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浩
隨著GB 50500-2008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的頒布實施,我國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逐步走向成熟和規(guī)范,其中作為承發(fā)包雙方爭議焦點之一的合同價款調整有了明確的參考依據(jù),這必將進一步規(guī)范市場競爭秩序,推動建筑市場健康發(fā)展。本文依據(jù)2008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以下簡稱《規(guī)范》)結合筆者工作實踐,對合同價款調整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從合同的角度分析,根據(jù)2008版《標準施工招標文件》之規(guī)定,引起合同價款調整主要因素有:物價及匯率波動引起的價格調整,法律法規(guī)變化引起的價格調整,設計變更及發(fā)包方確認的工程量增減,施工條件改變,不可抗力事件等,而上述干擾事件的發(fā)生往往會引起綜合單價或清單工程量(或清單項目)的變化,其中工程量的增加、減少、變更可以通過合同約定的工作內容和計量規(guī)則來確定,因此綜合單價的確定與調整就成為合同價款調整的關鍵所在。
與國際通行的全費用綜合單價定義有所不同,我國的綜合單價是指完成一個規(guī)定計量單位的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項目或措施清單項目所需的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和企業(yè)管理費與利潤以及一定范圍內的風險費用。其中人工費是指直接從事建筑安裝工程施工的生產工人開支的各項費用;材料費是指施工過程中耗費的原材料、輔助材料、構配件、零件、半成品的費用;施工機械使用費是指施工機械作業(yè)所發(fā)生的機械使用費以及機械安拆費和場外運費;管理費是指建筑安裝企業(yè)組織施工生產和經營管理所需費用,包括現(xiàn)場管理費及企業(yè)管理費;利潤是指施工企業(yè)完成所承包工程獲得的盈利。而規(guī)費和稅金則作為不可競爭費用單獨列項計取。
首先從風險費用構成內容上分析,投標人在綜合單價中應考慮的風險費用主要為管理費用風險、利潤風險及一定范圍內的市場價格風險。其中管理費與利潤風險完全由施工企業(yè)自行承擔,投標人應依據(jù)本企業(yè)技術實力、管理水平、經營狀況,并結合工程類別、施工難易程度等因素確定管理費率及利潤率;而對于市場價格風險,投標人必須樹立風險意識,準確把握要素市場價格動態(tài),在充分考慮要素價格波動風險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各要素投標報價。其次從風險費用構成比例上分析,材料價格風險是影響綜合單價的最主要因素,工期也是投標人考慮風險費用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工期越長投標人承擔的管理費用風險和市場價格風險則越高。實踐中投標人應依據(jù)招標文件中注明的計價風險條款,結合要素市場供求狀況、工期要求、企業(yè)管理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綜合單價中的風險費用,一般可在綜合單價中考慮一定比例的風險系數(shù),風險系數(shù)宜控制在1.03(工期一年以內)~1.06(工期三年以上)以內。
參考國際通行的FIDIC合同條件,承包商工作得到報酬,業(yè)主付款獲得工程。就業(yè)主利益而言,不應要求承包人在報價時把不能預見而實際又未必發(fā)生的風險費用如物價上漲、法律法規(guī)變化、匯率波動等全部考慮進去,而是主張按照合同約定由業(yè)主補償其經濟損失,這種方式使得承包人可以免受物價波動等風險因素的負面影響,對于業(yè)主降低工程造價也相當有利。同時從單價合同的角度考慮,為保證綜合單價的合同約束力,只有在履行合同的條件發(fā)生實質性改變,如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政策)發(fā)生變化,要素價格異常波動,工程量大幅增減,設計變更等,原合同單價已不適用的情況下方可調整綜合單價,具體調整內容和方法應由承發(fā)包雙方在合同中約定。
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在基準日之后發(fā)生變化是一個有經驗承包人在投標或合同談判階段無法預見的風險事件,應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因此,當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發(fā)生變動(引入、廢止、修改)而影響承包人履行合同義務時,應按國家或省級、行業(yè)建設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據(jù)此發(fā)布的工程造價調整文件對合同價款進行調整,涉及綜合單價的應按相關文件規(guī)定做相應調整,如人工單價調整、機械臺班價格調整、綜合單價內容調整等。
近年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及國家政策影響,國內建材價格波動十分明顯。因此在合同中約定價格波動幅度、合理分攤要素價格上漲風險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通常情況下要素價格異常波動引起的合同價款調整以總金額的方式體現(xiàn),但究其原因仍是綜合單價變動所致。
