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株梅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 青島 266106)
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人文素質的提高,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熱點。而在校學生閱讀的狀況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文素質的水平,因此筆者對高校大學生的閱讀狀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習慣,我們在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率達100%,其中男生81人,占40.5%;女生119人,占57%。理工科占55%;文科占45%,調查的范圍是隨機的。此外,筆者還對一些師生進行了專門的訪談?,F(xiàn)將調查的情況分析如下:
1.1 閱讀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在調查中認為閱讀比較重要的占91.5%,比第五次國民閱讀調查公布的69.%高出了近22.5個百分點。說明大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認知度比一般國民要高。而對于閱讀的主要目的,依次為提高修養(yǎng)、求知、休閑放松。其中,排位第一“提高修養(yǎng)”比求知高了近5個百分點,說明學生是喜歡閱讀,樂于學習的。
1.2 閱讀的計劃性和選擇性。53%的學生閱讀無計劃,無安排,既沒有整體計劃,也沒有階段的計劃,更沒有每天對自己基本的閱讀量的要求。有近77%的同學不知讀什么書和看樣讀書,閱讀不得法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在閱讀中沒有困惑只占到了調查人數(shù)的1.5%,也就是說有98.5%的學生需要閱讀指導。
1.3 閱讀的時間和花費。76%的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上,只有不到23%的同學閱讀時間達到3小時以上,相對于專業(yè)課程的安排用于閱讀的時間還是偏少,此外每年在圖書上花費有37%的學生超過100元。
1.4 閱讀范圍和內容的選擇。82.5%的學生是根據(jù)內容來選擇閱讀的范圍,只有15.5%的學生是根據(jù)作者影響力來選擇圖書,說明大學生對圖書的選擇是冷靜而挑剔的,他們關注圖書的內在質量,看重圖書的思想內容;在閱讀的范圍選擇中有45.5%的學生選擇了文學名著,而且在認識上也有近79%的學生認為閱讀經典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也有78.5%的學生認為經典在內容上沒有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晦澀難懂。此外與考試相關進行的閱讀也占到了4成多。
1.5 閱讀手段的選擇。有近8成的學生在閱讀中選擇了紙質載體,而使用手機、網絡閱讀的才占15.5%,紙媒閱讀的人數(shù)比例遠遠高于網絡閱讀的比例,說明紙質閱讀仍是大學生的習慣。在使用網絡閱讀的原因中有31%的學生是由于沒有時間看紙質載體。
1.6 閱讀途徑的選擇。閱讀的主要途徑有77.5%的學生選擇在圖書館閱讀,而且有近80.5%的學生每個星期都會去圖書館,52%的學生認為圖書館可以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
1.7 閱讀的影響因素。對一個人成長影響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社會、學校,調查顯示:15%的學生認為家庭對其閱讀影響最大,26.5%的學生認為社會影響最大,40%的學生選擇了學校對其閱讀影響最大。
2.1 傳統(tǒng)閱讀占具優(yōu)勢,網絡閱讀呈現(xiàn)不斷擴大的趨勢。這次在琴島學院關于網絡調查的數(shù)據(jù)在我們意料之外,因為據(jù)調查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xù)6年持續(xù)走低,與此同時,網絡閱讀率大幅增長,但琴島學院的學生網絡閱讀人數(shù)上占的比重不大,而且網絡閱讀占整體閱讀時間的比重平均為25%,當然和學院圖書館館藏資源以及組織的讀書活動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也應看到網絡閱讀在學生中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2.2 閱讀的功利性比較強。學生閱讀興趣的選擇也是其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反映,他們所閱讀的書籍直接反映了他們的目的。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面對升學的壓力,閱讀就是在應試,到進入大校園后,等待他們的是嚴峻的就業(yè)形勢的壓力,當前社會對英語、計算機等人才及知識的廣泛需要、繼續(xù)深造的需要(如考研)這些都成為大學生們閱讀興趣的有效內驅力,也反映了大學生對自身發(fā)展和社會需要關系認識的現(xiàn)實和實用的態(tài)度。
此外關于人際關系、辦公室哲學等之類的“厚黑學”圖書,迎合青年人浮躁心理需求的功利性讀物,這些對校園里還沒有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的危害不容小覷。
2.3 閱讀的娛樂性和消遣性占據(jù)比重比較大,導致快餐閱讀。面對競爭日益加大的社會,快餐閱讀日益盛行,學生往往把閱讀的娛樂性和消遣性作為減壓的工具,常更多的選擇:動漫、青春小說、恐怖故事、Q版的戲說故事,或跟隨流行的閱讀潮流等,社會呈現(xiàn)的快餐式閱讀的浮躁氛圍已滲透到大學校園。本來就不多的閱讀時間被快餐閱讀所占據(jù),名家文學作品、學術書籍的閱讀自然就更少得可憐了。
2.4 閱讀盲目性和無計劃。目前大學生讀書沒有計劃,沒有設計讀書時間、閱讀量以及讀書的方向,實質上也就是沒有設定人生的目標和方向,更不用說積累知識、豐富閱歷,不斷提升主體的自省能力和綜合素質,打牢人生成功的知識根底。
2.5 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低下。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果。但我們的調查結果表明,在閱讀過程的各個階段,學生不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使用工具書、邊讀邊想等許多成功人士共同的經驗和良好習慣。同時在閱讀過程中不知道讀什么書和怎樣讀書,也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
圖書館是教育、文化和信息的有生力量,也是當今世界組織讀書活動的五大主要力量之一。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發(fā)揮其在促進閱讀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倡導閱讀的過程中應堅持以讀者為目標,通過提升讀者閱讀的興趣,發(fā)展讀者閱讀的能力,最終促進書香校園的建設。
3.1 優(yōu)化館藏資源結構。圖書館應優(yōu)化館藏結構,正確處理好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的比例,處理好館藏資源的學科體系結構,發(fā)揮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的作用。信息資源網絡化為高校導讀工作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在網絡環(huán)境下現(xiàn)實的館藏和虛擬的館藏一樣都要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圖書館可通過館藏文獻來引導學生的閱讀傾向,并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最大限度的利用虛擬館藏。
3.2 開展讀書活動。我院圖書館通過開展一系列如優(yōu)質服務月和金秋讀書節(jié)等讀書活動,開展了講座、展覽、征文等活動,其目的是調動大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3.3 正確引導網絡閱讀。要正確處理好使用網絡與圖書,加強對大學生的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閱讀主張與品味。要正確看待網絡的作用,積極開展活動使網絡閱讀的正面影響大于負面影響。如我院圖書館在圖書館主頁向讀者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讀書網站,如中華讀書網、中國書評網等,讀者可以隨時向圖書館推薦網站上的優(yōu)秀圖書;在圖書館的網站上開辟一個閱讀論壇,壇主可以選擇閱讀的話題或選擇一本書進行討論,其他讀者圍繞這個話題或這本書各抒己見,交流看法。實際上這也就是網絡版的圖書導讀和推薦。
3.4 加強導讀工作。圖書館應加強對讀者進行閱讀輔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形成等方面的導讀工作,應把導讀的目標設定為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幫助大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從強化新生入館教育做起;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導讀活動;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程,提高大學生閱讀效率;構建合理的導讀資源,強化導讀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等。
在營造書香校園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肩負著促進公眾閱讀、培養(yǎng)全社會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高校圖書館要著力營造一種特有的閱讀文化氛圍,形成一種獨具魅力的閱讀文化,讓高校教師、學生、所在社區(qū)的民眾都自覺地加入到閱讀大軍中,從而推動閱讀社會的建設與發(fā)展。
[1]吳慰慈,董焱.圖書館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