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欣
(湖南科技學院 學報編輯部,湖南 永州 425100)
立足地域優(yōu)勢 塑造特色品牌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柳宗元研究”專欄創(chuàng)辦30年回顧
周 欣
(湖南科技學院 學報編輯部,湖南 永州 425100)
“柳宗元研究”專欄是《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精心打造的一個地方文化特色欄目,創(chuàng)刊30年,累計發(fā)表柳學研究論文172篇,內容涉及政治學、文學、哲學、經濟學等諸多領域,既發(fā)表了大量的國內外有一定學術分量的專家的文章,也刊登了不少扎根于永州及周邊的柳學研究學者,及在讀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生等柳學研究者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出自柳學研究新秀的第一篇文章,在學術界產生的影響較大?!傲谠芯俊睓谀康纳鐣曌u日益提升,帶動了刊物質量和整體水平的提高,“柳宗元研究”專欄在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第三屆評優(yōu)活動中被評為“百種特色欄目”,《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被評為“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百強學報”。
柳宗元;學報;特色欄目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自1980年正式創(chuàng)刊開始,就將“柳宗元研究”欄目確定為刊物的特色欄目,致力于地域文化的發(fā)掘整理與弘揚,及時準確地反應國內外“柳宗元研究”動態(tài)與學術成果。30年的風雨歷程,時光洗去了歷屆編輯們臉上的鉛華,卻讓柳學研 究之花綻放,成為全國人文期刊中倍受關注的柳學陣地,特別是《學報》與中國柳宗元研究學會聯(lián)合主辦,“柳宗元研究”欄目的研究層次與研究視角更是發(fā)生了質的飛躍。2006年“柳宗元研究”專欄被評為“百種特色欄目”。孫昌武教授(南開大學教授,全國柳宗元研究學會會長)這樣評價說:“如今作為地方高校的湖南科技學院,已經成為國內柳宗元研究的重鎮(zhèn)之一。”[1]
湖南科技學院坐落在永州這座歷史古城,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和文化積淀?!逗峡萍紝W院學報》開設“柳宗元研究”專欄,刊發(fā)柳宗元思想與地方文化密切相關的精品佳作,既是人們了解“柳宗元研究”的文化窗口,也是林林總總的眾多學報中的獨特的“這一個”。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由于永貞革新失敗,被貶永州司馬(805),在永州度過了他一生中思想上最成熟、最豐富的十年。柳宗元傳世的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中70%產生于永州,尤其是《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的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創(chuàng)作的。柳宗元謫居永州,雖然政治上不得意,但永州這十年是他人生的一大重要轉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政治活動。到永州后,他將主要精力轉移到了思想文化領域。秀麗奇異的永州山水造就了柳宗元輝煌的文學成就和成熟的哲學思想,成為歷代專家學者敬仰的對象。他在永州寫下了大量關于永州山水的華美詩賦和哲理名篇,對中國山水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永州八記”已成為宣傳永州名揚千古的不朽篇章,歷代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慕名前來永州觀光。馬積高先生說:柳宗元“堪稱第一個多方面描寫永州的作家,更是永州的自然山水美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和最杰出的表現(xiàn)者。”[2]柳宗元不愧是永州奇山秀水的“伯樂”和中國山水文學的開拓者,永州世代人民深深地愛戴著他,座落在湖南科技學院附近的柳子廟,千百年來,香火不斷。
正是因為這一獨特的歷史淵源,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八記”的西山、鈷鉧潭、西小丘、小石潭、小石城山、袁家渴、石渠、石澗等遺蹤舊址以及柳宗元在永州的行蹤、人際交往,都可以進行考證,作品中涉及的內容也可以實地調查,為永州市及周邊地區(qū)一批熱愛柳宗元思想的研究群體提供了資
