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園
策劃又稱“策略方案”和“戰(zhàn)術計劃”(Strategical Planning / Tactical Planning)是指人們?yōu)榱诉_成某種特定的目標,借助一定的科學方法和藝術,為決策、計劃而構思、設計、制作策劃方案的過程。新聞策劃就需要新聞傳播工作者在一定時期內,為了達到某種傳播效果,對具體的新聞事實的報道所作的設計與規(guī)劃。也就是指記者對將要采訪的題材重大的新聞事實所作的事先謀劃或籌劃。 那么怎樣策劃,怎樣通過策劃使得報道德內容變得厚重?
一、圍繞社會關注焦點、熱點策劃
新聞策劃,必須心中有全局,以開闊的思維觀察和思考,宏觀把握,微觀著手,將政策法規(guī)的核心精神與企業(yè)、個人、城市的命運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圍繞百姓關注的焦點、熱點從關注角度、關注重心上提煉“獨家視角”“獨家觀點”。
新聞策劃時要做到心中有全局,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進行。2010年,南陽市委市政府把南水北調移民搬遷工作列為了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調送到北京、天津。輸水干渠全長1277公里,年調水規(guī)模130億立方米,惠及鄂、豫、冀、京、津三省兩市1億多人口,可有效解決京、津等華北地區(qū)水資源短缺問題。為了讓京津人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丹江口庫區(qū)的所在地淅川縣將有五分之一的人民搬遷他地。為此,南陽電視臺,南陽日報等媒體對這一新聞事件,展開了一系列的報道,開設專欄,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
新聞策劃,還要緊緊圍繞百姓關注的焦點、熱點進行。我國第22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如何策劃出具有特色的報道呢?我們部門先后開了3次策劃會議,最后,把視角放在了民工子弟學校身上。民工子弟學校條件差,老師待遇低,和公辦老師相比,他們有太多艱辛!把這樣一個可親、可敬的群體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不是給教師節(jié)最好的禮物嗎?于是我們便組織策劃了“讓流動的花享受平等的教育”的系列報道,既有面上的宏觀審視,又有點上的細節(jié)刻畫,既有現(xiàn)狀的真實展現(xiàn),又有歷史的縱深感,產(chǎn)生了強烈沖擊。見報后受到教育行政部門、民工子弟學校校長、老師的普遍好評。
二、以策劃爭奪第一解釋權
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發(fā)展,信息來源日益多樣化,輿論熱點瞬間轉移,新聞首發(fā)的“第一印象”日益重要。新聞事件發(fā)生后,媒體不僅要努力成為全面、權威的報道者,更應當努力成為深刻、權威的解釋者,掌握“第一解釋權”。筆者認為,策劃的新聞也要突破思維定勢,跳出事外去做冷靜翔實的分析和報道,力爭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注重新聞策劃的“新”(選題新、立意新)、“深”(寫深、寫透)、“準”(快捷、準時)、“近”(貼近性),成為讀者接觸各類新聞事件時期待的第一解釋者。
南水北調的大規(guī)模移民搬遷在2010年的6月17日正式拉開帷幕,為了報道好這一新聞事件,南陽電視臺不僅派出自己的記者進行采訪,同時,還思考對這樣一個百姓關注、社會聚焦的熱點,如何策劃出不同凡響的節(jié)目?節(jié)目經(jīng)過策劃通過連線,請搬出地和遷入地的媒體的記者,參與了整個報道過程,全方位地展現(xiàn)移民搬遷的全景。在報道中,不僅僅記錄事件本身,還采訪到了領導、移民、遷出遷入地的廣大群眾人士,并將前期的一些準備情況放入其中,使得搬遷的全過程一一展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三、注重新聞的貼近性
能夠使策劃的新聞更受讀者青睞
在2009年的6月中旬開始豬肉價格已經(jīng)持續(xù)高漲70天。記者緊緊圍繞這一百姓關注的焦點,走訪市場,采訪養(yǎng)豬大戶,聽專家的分析和建議,從百姓角度寫出了 “記者觀察”:“豬肉價格為何又做‘過山車”,對肉價持續(xù)走高、生豬價格提前坐“過山車”的情況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專家的闡述,最后告訴老百姓:此次肉價上漲是市場恢復和政策調整的結果,肉價不會帶動物價上漲,市民不必擔心。文章見報后受到好評。
四、強化新聞“求變”意識
新聞策劃從本質上來講屬于創(chuàng)意制勝,創(chuàng)新求變是必然要求。新聞策劃的創(chuàng)新一方面是指在遵循新聞規(guī)律的前提下,在新聞運作方式、采編方式、寫作方式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另一方面是透過新聞事實,對新聞事實有新的獨到理解和認識。很多常規(guī)新聞一旦增強了“求變”意識,同樣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月餅市場報道年年都有,如何出新?記者采訪、調查時發(fā)現(xiàn),今年“月餅券”,不但愈演愈烈,而且出現(xiàn)了新情況:網(wǎng)上一片叫賣聲,助推了愈演愈烈的月餅促銷市場。記者又采訪了相關專家,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一旦畫上了金錢的符號,將改變月餅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坝浾哒{查”:《月餅券,月餅大戰(zhàn)中的新角色》,不僅挖掘出了新意,而且提出了問題,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今年如何策劃出不同凡響的新聞?我們部室又在一起研究,實地采訪,采寫出了《無車日:“綠色出行”步履也沉重》,著眼于“無車日”當天的新聞,又在此基礎上“高看一眼、深看一層”,提出了問題,綠色出行,還要再破許多坎。這些,使報道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作者單位:南陽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