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奎利
牡丹江富通汽車空調有限公司技術部,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3
壓縮機使用兩種電磁離合器:4極和6極,除極數不同外其結構相似,都由線圈、皮帶輪、驅動盤組成。線圈壓裝在前蓋軸徑上,皮帶輪通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坐在前蓋上,驅動盤壓裝在主軸上。線圈通電后產生電磁力將驅動盤與皮帶輪吸合并帶動主軸旋轉,壓縮機工作,線圈斷電后驅動盤與皮帶輪脫開,皮帶輪空轉,壓縮機不工作。
電磁鐵有南(S)北(N)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相吸的兩個磁極產生一個吸力,叫一對磁極。壓縮機使用兩種離合器---4極、6極離合器,4極有4對磁極,6極 有6對磁極。根據電磁理論,線圈通電后產生磁通,我們用磁力線表示,磁力線在磁路材料中沿最小磁阻路線形成封閉回路。皮帶輪端面和驅動盤端面有環(huán)形隔磁環(huán),所以6極皮帶輪磁力線有6次進入驅動盤和6次由驅動盤進入皮帶輪,4極皮帶輪磁力線有4次進入驅動盤和4次 由驅動盤進入皮帶輪。
離合器有3種氣隙:吸合氣隙Δ0----皮帶輪與驅動盤端面之間的氣隙,Δ0=0.3---0.7,其功用是防止皮帶輪與驅動盤摩擦,值大,吸合時克服彈簧力較大,降低驅動扭距,值小,則要提高加工精度。外環(huán)隙Δ1----線圈外徑與皮帶輪內壁之間的徑向(單邊)間隙。內環(huán)隙Δ2----皮帶輪孔座與線圈殼間的間隙。理論分析和計算結果證明,80%的磁壓降消耗在內外環(huán)隙中,所以要降低內外環(huán)隙,通常取Δ1、Δ2≤0.5。
電磁離合器是摩擦力傳遞扭距的,因而皮帶輪端面與驅動盤端面是否貼合良好,對離合器乘載能力影響重大。筆者做了4組不同組合平面的對比試驗,試驗條件雖然簡單,但平面狀況的影響是明響的,一組皮帶輪端面中凸0.04與驅動盤端面中凹0.045,乘載能力最高。因為皮帶輪端面與驅動盤端面構成一對良好的貼合面,二組正好相反,是中凸對中凸,形成小面積接觸,乘載能力最小,三與四組為中凸0.01對中凸凹0.02乘載能力一般。在設計上,要求皮帶輪和驅動盤工作端面的平面度小于0.05,對皮帶輪一般為凹0.01~0.03。問題較多的是驅動盤,它剛性差,有鉚接應力,鉚合后有變形,鉚釘處低,兩鉚釘連線的中點處凸起,整個平面形成3個突起的復雜曲面,這對傳遞扭距是很不利的。
為提高平面度,采取如下措施:
1)增加驅動盤厚度:如果厚度增為4.9±0.1則驅動盤剛度可增加6級40%、4級17%。
2)控制彈黃片、驅動盤和傳動盤孔距和孔徑精度,減少鉚合變形。
3)減少裝配、搬運、安裝、維修過程中因外力引起的驅動盤變形,變形對乘載能力影響重大,常見變形有兩種:
(1)驅動盤扭曲,驅動盤與皮帶輪端面只有個別點或小面積接觸,不能傳遞扭距。
(2)偏擺或縮入,驅動盤與皮帶輪端面空轉時接觸,驅動盤被磨去一角,通電后驅動盤與皮帶輪接觸不良,無法工作。
線圈匝數n與電流A的乘積叫安匝數,在相同條件下,離合器乘載能力與安匝數的平方成正比,通常電壓是給定的,要增加安匝數只能增加漆包線直徑,如果漆包線直徑不增加,只增加匝數是不能增加安匝數的,因為匝數增加,線圈電阻也同比例增加,安匝數不變。
驅動盤大,則磁極面積大,力臂也大,因而能傳遞很大扭距。
前面定性地分析氣隙大小對承載能力的影響,如何計算這種影響呢,下面舉電工學中實例。已知磁通φ=3×10-3Wb,鐵心材
料D21,銜鐵材料鑄鐵,求安匝數及吸力。這是已知磁通求安匝數和吸力,是順解,解法為。吸力:F=0.5B2S/μ0 N
式中:B為磁感應強度(Wb/m2) ;S為磁極面積(m2);μ0為空氣磁導率μ0=4π×10-7。
將試驗數據代入得2F=0.8B2S×106=0.8×12×3×10-3×106=2400 N
綜上述,可以寫出離合器乘載能力公式;M=0.4B2SnfR×106 N.m
式中:n為離合器極對數,4極n=4,6極n=6;f為摩擦系數,f=0.3 見‘機械設計手冊’上冊第一分冊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R為驅動盤平均半徑(m)。氣隙中磁壓降很大,磁感應強度降低,因而乘載能力迅速下降,計算結果證明了這一點:內外氣隙均為0.45mm時,扭距為44N.m,內外氣隙均為0.55mm時,扭距為32N.m,下降27%,內外氣隙均為0.65mm,扭距為25N.m,下降43%。
在正常況下,離合器的設計能力可以滿足要求,但下列清況可能例外。
1)電壓不足,假設線圈額定電壓12V,實際電壓為10V,根據歐姆定律,線圈電流下降為10/12=0.83,磁感應強度下降為0.832=0.69,設額定扭距M0=40N.m,電壓10V時M=0.69M0=27.6N.m;
2)高溫,若室溫電阻3.06Ω,1150C時為4.24Ω,假定線圈實際工作溫度1000C,則電阻為3.06+(4.24—3.06)×100/115=4.09Ω,由于電阻增加,電流減少至3.06/4.09=75%,可以近似地認為扭距降為0.752M0=22.4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