源優(yōu)勢。
基于這樣的地域和歷史文化背景,《湖南科技學院學報》創(chuàng)設“柳宗元研究”欄目,不僅弘揚永州獨特的地域文化,促進了柳學的高速發(fā)展,而且打破學報千刊一面的局面,突出了刊物特色和個性。“作為一所普通高校的學報,要想在綜合性方面辦出水平,恐怕是很困難的事。但舉起‘柳宗元研究’的旗幟,把它作為重點和特點,就能做到人無我有,這是林林總總的眾多學報中的獨特的‘這一個’,有望在期刊之林中盡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應?!盵3]
在確定以地域優(yōu)勢取勝的基礎上,《湖南科技學院學報》將“柳宗元研究”欄目作為特色欄目、骨干欄目,安排在突出的位置,每期做到專題化、系列化,打造了一個不可替代的特色學術品牌。
“柳宗元研究”欄目自1980年辦刊之初發(fā)表陳雁谷先生的《柳宗元教育思想芻議》后,相繼發(fā)表了馬積高先生的《論柳宗元對唐代古文運動的貢獻》,卞孝萱先生的《柳宗元詩話》、《關于《柳文指要》》,尚永亮先生的《借古人事以自予懷抱——說柳宗元的兩首詠史詩》,以及日本學者戶崎哲彥先生的《柳宗元生卒時間辨》,臺灣學者衣若芬博士的《瀟湘文學與圖繪中的柳宗元》,韓國學者黃珵喜女士的《柳宗元山水游記散文中奇特形象的審美意義》等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論文。國內著名學者及部分國外學者的這些文章,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探索性、學術性。正是他們有學術分量的論文,奠定了“柳宗元研究”欄目的學術品牌。
從創(chuàng)辦欄目到2005年這25年的時間里,學報已刊發(fā)柳宗元研究論文137篇,約110萬字。集結成冊,2006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柳宗元研究:1980—2005》一書,該書得到了柳宗元研究學者的高度認可。孫昌武教授稱贊:“無論是作為總結性的學術成果,還是作為文獻資料,都具有相當高的價值。”[1]
隨著“柳宗元研究”欄目學術品牌的確立,全國各地的作者踴躍向我們投稿。2006年至2010年《湖南科技學院學報》共刊發(fā)“柳宗元研究”論文35篇,約占全國同類論文總量的12.7%。為進一步提升稿件的質量,我們一方面不斷向柳學專家約稿,例如我們約到了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王國安教授的《讀《巽公院五詠》兼論柳宗元的佛教信仰》、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張忠綱教授的《柳宗元的千古寂寞——兼敘陶柳之辨》、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張鐵夫研究員的《論柳宗元對皇太子態(tài)度的反復變化及其思想的復雜性》,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張勇博士的《柳宗元的佛教律學觀》、華中科技大學國學院文獻研究中心岳珍教授的《宋刊《重校添注音辯唐柳先生文集》考述》等一批高質量的稿件,提升專欄的學術質量。另一方面,注重培養(yǎng)、開發(fā)青年作者,以特色欄目凝聚一支學術梯隊,使所刊發(fā)的稿件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從“柳宗元研究”欄目近5年作者的職稱和學歷看,專欄刊發(fā)具有教授職稱的文章占刊文總量的40%,具有副教授職稱的占刊文總量的17%,具有博士學位的占刊文總量的17%,其中,不少文章出自柳學研究新秀,有較強的吸引讀者的凝聚力。
龍協(xié)濤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學報》原主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前理事長)曾給予“柳宗元研究”欄目相當高的評價:“作為一般的讀者,他們不一定會去找《湖南科技學院學報》來讀,但作為對柳宗元研究有研究興
趣的讀者,他們一定會去找《湖南科技學院學報》來讀,因為這家學報上的“柳宗元研究”是有分量的,是在別的名校名刊上找不到的?!盵3]
“柳宗元研究”欄目是學報30年堅持地方特色和學術名牌的成果。這一品牌欄目以刊載內容集中、新穎、有特色、學術含量高、集中體現(xiàn)“柳宗元研究”的發(fā)展軌跡而引起讀者和作者的廣泛關注,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柳宗元,了解《湖南科技學院學報》,提升了學報的學術品位,成為湖南省學報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刊物。
