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丹
多發(fā)性硬化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常見的專癥性脫髓鞘疾病,隨著 MRI臨床應用,更容易發(fā)現脫髓鞘斑塊,使 MS診斷準確性大大提高,超過CT、誘發(fā)電位及腦脊液寡克隆帶等檢查方法。我們對 2004~2008年 36例經 MRI及臨床診斷證實的MS病例作回顧分析,探討多發(fā)性硬化 MRI表現。
1.1 一般資料 本組女 26例,男 10例;年齡:34~66歲,平均(34.5±16.1)歲 ,首發(fā)病例 16例,復發(fā) 20例。符合 1983年Poser[1]等對 MS制定的診斷標準。
1.2 臨床表現 肢體無力 22例,偏癱 8例,截癱 8例,感覺異常 20例,視力障礙 12例,脊髓損害 10例。
1.3 影像學檢查結果 本組共發(fā)現 172個病灶,顱內病灶152個,脊髓 20個病灶。病灶分布:側腦室旁 77個(50.2%),半卵圓中心 34個(24.3%),胼胝體 17個(11.2%),腦干 13個(8.5%),小腦 8個(5.2%);病灶大小約數毫米至 4 cm,邊緣整齊,為圓形、橢圓形、斑點狀、斑片狀長T1,長T2信號影,雙側腦室旁病灶與側腦室壁垂直;顱內152個病灶中有 90個無相應臨床表現,視神經腦干可見相應病灶。研究發(fā)現視神經、腦干MS病變,可見相關臨床表現;二側腦半球MS病變與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相關;脊髓 20個病灶中,頸髓或(和)胸髓中均可見相應病灶,為斑片、條片、索條狀長 T1,長 T2及等 T1,長 T2信號影。
多發(fā)性硬化好發(fā)于成年人,女性多發(fā),男女比例 1:1.4~1.9,年齡 10~50歲,病灶多發(fā),癥狀、體征表現呈多樣性,有一定特征。病灶數目與臨床表現也不相符,但有一定關系。本組研究表明,MS病灶為多發(fā)病灶,病灶部位與臨床關系更密切。病情輕重與病灶大小不成比例,這與以往研究相符。曾有報道,MS的 MRI陽性率與病程有關,病程 <3年,MRI異常45%;病程>3年,MRI異常 87%。分析原因與側腦室周圍及胼胝體周圍神經纖維豐富且血管豐富、不易出現缺血梗死有關。同時,MRI查到病灶多為慢性期,故檢出率高,結合臨床表現及 MRI檢查,可提高對 MS診斷的準確性。
[1]郭學軍,劉鵬程,劉漢橋.多發(fā)性硬化的 MRI診斷價值.現代醫(yī)學影像學,2006,15(6):99.
[2]周海云.42例多發(fā)性硬化的臨床表現與 MRI分析.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0,3(2):12.
[3]于春水,李坤成,段云,等.182例多發(fā)性硬化臨床與 MRI分析.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4:684.
[4]童國海,傅毅.381例多發(fā)性硬化的 MRI特異征象.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6,14(5):385-387.
[5]戴守平,馮自成,李丕敬,等.多發(fā)性硬化的 MRI診斷.現代醫(yī)用影像學,1999,8(5):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