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寧(贛南教育學院中文系, 江西 贛州 341000)
歐·亨利(O·Henry)原名威廉·西德泥·波特(William Sidney Porter),是美國最杰出的短篇小說家。一生中寫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和一部長篇小說,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最為著名,因此有“曼哈頓桂冠詩人”之稱。被譽為“美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之父”,在世界文學史上與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莫泊桑被譽為世界三大小說大師。他的《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后一片藤葉》等作品是享譽世界的優(yōu)秀短篇小說。人們稱贊他的小說是“荒漠中的綠洲”,是“帶淚的玫瑰”,是“含淚的微笑”,彰顯出世間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照亮了讀者的心靈。通過其作品,使人深刻地感受生活的真諦與人性的光輝。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優(yōu)秀的作品之所以優(yōu)秀,是與其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分不開的。在歐·亨利的作品中,愛情小說突出表現(xiàn)了他巧于構思、精于結構和善于運用語言的才能,其藝術技巧之高明,著實令人驚嘆。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探討其結構小說的藝術特色。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他的小說從不同的角度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現(xiàn)實,描寫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痛苦,頌揚了他們的真摯愛情和友誼,自我犧牲的高尚行為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藝術技巧是以作家的生活感受為依歸的,如果沒有歐·亨利長期經(jīng)受苦難生活的磨練,沒有他與阿索爾·艾斯蒂斯的“貧殘夫妻百事哀”和“貧賤夫妻見真情”的愛情經(jīng)歷,其愛情小說是很難寫出來的。歐·亨利之所以寫得如此真實、生動、感人,是有其深厚扎實的現(xiàn)實生活基礎的,甚至帶有作家愛情生活的自傳成分。
作家于1887年7月與艾斯蒂斯結婚后就一直處于貧困之中,經(jīng)常要靠岳父救濟,長期面臨的也是“一塊八角七分錢”捉襟見肘的生活和為愛作出犧牲的現(xiàn)實??梢哉f,他們就是《麥琪禮物》和《愛的犧牲》中主人公的生活原型。德拉和德麗雅就是艾斯蒂斯的化身,她跟德拉一樣,也是生得瘦小靈活而又美艷動人。跟德麗雅一樣為了成就丈夫的藝術事業(yè),為了愛,而甘愿犧牲自己的一切——歐·亨利好像是讓自己的妻子走進小說扮演這一對主人公姊妹角色的。甚至小說細節(jié)中寫德拉“有一個習慣,往往為了日常最簡單的事情默禱幾句”,這正是艾斯蒂斯性格中的心理習慣,動不動就要為她的歐·亨利向上帝祈禱。在歐·亨利辦的《滾石》周刊,妻子是他最忠誠最得力的助手,為了造就丈夫的文學事業(yè),在貧苦掙扎中經(jīng)受了生活的重壓而體弱多病。他們的愛情,跟德拉和杰姆、德麗雅和喬一樣,是純真的、執(zhí)著的,甚至是圣潔的。
作品是作家寫的,那就逃脫不了環(huán)境對作家的影響。歐·亨利一生富于傳奇性,他當過藥房學徒、新聞記者、銀行職員,又曾為避免麻煩流亡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視病危妻子,被捕入獄,并在監(jiān)獄醫(yī)務室任藥劑師而開始認真寫作。1901年獲釋后,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歐·亨利善于描寫美國現(xiàn)實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生活。