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嵐
湖南省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直接能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以實踐教學為主,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各行各業(yè)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yè)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大學生業(yè)務素質與能力的突出標志。作為以培養(yǎng)技能型應用人才的高職院校,必須要進一步強化信息時代計算機教學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畢業(yè)生計算機應用水平。
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是高職院校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工作崗位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技能。我國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從無到有、由點到面,從少數理工科專業(yè)率先實踐,發(fā)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yè)都普遍開設了相關課程,計算機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旨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及其它相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一線工作中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與其它課程的教學相比,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突出表現在實踐性強、技術更新快、專業(yè)基礎性特征明顯。高職學生畢業(yè)后一般都在第一線從事具體工作,計算機的普及使每個人不僅要會操作和簡單維護計算機,還要會利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結合自身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傳統(tǒng)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定位,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以上機實踐教學為輔。教師在講授時雖然采用了多媒體授課方式,但由于仍然是對計算機應用的各個知識點的簡單應用,這些應用非常分散,并且大部分學生在高中學過中學生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幾乎相同,因此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而且,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仍然被很多老師采用,特別是兼職老師,堅持以教師為中心,只顧一味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不管學生學習的成效如何,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抹殺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由于招生規(guī)模的大幅度上漲、硬件設備的更新淘汰,學校教學條件受到制約,學校機器臺數與學生人數比下降,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上機實踐。而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形式是老師講、學生聽,使得學生對具體操作內容感到抽象,有一種不操作就是沒學會的感覺,書本上的知識與老師講解的操作和內容總是有一定距離,而學生實際操作時間及條件受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任課教師要求學生怎樣做,學生就按部就班做,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大多數學生認識不足,總覺得所學的知識過于簡單,從而不愿意學,甚至不屑于學;而多數學生認為考試主要是應對理論知識的考察、看輕實踐,且要求較低,造成了學習中的惰性,死記硬背等不良心理的出現,從而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
計算機課程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操作實踐中去,然而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中,教育實踐的主要目標是傳授知識。在這種理論指導下,計算機學科的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必須要創(chuàng)新計算機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壓縮理論授課時間,改變教師只管上課,而上機卻由實驗員負責或教師只備上課、不備上機的傳統(tǒng)做法,搞好課堂與上機實踐的銜接與配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要把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實踐主體,充分利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網絡等先進的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代替?zhèn)鹘y(tǒng)的粉筆和黑板。重視問題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問題,著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xié)作者”。廣泛實施由案例驅動、注重實踐的案例教學法,根據學生和教材實際,采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與管理模式,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和多種活動渠道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學會解決生活中與計算機應用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上機操作,從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提高操作的準確性、迅速性、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計算機學科中有些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為此應當在教學中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加以引導,生動形象地解決問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技能的提高,單憑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要進一步延伸教學課堂,通過講座、興趣小組、競賽等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接觸面,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計算機教育是一種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所以應對其考試體制進行多樣性地調整。例如,可將傳統(tǒng)的考試更改為水平測試,將其作為學生畢業(yè)的資格條件之一,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超文.計算機專業(yè)教育實習改革探索[J].南寧師范高等??茖W院學報,200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