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武
(天津市植保植檢站,天津 300061)
玉米是天津市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20萬hm2左右,是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玉米常發(fā)病蟲害10種以上,玉米螟是危害玉米最為嚴重的蟲害,一年發(fā)生3代,嚴重影響春、夏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過去,玉米螟防治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近年來,綠色防控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上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廣應用。近年來,針對天津市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玉米螟危害日益嚴重的情況,大力探索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天津市發(fā)生的玉米螟為亞玉米螟,屬鱗翅目螟蛾科,又名玉米鉆心蟲。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豆等作物。在玉米心葉期以初孵幼蟲取食葉肉或蛀食未展開的心葉,形成排孔花葉;3齡后幼蟲鉆蛀莖稈,危害莖稈、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營養(yǎng)及水分輸導受阻,長勢衰弱、莖稈易折,雌穗發(fā)育不良,籽粒缺損、霉爛,嚴重影響玉米品質和產量。在春、夏玉米混種區(qū)發(fā)生重,夏玉米面積大,春玉米面積小,會集中產卵加重危害。玉米螟在盛發(fā)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對玉米造成極大的產量損失,嚴重地塊會減產60%以上。
天津地區(qū)玉米螟每年發(fā)生3代,以末代老熟幼蟲在玉米等寄主植物的秸稈、穗軸或根茬中越冬。越冬幼蟲5月中、下旬進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6月上旬越冬代成蟲盛發(fā),在春玉米或高粱上產卵。一代幼蟲6月中、下旬盛發(fā)危害,此時春玉米正處于心葉期,危害很重。二代幼蟲7月中、下旬危害夏玉米(心葉期)和春玉米(穗期)。三代幼蟲8月中、下旬進入盛發(fā)期,危害夏玉米穗及莖部。幼蟲老熟后于9月中、下旬進入越冬。 玉米螟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夜間交配,交配后1~2 d產卵。成蟲將卵產在玉米葉背中脈附近,每塊卵20~60余粒,每雌可產卵400~500粒,卵期3~5 d,幼蟲 5 齡,歷期 17~24 d,蛹期 6~10 d。 溫度在25~26℃,相對濕度90%左右,對產卵、孵化及幼蟲成活極為有利。
一是處理越冬寄主,壓低蟲源基數。即在春季越冬代化蛹前,通過漚肥、制作飼料、充當燃料等方式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稈處理完畢。消滅蟲源,減少一代蟲源基數。二是因地制宜進行耕作改制。通過減少春播玉米、高粱、谷子等播種面積,減少越冬代成蟲產卵寄主面積,從而減輕夏玉米受害。三是設置早播誘蟲田或誘蟲帶。利用玉米螟成蟲喜歡選擇高大茂密玉米田產卵的習性,有目的、有計劃地種植早播玉米或谷子,誘集玉米螟成蟲產卵,然后集中防治。
玉米螟物理防治技術是根據玉米螟趨光性特點,設置誘殺燈誘殺玉米螟成蟲的一項有效的控制措施。主要是利用高壓汞燈和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玉米螟。在玉米秸稈集中村和春播玉米田安裝200 W或400 W高壓汞燈,燈下設置捕蟲水池,每盞燈有效防治面積16.67~20 hm2。頻振式殺蟲燈不用設置水池。
性誘劑防治技術是利用玉米螟信息素誘蛾的技術。主要做法是在玉米螟成蟲羽化始期,即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在玉米田、麥田、菜田等玉米螟主要交尾場所放置誘捕器,每667 m2設置1個誘捕器,誘捕時間為30 d左右。誘盆可自制,制作一個直徑30 cm塑料水盆,內盛清水,可加適量洗衣粉,水面距盆沿2 cm,水盆用三角架支撐在田間,誘芯懸在水盆中間,距水面2 cm,水盆高出作物頂端10~20 cm,水盆內水量不足時及時補充,誘到的成蟲及時撈出。
3.4.1 赤眼蜂防治技術
赤眼蜂防治技術是利用松毛蟲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破壞卵,降低幼蟲孵化率的生物防治技術。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達20%時,后推10 d為第一次釋放赤眼蜂時期,間隔5 d放第二次蜂,共釋放兩次。每667 m21.5萬頭,第一次0.7萬頭、第二次0.8萬頭。放蜂前注意檢查蜂的發(fā)育進度,掌握在蜂蛹后期,個別出蜂時釋放,把蜂卡掛到田間1 d后即見大量出蜂,雨季要搶晴放蜂,做到大面積連片放蜂,有利提高防治效果。實施松毛蟲赤眼蜂防治一二代玉米螟卵,可使卵寄生率達85%以上。
3.4.2 白僵菌防治技術
白僵菌防治技術是利用真菌寄生昆蟲使昆蟲致死的一種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方法是,在早春越冬幼蟲開始復蘇化蛹前,即玉米螟化蛹前15~20 d,對殘存的秸稈逐垛噴撒白僵菌進行封垛。方法是每平方米垛面,用含量100億/g孢子的菌粉100 g噴一個點。在噴粉前向噴粉器藥箱內加入白僵菌防治粉,在玉米秸稈垛(或茬垛)的茬口側面每立方米用木棍向垛內搗洞20 cm,將機動噴粉器噴管插入洞中進行噴粉,待對面(或上面)冒出白煙時或當本垛對面有菌粉飛出即可停止噴粉,再噴其它位置,直到全垛噴完為止。還可用機動噴霧器噴霧封垛,每立方米秸稈用含量為(50~100)億/g 白僵菌500 g,加水50 L 噴霧,深度以0.3 m為宜。也可用含量(50~100)億/g孢子的白僵菌粉加滑石粉或草木灰按1∶5充分混勻,用機動噴粉器或手搖噴粉器噴粉,用量 (1~2)kg/667 m2。實施白僵菌封垛技術防治越冬代老熟幼蟲,使老熟幼蟲感染率達75%以上。
3.4.3 蘇云金芽孢桿菌防治技術
蘇云金芽孢桿菌防治技術是利用細菌微生物寄生昆蟲使昆蟲致死的技術。目前成熟的蘇云金芽孢桿菌制劑主要是“B·T”乳劑和“B·T”顆粒劑。方法是在玉米心葉末期前撒入喇叭口內,顆粒劑用量為700g/667m2;乳劑用量為200ml/667m2,稀釋后拌爐灰渣治成顆粒劑;也可按667 m2用量稀釋1000~1500倍滴心。實施蘇云金芽孢桿菌防治一二代幼蟲,可使幼蟲感染率達70%以上。
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一是可減少農藥使用量,解決因施用過多農藥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土壤板結問題,符合世界對環(huán)境健康發(fā)展的要求。二是可使玉米達到無害化生產,實現玉米螟可持續(xù)控制,提高玉米品質,益于人們身體健康。三是可減少用工和投入。實施綠控技術,667 m2投入1.5元左右,只是化學農藥投入的1/3,用工的1/4,667 m2挽回產量損失20%左右,提高收入至少200元。四是可提高防治效果。常規(guī)化學防治,主要在玉米喇叭口期防治一代幼蟲,而采用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技術,可防治一二代卵,卵寄生率可達85%,使用白僵菌進行封垛技術防治越冬老熟幼蟲,可控制源頭,減少冬后蟲源基數,幼蟲感染率可達75%。利用綠色防控技術防治玉米螟總體防治效果較化學農藥提高60%左右。
[1]丁錦華.農業(yè)昆蟲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16-235.
[2]樸永范.赤眼蜂生產及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1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