實踐中為減少合同爭議,筆者認為承發(fā)包雙方在價格風險條款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風險范圍,合同中應明確可調價人工、材料、機械的品種,一般應為用量較大,且其價格波動對工程造價影響明顯的,一般應占單位工程造價2%以上;
2)風險幅度σ,一般應控制在5%~10%以內,并可根據(jù)要素占單位工程造價比例設定不同的風險幅度。施工期間當要素價格上漲或下降幅度在約定風險幅度以內的,其差價由承包人承擔或受益,超過約定風險幅度的部分則由發(fā)包人承擔或受益;
3)變化幅度δ,應以投標期和施工期工程所在地造價管理部門發(fā)布的指導價(或經雙方確認的市場價)為基準計算;
4)發(fā)包人補償(受益)差價 Δ,應以投標價和該要素變化幅度扣減對應風險幅度后的差值為基準計算,即 Δ=Pt×(︱δ︱-σ)×總使用量。
《規(guī)范》4.7.5條規(guī)定:“因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量增減,該項工程量變化在合同約定幅度以內的,應執(zhí)行原有的綜合單價;該項工程量變化在合同約定幅度以外的,其綜合單價及措施費應予以調整。”這里要區(qū)分兩種情況:當工程量變化對工程施工組織、施工方法、關鍵路線和工期未造成實質性影響的,可按原合同單價及費率執(zhí)行;當工程量變化對工程施工組織、施工方法、關鍵路線和工期造成實質性影響的,應在原合同單價的基礎上確定變更為合理的單價。實踐中通常采取比例調整的方法調整綜合單價,即當實際完成的工程量超出或少于清單工程量一定幅度,且其影響分部分項工程費超過一定比例時,超出或減少部分的綜合單價按原合同單價的一定比例做出相應下調或上浮。具體工程量變化幅度、影響比例及調價比例由承發(fā)包雙方在合同中約定。采取此項措施不僅有利于承包人在投入與回收之間達到平衡,也有利于發(fā)包人降低不平衡報價帶來的不利影響,維護承發(fā)包雙方的正當利益。
實踐中因項目特征變化導致綜合單價變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清單項目中減少一項或幾項子目內容(如取消防水層),則直接扣減該項子目的報價;
2)清單項目中某一主要材料品牌改變規(guī)格不變(如電纜品牌改變),則僅調整相應材料單價;
3)清單項目中某一主要材料規(guī)格改變(如地磚規(guī)格由300×300變更為600×600),若涉及人工、材料、機械耗用量發(fā)生變化應重新確定該子目單價,管理費、利潤、風險費參考原費率水平;
4)清單項目中某項子目的工程量發(fā)生變化(如碎石墊層厚度由10cm變更為15cm),則該子目工程量按實調整子目單價不變;若涉及人工、材料、機械耗用量發(fā)生變化(如瀝青道路面層厚度由4cm變更為5cm),應重新確定該子目單價,管理費、利潤、風險費參考原費率水平;
5)清單項目中增加一項或幾項子目內容(如增加找平層或防水層),則相應增加該項子目的費用,新增子目單價可參考合同中相同子目單價或按新增工程量清單項目的方法確定其單價;
6)清單項目中減少一項或幾項子項內容的同時增加一項或幾項子項內容,按上述調整方法重新組價;
7)新增工程量清單項目,合同中已有適用綜合單價的,按合同中已有的綜合單價確定;合同中有類似綜合單價的,參照類似的綜合單價確定;合同中沒有適用或類似綜合單價的,由承包人提出綜合單價,經發(fā)包人確認后執(zhí)行。
建筑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建筑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必然受到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水文地質條件、氣候條件、政治經濟狀況等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因而實際施工條件會與合同約定的施工條件產生或多或少的差別,當施工條件發(fā)生實質性改變,采用原合同單價違背公平原則的情況下,就需要依據(jù)合同對原綜合單價進行調整,以維護承發(fā)包雙方的正當利益。我們應在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的指引下不斷探索,強化全過程合同管理與全過程造價管理,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工程量清單計價體系。
[1] GB 50500-2008,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S].
[2] 《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編制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宣貫輔導教材[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3] 顧東林.運用情勢變更原則解決建材價格異常波動爭議[J].建筑經濟,2009(8):45-46.
[4] 蘇建價〔2008〕10號,關于調整蘇州市建設工程成本價評審暫行辦法部分條款及風險費用計取辦法的通知[Z].2008.
[5] 蘇建價〔2008〕67號,關于加強建筑材料價格風險控制的指導意見[Z].2008.
[6] 法釋〔2009〕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Z].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