2)親水性,使人們走在岸邊能接近水面,觀賞美麗的水邊風景。3)安全性,水給人柔美感受的同時,也是深淺莫測的,強調(diào)親水而忽視安全的做法是危險的。
蘭州地形東西寬,南北窄,是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濱水城市,市區(qū)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蘭州繁華的地方也大都是在黃河附近。一河兩岸的天然優(yōu)勢,有著營建濱水露臺的得天獨厚的條件。蘭州的濱水露臺有很多處,但這些對于40 km長濱水河岸還遠遠不夠。現(xiàn)在黃河城區(qū)段基本上都修了護岸,但在進行護岸設計時,應結合濱水活動空間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護岸形式,護岸還可結合步行空間,形成濱水視覺走廊。步行走廊的鋪地一定要舒適簡潔平整。蘭州有一段濱河鋪地,凸出的磨腳石固然比較美觀,但卻給觀光的游人增添了旅途的勞累,特別對于沿河岸的長途步行游覽來說,并不是一件幸事。在豐富濱水景觀內(nèi)容的同時,也能夠營造更多的濱水公共空間,人們漫行在長長的景觀護岸旁,欣賞兩岸黃河景致,體驗黃河水岸城市獨有的特色風情,也是種美好的享受。護岸、小品、綠化、船只、設施、倒影、夜景照明,是景觀設計的重點要素,又成為濱水景觀的觀賞內(nèi)容。蘭州的濱水失落空間有很多,在濱水景觀營造時,可以將護岸和各類景觀要素結合起來,營造更多更豐富的黃河水濱城市景觀。
橋梁、橋頭、碼頭、水口、濱水露臺都是一河兩岸城市濱水地區(qū)的重要場所。它們不僅擔負著某種城市功能,還擁有一定的空間可以容人們駐足、眺望、休息,因此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一河兩岸城市的濱水城市,濱水景觀的營造是其景觀的重要表現(xiàn),要利用好這一優(yōu)勢,盡可能將更多的濱水“剩余”空間變廢為寶,成為人們休閑的公共活動樂園。
在未來的時間里,重新利用城市空地的需求將滲透至大多數(shù)的環(huán)境規(guī)劃和設計當中去。人們逐漸意識到,對城市布局的改建和增建將比創(chuàng)建一個完整的、自給自足的環(huán)境更加重要。存在于建筑、城市片區(qū)及鄰里之間的殘余空間,將會隨著土地和資源的不斷稀缺成為令人期待的地產(chǎn)。另外,通過對濱水失落的外部空間的整合與利用,將使其成為社會和空間環(huán)境互動的新舞臺。
[1] [美]凱文·林奇.城市形態(tài)[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 [美]羅杰·特蘭西克.尋找失落空間——城市設計的理論[M].朱子瑜,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3] 胡文娜.一河兩岸濱水城市空間形態(tài)初探[D].北京:清華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