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恒
(衛(wèi)輝市農(nóng)業(yè)局,河南 衛(wèi)輝 453100)
大蒜又名胡蒜,原產(chǎn)于亞洲西部高原。由于其適應性強,分布極為廣泛,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大蒜的幼苗、花莖和鱗莖均可食用,營養(yǎng)價值較高。
大蒜生育期的長短,因播期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春播僅90~110 d,秋播要經(jīng)過漫長的冬季,長達220~280 d。其生長過程可分為:(1)萌芽期:從播種到初生葉展開止,一般約需10~15 d。(2)幼苗期:從初生葉展開到鱗莖及花芽開始分化,春播需25 d,而秋播包括越冬期長達5~6月之久。這時種瓣營養(yǎng)消耗殆盡,逐漸干縮呈膜狀,稱為“退母”,之后植株轉入自養(yǎng)生長。由于退母期營養(yǎng)青黃不接,致使各級葉片出現(xiàn)黃尖現(xiàn)象。(3)鱗芽和花芽分化期:幼苗在2~5 ℃低溫下30~40 d通過春化作用后,隨氣溫升高,日照加長,進入花芽和鱗莖分化期。河南省秋播大蒜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分化,需10~15 d。(4)蒜薹伸長期:從花芽分化結束到采收蒜薹為止,也是鱗莖膨大前期,時間約需30 d。此期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全株葉片已全部長出。蒜薹生長前期緩慢,而后期加快。同時,鱗莖也在緩慢生長。(5)鱗莖膨大期:從鱗莖開始膨大到蒜頭收獲為止,經(jīng)歷20 d左右。蒜薹采收前鱗莖生長緩慢,蒜薹收獲后頂端優(yōu)勢解除,蒜頭則迅速肥大。
大蒜的生長適溫為12~25 ℃,蒜瓣萌芽最低溫度3~5 ℃,20 ℃左右為發(fā)芽適溫,幼苗生長適溫14~20 ℃,具4~5片葉的幼苗能耐零下16 ℃低溫。蒜薹伸長適溫為15~20 ℃,鱗莖膨大適溫為20~25 ℃。
大蒜為長日照植物,在12小時以上光照和15~20 ℃溫度下,莖盤上的頂芽形成花芽,并迅速抽薹。蒜頭的形成要求長日照,一般品種在短日照下只分化形成新葉而不形成鱗莖。大蒜葉片屬耐旱生態(tài)型,但根系入土淺,吸收能力弱,所以大蒜喜保水保肥的土壤,適宜的pH值為6~7,對土壤水分的要求較高,特別在鱗莖膨大期需水最多,到鱗莖發(fā)育后期應適當控水。施肥以氮肥為主,增施磷、鉀肥可以使鱗莖充實,色澤良好;適當增施硫、鎂等肥料,可使鱗莖中蒜薹素含量增多,辣味增強。
我國主要大蒜產(chǎn)區(qū)種植的品種有中牟白蒜(又名宋城大白蒜,是河南省出口蒜區(qū)主栽品種)、蒼山大蒜、嘉定大蒜、狗牙蒜(適于蒜苗、蒜薹栽培)、蔡家坡大蒜、成都二水早(薹瓣兼用品種)等。
大蒜除忌重茬外,對前茬要求不嚴格,由于其施肥量比較大,根的分泌物有殺菌作用,又是其他蔬菜的良好前茬。秋播以日平均氣溫20~22 ℃時為宜,越冬前形成4~5片葉。過早不易出苗,過晚不易越冬。春播應盡量提早,以日平均溫度3.0~6.2 ℃為宜。
大蒜宜選富含有機質(zhì)、保水保肥的地塊栽培。每667m2施腐熟廄肥4000~5000 kg,餅肥100~150 kg,過磷酸鈣50 kg,經(jīng)深耕細耙后,做成1~1.5 m的平畦,在地下水位高或春播地區(qū),或地膜覆蓋栽培時,應采用起壟種植,壟高10~25 cm、寬70 cm,留30 cm寬的溝,畦面龜背形。
應選瓣大、色鮮,無傷爛、無病蟲害、不脫皮的蒜瓣做種蒜,每667m2用種100~150 kg。播種又叫“點蒜”、“栽蒜”,可分干播和濕播。濕播多用于春播,干播春秋季均可采用。播種時按行距開溝,溝深10 cm,播種深度為6~7 cm,種蒜高約3 cm,耬平畦面,覆土3~4 cm。每667m2種植密度3.5萬株左右,增大密度可提高蒜頭與蒜薹產(chǎn)量,但單株蒜頭重量減小,影響蒜頭等級。為提高商品蒜等級,每667m2種植密度可降低到2.6萬~3萬株。
3.4.1 發(fā)芽期和幼苗期管理 大蒜在播種以后到出土以前,一定要保持土壤疏松透氣,并含有充足的水分。長出第一片葉子后,開始中耕松土,蹲苗,促進根系生長。
秋播大蒜,幼苗期長達5~6個月,而生長季節(jié)主要在秋末和翌年初春,管理重點是培育壯苗,防止幼苗徒長和提前退母。其主要措施是適當控水,加強中耕松土,促進發(fā)根,適時追肥。當?shù)谝黄~長出后,植株生長加快,對肥料的吸收量增加,可追施一次稀糞尿或氮素肥料,并及時中耕除草。土壤夜凍日消的季節(jié),澆足封凍水。次春幼苗返青后,澆足返青水,并追施一次氮肥,每667m2可追尿素10 kg或餅肥50~100 kg。
清明節(jié)前后,進行一次追肥澆水,促進鱗芽花芽的分化。一般每667m2施尿素5~5.7 kg,并隨時澆水。春播大蒜苗期一般不澆水,只在遇到干旱、出苗困難時澆水。一般在播種后35~40 d,植株開始退母時,開始追肥澆水,以減輕或避免黃尖現(xiàn)象。
3.4.2 抽薹期管理 花芽鱗芽開始分化后,植株生長旺盛,對肥水需求明顯增加,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當蒜薹“甩纓”時,每667m2追15 kg尿素、20~40 kg草木灰、30 kg過磷酸鈣,并噴葉肥2~3次。之后每5~6 d澆一次水,采薹前3~4 d停止?jié)菜?/p>
3.4.3 鱗莖膨大期管理 采薹后,及時追肥,每667m2施入尿素20 kg和磷酸二氫鉀3~5 kg,并隨時澆水。蒜頭膨大期氣溫較高,要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有較高的含水量,加速鱗莖膨大。收獲前一周停止灌水,以促進鱗莖成熟和提高耐儲性。
[1]曹曉靜,王利華,等.地膜大蒜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08(1):42.
[2]趙勇,孔賀.無公害大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2):44-45.
[3]朱瑞珍.蒜棉套種大蒜栽培管理技術[J].種業(yè)導刊,2007(2):35.
[4]樊繼剛,王其枝,等.地膜覆蓋大蒜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8(6):20.
[5]石明建,束愛菊.優(yōu)質(zhì)無公害大蒜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07(10):35-36.
[6]李諍.大蒜栽培新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3):113.
[7]郭學治,祝洪海,等.加工型大蒜無公害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07(10):37-38.
[8]石艷麗,呂厚軍.大蒜、花生套種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07(11):25-26.
[9]韓吉梅.無公害大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14):118.
[10]趙中樓,段羅順.無公害大蒜生產(chǎn)技術[J].種業(yè)導刊,2006(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