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民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鎮(zhèn)畜牧站 131302)
在農貿市場上,有些不法商販弄虛作假,把病死豬肉當成好豬肉賣,給檢疫人員在判定和處理上帶來了困難。為了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做到正確檢驗判定,合理處置,防止疫病傳播,保證人畜健康,現(xiàn)就白條豬檢驗的體會介紹如下:
檢驗白條豬肉既無生前對照,又沒有頭、蹄、內臟的綜合判定依據(jù),只能憑感觀檢驗,所以著重以胴體的皮膚、淋巴結、腎臟、肌肉和脂肪、胸腹膜、脊椎剖面等方面來觀察判定。(1)皮膚檢驗:檢驗皮膚有無傳染病的特征(出血、充血、痘瘡、黃染等)和一般病理變化。(2)淋巴結檢驗:檢驗腹股溝深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股前淋巴結和頸淋巴結。觀察淋巴結有無腫大、充血、出血、化膿等病理變化特征,區(qū)別全身性或局部性疾病。(3)腎臟檢驗:檢驗腎臟大小、色澤形狀、軟硬,必要時用刀切開剝離包膜,觀察皮質、髓質、腎盂有無出血、充血、淤血、囊腫壞死等變化。(4)肌肉脂肪檢驗:主要檢驗肌肉內顏色、彈性、有無出血、水腫、壞死、化膿,氣味是否正常。切開股內側肌、深腰肌檢查有無寄生蟲。注意脂肪的色澤、硬度。(5)胸、腹膜檢驗:檢查有無出血、淤血,有無纖維素性物沉著與粘連,氣味是否正常。(6)脊椎檢驗:主要檢驗脊椎剖面或斷面有無出血現(xiàn)象。
2.1 皮膚變化 (1)傳染病豬肉皮膚變化:豬瘟皮膚病變:表現(xiàn)為滲出性出血。出血點多發(fā)生在頸部、腹部、四肢內側,出血點大小不等呈圓形,邊緣較整齊,點與點之間界限分明,色澤紅,有時許多點可融合呈斑塊,形狀不規(guī)則,顏色變?yōu)樯罴t色、紫紅色或黑紅色。出血嚴重可深入到皮膚深層和皮下脂肪,病程長者出血部位見黑色痂皮或壞死性變化。豬肺疫皮膚病變:典型病豬因敗血導致整個皮膚潮紅,一般全身皮膚和皮下脂肪有分布不均的小出血點,出血點多的地方可融合成彌漫性出血,皮下組織有漿液性浸潤或膠凍樣滲出物。豬丹毒皮膚病變:分敗血、疹塊兩型。敗血型:初期在耳后、腹部、腹股溝等處出現(xiàn)鮮紅色形狀不規(guī)則的充血,病程長可融合為大面積彌漫性充血區(qū)。疹塊型:皮膚可見方形、菱形、不整形紅色、白色或黃色疹塊。病愈的皮膚顯灰黑色痕跡。(2)一般皮膚病的皮膚變化與傳染病有明顯的區(qū)別。常見的紅斑性濕疹、丘疹性濕疹、結痂性濕疹、水泡性濕疹和皮膚炎,只限于皮膚表層和固有層有淡紅色、紅黃色斑點,不侵害深層,用刀容易剝離。
2.2 淋巴結變化 (1)傳染病豬肉淋巴結變化:豬瘟:見淋巴結切面邊緣出血,以大理石樣花紋變化為特征。出血嚴重的,整個淋巴結是黑紅色如黑棗樣。純型豬瘟淋巴結不腫或微腫?;旌闲拓i瘟腫大,質硬。上述現(xiàn)象有時出現(xiàn)一種,有時三種同時出現(xiàn)。豬肺疫:淋巴結腫大,切面呈紅色或暗紅色出血,常見淋巴結組織壞死。豬丹毒:敗血型淋巴結,發(fā)生漿液浸潤性軟腫,切面多汁,呈彌漫性櫻桃紅色。疹塊型淋巴結輕度腫大,常見質軟蒼白。(2)一般疾病淋巴結變化:多見外傷性造成腫大充血或出血。它不同于傳染病的是多發(fā)生在體表或局部一側,且多表現(xiàn)于充血或淤血,切面濕潤樣。
2.3 腎臟變化 傳染病腎臟變化:豬瘟:腎臟皮質部貧血,皮質部和髓質部均有清晰可見深紅色的小出血點。豬丹毒:敗血型腎臟明顯腫大 ,多見混濁腫脹。疹塊型輕度腫脹充血,有時隱約可見出血。豬肺疫:腎臟腫大暗紅色充血。一般腎臟疾病也可引起腫大、出血和炎癥變化。
2.4 肌肉、脂肪的變化 肌肉主要檢查寄生蟲(囊蟲、旋毛蟲)與肉質的新鮮程度、如肌肉顏色深暗發(fā)紅,證明肌肉血液沉淀不是死豬肉,便是有病瀕臨死期放血不良所致。肉尸有異味多系病態(tài)。如有尿臭味的可考慮尿毒癥,有特殊氣味的,可能生前有病服用過有異味的藥物,觀察脂肪顏色,注意黃疸癥。
2.5 胸腹膜變化 胸腹膜有無出血、淤血可輔助判定是否有傳染病。觀察胸腹膜有無臭味可參考肉品是否腐敗變質。
2.6 脊椎的變化 脊椎骨出血、淤血是豬瘟或其它敗血癥的標志,可以綜合判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