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波 內蒙古赤峰農牧學校 024031
《牧業(yè)機械》是中職畜牧獸醫(yī)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本課程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特點,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牧業(yè)相關機械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實訓技能和操作技能等能力,專業(yè)培養(yǎng)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成為具有一定專業(yè)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生產一線技術人才。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的現(xiàn)代化技術,通過幻燈片、投影儀、播放影音資料等形式把教材上要求的主要知識點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直觀地將各種操作演示給學生觀看,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較好地實現(xiàn)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實操課上,學生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機械設備,普遍對實操課感興趣,實操課活潑、直觀、效果好,教學困難相對比較小。而在理論基礎的課堂授課效果差,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而學生則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使“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成了空話。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意義重大。通過使用圖片、動畫等內容使牧業(yè)機械理論課更加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以達到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知識與技能并重的目的。例如在各種牧業(yè)機械原理、使用方法等內容的講授上,采用多媒體課件手段,對枯燥內容進行教學,能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生動、高效,使學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時,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學效率,而且更能擴大教學規(guī)模,提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興趣和求知欲。
制作課件前要了解學生情況,課件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jù)《牧業(yè)機械》課教學目的和目標結合重、難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層面、興趣愛好等方面制作的,將學生按知識層次分好后,才能分清講述的主次、輕重、緩急,就可以避免四面出擊,改變學生被動聽老師唱獨角戲的狀況,才能因材施教,這就是平常在教學中說的“備學生”。
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手段,更不能片面認為課件就是要寫的板書,給學生看的授課內容。這樣就會脫離課件本身的實際意義,背離了教育教學的初衷,使課堂失去了生動、直觀、富有感染力的特點。
不是課本中的所有知識點都要在課件中體現(xiàn)出來。如一般知識點就沒有必要在課件中出現(xiàn),但在講課時可以在黑板上簡單介紹。另外,課件內容太多、太全,也使學生抓不住重點,不能正確掌握知識。
在制作前必須先要對所講的教材吃透,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清楚,把教材中沒有反映清楚的內容通過查閱其他資料來進行補充,這是制作好課件的前提。再將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找出來,并將其分好層次,這樣有利于課件在應用中的連貫性。
課件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老師的講課和板書。一名教師在講課時的綜合能力是在多年教課中積累的,它包括語言藝術、情感藝術、肢體藝術和板書藝術等多方面常年積累形成的獨特風格。如果課件代替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那么就失去了教師講課的風格。老師在講課時,只是按照編好的課件內容來進行教學活動,缺少了課堂的靈活性。如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某個知識點有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或理解,正常情況下是老師根據(jù)知識點的情況進行分析等,但如果只用課件則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具體的解釋還要教師在黑板上進行具體說明。
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理解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間的關系。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在課堂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缺少哪一方,都會導致教學過程的失敗。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不斷打破學生原有認知機構的平衡,激發(fā)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