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杰,羅 捷,黃蓉芳,韋宇兒,禹岳華
醫(yī)源性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是冠狀動脈介入診治術后局部血管并發(fā)癥之一,據文獻報道,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3%~8.0%[1]。假性動脈瘤若未及時發(fā)現(xiàn)并及時進行治療及護理,瘤體可不斷擴大,形成血栓栓塞、壓迫臨近血管和神經,導致組織壞死。我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經股動脈入路心臟介入術后并發(fā)假性動脈瘤病人有15例,在彩色超聲引導下對其注射凝血酶治療,效果良好?,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5例經股動脈入路心臟介入性手術后并發(fā)假性動脈瘤的病人,男11例,女4例,年齡43歲~78歲,其中3例為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12例為經皮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術后1 d~7 d發(fā)現(xiàn)病人腹股溝區(qū)穿刺部位出現(xiàn)搏動性包塊,包塊直徑2.5 cm~5.8 cm,平均3.8 cm。
1.2 治療方法 對假性動脈瘤所在腹股溝區(qū)皮膚常規(guī)消毒、鋪洞巾,不需要局部麻醉。將凝血酶粉針劑500 U(蘇州生化藥廠)稀釋配制成凝血酶液250 U/mL~500 U/mL,分次從小劑量100 U開始將凝血酶液注入瘤腔內,使瘤腔內快速血栓形成,直至瘤體內無彩色血流信號即為注藥完畢。凝血酶的用量視假性動脈瘤的瘤腔直徑大小而定,一般用量為200 U~600 U,然后囑病人平臥休息10 min后復查超聲仍無彩色血流信號后表示注藥成功。注藥后次日、1周、2周、1個月復查血管超聲。
1.3 結果 本組15例病人均在彩色超聲引導下瘤腔內注射凝血酶250 U~500 U治療,13例病人效果滿意,其中2例病人分別于術后2 h、26 h于穿刺部位重新出現(xiàn)搏動性包塊,經彩色超聲確診為假性動脈瘤術后再通,予再次在彩色超聲引導下瘤腔內注射凝血酶500 U~1 000 U,最終 15例治療效果滿意,均未發(fā)生急性血栓和藥物過敏。
2.1 病情觀察 注藥成功后,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患肢制動12 h,無須加壓包扎,監(jiān)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密切觀察瘤體大小、雜音,若有異常則可行床邊下肢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予進一步確定瘤體情況。注意觀察患處是否重新出現(xiàn)搏動性囊腫,若患處重新出現(xiàn)搏動性囊腫也就表明假性瘤有再通。同時注意傾聽病人局部疼痛的主訴,減少患肢活動,防止假性動脈瘤瘺管再通。分別在注藥后次日、1周、2周、1個月復查血管超聲,觀察用藥后的效果。
2.2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彩色超聲引導下注射凝血酶藥物的并發(fā)癥包括疼痛、靜脈血栓形成、感染、過敏反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動脈腔內急性血栓形成[2]和藥物過敏[3],均與凝血酶相關。預防動脈腔內急性血栓形成并發(fā)癥的關鍵是在超聲波監(jiān)測下行穿刺和注射凝血酶時盡量讓針尖遠離假性動脈瘤頸部,而在瘤腔邊緣部注射,即先使瘤腔內形成血栓并且逐步向瘤頸部延伸;每次注射凝血酶時速度宜慢,劑量避免過大[4]。同時注意觀察患肢皮溫、色澤、動脈搏動情況,這是發(fā)現(xiàn)血栓栓塞的護理觀察重點。另外,還需重點觀察患側足背動脈搏動是否存在,同時護士可用物理方法按摩病人制動的患肢,以減輕下肢深靜脈血液淤滯和減輕病人由于制動引起的麻木與疼痛。密切觀察病人有無藥物過敏癥狀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藥物過敏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做好急救準備。
2.3 臥床期的護理 病人因需絕對臥床休息,患肢伸直制動12 h,病人長時間臥床易引起腰背痛和尿潴留。針對腰背痛,我們采取為病人腰背部置于水墊,以緩解腰背部的壓力,但本組仍有2例病人的腰背部疼痛未能緩解,對此給予腰背部行電腦中頻脈沖治療20 min,結果2例均明顯好轉。本組3例病人發(fā)生尿潴留,先進行按摩和熱敷膀胱區(qū),并對其中的1例病人進行了導尿,該病人可下床后即予拔除尿管。病人臥床期間生活不能自理,皆需協(xié)助,因此對于病人的日常護理我們做得更加細致,并經常詢問病人的需求,盡量滿足病人的需要。
2.4 心理護理 在本組病人當中,病人術后已經長時間臥床,在發(fā)生假性動脈瘤后,更容易引起焦慮和恐懼感。本組15例病人皆有此種表現(xiàn),對此在病人確診為假性動脈瘤后,向病人充分解釋假性動脈瘤的形成原因以及將要進行的治療和護理,讓病人充分了解自身的病情狀況和治療護理過程,這樣既取得病人的配合,也能緩解病人的焦慮和恐懼心理。同時還與病人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讓家屬給予病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增強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因此本組15例病人的心理障礙均能得以有效解除,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假性動脈瘤是指動脈壁部分破裂后,血液溢至血管外被周圍局部組織纖維包裹形成的囊性搏動性血腫,并非動脈真性擴張所致。雖然較小的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有可能自然愈合,但由于股動脈與假性動脈瘤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壓力差,假性動脈瘤有進一步擴大和破裂的危險,因此一旦診斷明確,仍應早期治療[5]。介入超聲治療假性動脈瘤是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新方法,國內剛開始運用此項技術,它是目前治療此病的最佳方法之一,Paulsou等[6]報道,使用超聲引導下瘤腔內注射凝血酶治療動脈假性動脈瘤,治愈率達96%,明顯高于超聲引導下加壓治療,且瘤腔內血栓形成時間也明顯縮短,瘤腔內血栓形成時間平均僅為6 s。本組15例發(fā)生假性動脈瘤的病人經彩色超聲引導下注射凝血酶治療后,取得良好效果。通過對15例超聲引導下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病人的治療與護理,筆者認為,治療效果除了取決于術者的操作技術熟練程度外,護理質量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心臟介入術后發(fā)生假性動脈瘤的病人,往往對于舒適的要求更為強烈,因此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更需要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除了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外,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更加注意要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給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解除顧慮,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讓病人充分體驗到心靈上的舒適[7]。即整體護理使病人在治療護理過程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適感,為治療獲得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Perna LL,Olion JW,Goines D,et al.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catheterzation pseudoaneurysms[J].Circulation,2000,102:2391-2395.
[2]Middleton WD,Dasyam A,Teefey SA.Diag nosis and treatment of iatrogenic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J].Ultrasound-Q,2005,21:3-17.
[3]Krueger K,Zaehringer M,Strohe D,et al.Post catheterization pseudoaneurysm:Results of US-guided percutaneous thrombin injection in 240 patients[J].Radiology,2005,236:1104.
[4]李愛民,黃嵐,覃軍,等.假腔內注射凝血酶治療股動脈假性動脈瘤(附6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3,32(1):11-12.
[5]劉秋云,傅曉紅,陸佩華,等.超聲引導下注射凝血酶治療心導管術后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探討[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7,15(3):207.
[6]Paulson EK,Sheafor DH,Kliewer MA,et al.T reatment of iatragenic femoral artey pseudoaneurysms:Comparison of US-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 with compression repair[J].Radiology,2000,215(2):403-408.
[7]楊莉紅.冠心病介入術后并發(fā)假性動脈瘤的觀察及護理[J].全科護理,2008,6(12C):3352-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