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霞
(江蘇食品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淮安223003)
新時期輔導員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李金霞
(江蘇食品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淮安22300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是“社會有組織地定向引導人們形成符合特定社會和時代以及人類自身發(fā)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觀點和行為品格的教育工程”。高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在高校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使大學生成為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要求的合格人才。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重要組成部分的輔導員,奮戰(zhàn)在學生工作的一線,與大學生們朝夕相處;輔導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地感染著學生群體。輔導員的風貌對大學生人格的形成產(chǎn)生著巨大的影響,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無可估量的作用。我在從事輔導員崗位工作期間,更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結合具體實踐,本文就輔導員如何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談談自己的體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正確的思想才會有正確的行動。要想有正確的思想就要不斷地學習和思考。當代大學生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知識面廣,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具有很強的接受能力。作為他們的輔導員老師,就要有能與他們談到一起的話題,要不斷地學習,學會用大學生們的語言與他們交流;同時,輔導員工作是一項挑戰(zhàn)性很強的工作,雖不要求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但要盡量廣獵群書,覽其大略,努力成為“雜家”。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地學,持之以恒地學,這樣就可以為自己的工作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光學不用還不行,學了以后還要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這就要學會“思考”。古人講:“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谒枷胝喂ぷ鞯膶嶋H中,輔導是要妥善解決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考慮到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面臨的困難,想到、想全可以解決問題的所有方案,遴選出最優(yōu)方案;特別要注重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中去,把學習和思考有機結合起來,逐漸達到較高境界。
我們現(xiàn)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而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情感。學校工作的缺點,不在于學生沒有獲得充足的知識,而是沒有提供學生發(fā)展情感的機會。英國作家郝伯特曾經(jīng)說過:“能夠靠教育實現(xiàn)的無論什么樣的道德上的利益,都必須靠一種情感的,而不是智力的教育去實現(xiàn)。如果你不是使一個兒童懂得這件事是對的,那件事是錯的,而是使他感到他們是這樣的——如果你使美德被熱愛而使邪惡被憎惡——如果你激起一項高尚的欲望,而使一項低劣的欲望呆滯——如果你使先前沉睡的情感活躍起來——如果你使同情的沖動壓倒自私的沖動——簡言之,如果你造成一種心靈狀態(tài)使適當?shù)男袨槌蔀樽匀坏?,自發(fā)的,本能的,那你就作了一些好事?!保?](P168)在工作中我們也會有這樣的體會:“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保?]當我們輔導員帶著情感,捧出真誠,奉獻愛心去無私地對待學生,而不是冷漠地、虛情假意地對待學生,這樣的輔導員在學生心中是有份量的,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有情感的,是會對社會懷有感恩之心的。用情感對待學生,而不是憑意氣用事,沖動用事;要用愛心、付出真心去激發(fā)人在社會生活中和諧人性的一面。
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輔導員要深入地了解學生群體的狀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就應當做到“腿勤、嘴勤、眼勤、耳勤、腦勤、手勤”。所謂“腿勤”,就是指輔導員在工作中,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終日坐在辦公室中發(fā)號施令,等著學生主動來找你談心,請求解決問題。學生是不歡迎這種方式的。誰愿意與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交流思想呢?輔導員要有“低頭”的精神,要以平等相待的態(tài)度去主動深入到學生中去,放下架子,把自己擺到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深入到學生宿舍中去,深入到學生課堂中去,深入到學生食堂中去,融入到學生生活中去,多參加學生的活動,使自己成為學生群體中的一員?!白烨凇保褪且靡磺锌梢岳玫臅r間、地點,加強對大學生思想的引導,正確的就堅持,錯誤的就反對;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唱響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zhì)的時代主旋律?!把矍凇本褪且朴谟^察學生的精神風貌、思想狀況、面臨的問題,從學生的言行中捕捉出有用的信息,為開展思想工作提供分析的基礎。“耳勤”即是善于傾聽來自學生中的有益的建議、意見,樂于聽取來自不同方面的呼聲,切實地尊重學生。如果我們采納了某位同學的意見,他會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會鼓舞起極大的自信心去投入到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澳X勤”就是要善于分析,勤于思考,對學生的行為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材施教。