多年來,“柳宗元研究”欄目在選題策劃、作者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熟的經驗。該欄目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充分考慮社會發(fā)展、學術發(fā)展的需要,精心遴選稿件,把學術水平和學術質量作為最主要、最根本的尺度。在稿件的選擇上,不拘于永州地區(qū),同時放眼國內外,既向柳學專家約稿,又注重培養(yǎng)柳學新秀,實現(xiàn)內外結合,優(yōu)勢互補,形成了良好的運營模式。沿著“柳宗元研究”欄目成功的軌跡,《學報》相繼與中國先秦史學會合辦“虞舜文化與四代文明研究”;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合辦“兒童文學研究”;與福建師范大學周易研究所合辦“經學·國學研究”;與湖南商學院女性研究中心合辦“本土·女性研究”等專欄,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學術創(chuàng)新的辦刊風格,帶動了《學報》的全面發(fā)展。2006年《學報》被評為第三屆“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百強學報”。
“柳宗元研究”欄目依托地方優(yōu)勢,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1981年成立湖南科技學院柳宗元研究所和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學會。研究所培養(yǎng)了一大批柳學研究工作者,豐富了“柳宗元研究”專欄的稿件,《學報》也為研究所提供了一個固定的學術交流、學術爭鳴的場所,柳學研究者的學術水平大幅提高,除了在《湖南科技學院學報》上刊發(fā)柳宗元研究論文外,本校教師還在《文學遺產》、《中國文學研究》、《文學界》、《廣西社會科學》等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柳學文章,增進了永州地區(qū)與學術界的交流,促使《學報》“柳宗元研究”欄目在學術界的影響不斷擴大。據(jù)張偉先生檢索《唐代文學年鑒》(2004—2008年),被“柳宗元研究一年綜述”及論文索引收錄永州學人2003—2007年間發(fā)表的論文多達55篇。30年來,永州出版了“柳宗元研究”著作25部,教材3部,榮獲省社科成果獎4項。
近年來,不斷加強與國內外學者的聯(lián)系,接待國內外柳學研究專家來永州交流。先后有人民出版社金春峰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王富仁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張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陶文鵬教授等專家學者被邀請來永州考察柳宗元當年足跡所到之處。陶文鵬教授還留下了《游愚溪》、《訪小石潭》等詩句。韓國學者黃珵喜女士、日本著名漢學家戶
崎哲彥先生也相繼來永州對柳宗元山水游記所涉及的遺跡進行實地考察。這些學術交流活動,反映出學者對柳宗元的密切關注,擴大了《學報》“柳宗元研究”專欄的社會影響,也大大地提高了《學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學報》還多次協(xié)助永州市人民政府承辦了全國和國際柳宗元學術討論會。2007年10月組織20多人參加了“中國·永濟第四屆柳宗元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向大會提交《《天問》與《天對》——關于屈原與柳宗元的精神對話》、《柳宗元的孝道觀及實踐》、《晚唐五代的柳宗元接受》等50余篇文章,專著8部。為《學報》互通信息,交流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正在積極籌辦2010年10月在永州召開的“中國·永州第五屆柳宗元國際研討會”,為促進地域文化發(fā)展,促進經濟繁榮,“柳宗元研究”欄目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1]孫昌武.柳宗元研究的意義與方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5,(3).
[2]馬積高.《柳宗元在永州》序[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3]龍協(xié)濤.大學是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動機,學報是大學的學術文化品牌——《柳宗元研究:1980—2005》序[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3).
(責任編校:王晚霞)
book=16,ebook=193
G232
A
1673-2219(2010)06-0016-02
2010-03-20
周欣(1985-),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研究方向為文獻學與編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