“手勤”就是要盡力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并及時注意總結好的經(jīng)驗和做法,為以后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首先,“容人”就是要體諒、寬容學生?!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逼┤?,在向班干部布置了工作任務后,由于經(jīng)驗不足,班干部做工作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紕漏。對待這種情況,只要無傷大局,學生干部也已從中吸取教訓了,就不要完全否定學生干部工作,更不能從此將這位學生干部“打入冷宮”。應以欣賞的眼光去激勵他們,為他們打氣,增強他們的信心,勉勵他們以后做得更好。其次,“容事”就是正確對待學生中發(fā)生的一些錯誤事件等等。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群體,他們會有這樣那樣活躍的思想,自然也會作出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作為輔導員,每天的事情很多,又很繁瑣,當遇到學生中這種情況的時候要能夠?qū)W會“容事”,調(diào)適好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不要小題大做,四處宣講。因為,自己身后的學生都在注視著自己,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產(chǎn)生相當大的影響。在學生工作中,如果以“小心眼”去面對學生,可能會使學生在以后一段時間內(nèi)感到不適。“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輔導員要學會容忍錯誤,悅納學生,逐步達到“眾樂樂”的境界。
“正”就是要“公正”。“在各種德性中,惟有公正是關心他人的善。因為它是與他人相關的,或是以領導者的身份,或是以隨從者的身份,造福于他人”,“公正不是德性的一個部分,而是整個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惡的一部分,而是整個邪惡?!保?](P95)亞理士多德在這里談得很清晰、明白。公正與否直接反映著人的品德高尚與否,與是否利他行為緊密聯(lián)系。輔導員的心應該充滿對每一個要與之打交道的具體的學生的愛。在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輔導員的公正與否,直接影響著輔導員威信的確立與否,影響著學生對老師群體的看法,乃至更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公正、公平地對待學生,對學生將起到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也會提高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反之,對待學生不能五湖四海、一視同仁,而是內(nèi)外有別,親疏有間,時間一長,就會偏聽偏信,在學生中逐漸失去威信,得不到學生的擁護,阻礙學生工作的正常進行。
我國現(xiàn)行的中學階段教育基本上是封閉式教育模式,與社會處于隔絕狀態(tài)。中學猶如“世外桃源”。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對社會缺乏了解;在進入高校后,周圍環(huán)境一下子變得“寬松”起來,讀書再也沒有了老師的催促和家長的呵斥,紛雜的事物一起闖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許多學生面對這些事物,不能正確地看待與處理,顯得茫然無措。由于應對事務經(jīng)驗的缺乏,節(jié)制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免會被一些東西所迷惑,沉湎于一些事物中不能自拔,難以辨清方向。對此,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維護學校安全穩(wěn)定、方便管理的角度出發(fā),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做出了許多硬性的條條框框的“絕對不準”、“絕對不得”、“絕對不行”,用強制的辦法去管理,希求學生們?nèi)o條件地執(zhí)行。這是否是恰當?shù)淖龇??客觀地講,如果這種做法能夠很好地得到執(zhí)行,這確實可以保證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安全和很好地完成學業(yè),并且對學生的管理也方便了許多,輕松了許多,在某種程度上也起到“一勞永逸”的功效??墒?,事實卻常常適得其反。因為怕學生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迷失而將其保留儲存在真空的環(huán)境中,實是“因噎廢食”的做法。大學生是由學校步入社會的“準社會人”,需要對社會有進一步的認識。“如果我們不讓人們?nèi)ズ退麄兯幍匚坏恼鎸嵀h(huán)境相接觸,卻把他們放在人為的環(huán)境中,他們就會適應這些人為的環(huán)境;而最終,他們將不得不接受對真實環(huán)境再適應的痛苦?!保?](P169)對于大學生接觸社會,輔導員要解放思想,鼓勵他們與社會接觸,認識社會,到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去大膽實踐,在社會的大學校中增長才干。這種解放思想,不是無原則地放任自流,放任不管,而是要放而有度,放而有章。輔導員在“放”中要注意把握三點。首先,要加強引導。加強對學生在接觸社會之前、參與社會之中、社會實踐之后的預見、控制及反思工作,幫助其對社會形成全面、正確、動態(tài)的認識。其次,重視過程管理,強調(diào)放的漸進性。根據(jù)大學生的年齡結構特征、學習階段的特點等客觀實際情況分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管理要嚴一些,“放”的程度可以小一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其具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對社會有了初步的認識,管理可相對寬松一些,“放”的程度可以大一些。這樣,使學生在與社會的接觸中逐步地成長起來。最后,提高學生自我克制的能力。自制力是“為大的滿足犧牲小的滿足的能力?!保?](P168)關注提高學生自制力,是使學生能從容應對社會挑戰(zhàn),使學生在社會中保持自我,形成獨立人格的重要途徑。提高學生自我克制力,將使其受益終身。作為輔導員,幫助學生提高自制力,要堅持從他律到自律過渡的原則,使克制力逐步內(nèi)化為學生的自主行為。
[1][英]赫伯特·斯賓塞著.社會靜力學[M].張雄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論語·為政[A].十三經(jīng)注疏[C].北京:中華書局,1982.
[3][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王家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