他深知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因此,他喜歡用樸質(zhì)、詼諧的語言描繪人世間的故事,又用峰回路轉的結尾引起讀者對社會、對人性的思考,從而照亮人們的心靈,形成了著名的“歐·亨利式結尾”。其作品的結局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結果,卻又在情理之中。他的小說符合生活實際,在幽默深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每況愈下世風的同時,升華了小說的主題,從而使作品產(chǎn)生了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歐·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在他著名的代表作《麥琪的禮物》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德拉和杰姆一對深深相愛的小夫妻為了給對方買圣誕禮物,分別將自己最珍視的禮物家傳金表和美麗的金發(fā)賣掉,去買了配得上金表的金表鏈和配得上美麗頭發(fā)的精美發(fā)梳。愛情就在他們分別拿出禮物之時發(fā)出萬丈光芒,將讀者心靈照亮,使讀者熱淚盈眶。小說最后寫道:“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最最寶貴的東西。不過,讓我對現(xiàn)今的聰明人說最后一句話,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任何地方,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人?!焙喓唵螁螏拙湓挼莱隽恕皻W·亨利式結尾”的藝術效果的真諦。因此,無論是他的《最后一片藤葉》,還是《警察與贊美詩》,以及《含淚的微笑》等一系列的作品,無不閃耀著現(xiàn)實主義的光輝,彰顯出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的作品在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的同時,震撼著讀者的心靈,引起人們的共鳴與思考。
歐·亨利的每一篇小說標題的確立,都可謂別開生面,匠心獨運,并且寓意深刻。首先,他的小說標題設計既樸實無華又言約而意豐,看似信手拈來,卻是作品的點睛之筆。無論是《最后一片藤葉》、《麥琪的禮物》、《沒完的故事》,還是《含淚的微笑》、《帶家具出租的房間》、《警察與贊美詩》等小說的標題。不僅文字優(yōu)美、樸素,且意深情長,極富詩的色彩。就以《麥琪的禮物》為例,看歐·亨利小說標題設計精巧別致而寓意深刻這一特點?!尔滅鞯亩Y物》這一標題本身就是一個典故。麥琪是耶穌誕生時由東方來朝見耶穌并帶來禮物的三個圣人,俗稱三博士,他們的禮物是金子、乳香和藥,這些禮物非常貴重,但對初生的耶穌來說并不適用,然而比禮物更為貴重的是他們的情意和虔誠。歐·亨利借此來比喻主人公德拉和杰姆為對方所買的禮物:
德拉與杰姆有兩件值得驕傲的東西:一頭金發(fā)和一塊金表,其貴重程度可令希巴皇后和所羅門嫉妒。希巴皇后以美貌著稱,她的珠寶和首飾在德拉的金發(fā)前相形見絀;所羅門王以聰明和豪富著稱,杰姆的祖?zhèn)鹘鸨硎顾_門王嫉妒得吹胡子瞪眼。由此可見,德拉與杰姆所擁有的禮物之貴重。
幾個月來德拉為了給丈夫買一個稱心的禮物盡可能地節(jié)省每一分錢,只積下一塊八角七分錢,于是她賣掉了像褐色小瀑布一樣漂亮的金發(fā),給丈夫買了一件最合適不過的禮物——一條珍貴的金表鏈;杰姆也給妻子買一份她一直心馳神往的禮品——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發(fā)梳,這是杰姆賣了金表后才買的。沒有了金表的表鏈,沒有了金發(fā)的發(fā)梳,或者說用金發(fā)換來的表鏈,用金表換來的發(fā)梳,這樣的禮物雖然珍貴,但如同麥琪的禮物一樣,暫時對主人公雙方并不適用。
麥琪珍貴的禮物雖然對耶穌沒有多大的用途,但三人的情意與忠誠可嘉。同樣,德拉和杰姆為了給對方一個稱心如意的禮物,雖然他們失去了最寶貴、最珍愛的東西,卻表達了他們最真摯的愛情。他們互贈禮物不圖回報,只為取悅對方,實乃真情體現(xiàn)。小說的高明之處在于故事酸楚中帶著甜蜜,失去更意味著獲得。如果夫妻間能如此奉獻,如此體諒,如此大度,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更可貴、更難得呢?誰能說他們的禮物不是最好的禮物呢?誰又能以適用與否來評論這份禮物呢?讀者心中又怎能不為之震撼、為之感動呢?所以說作者以“麥琪的禮物”為標題可謂別有用意,獨具匠心。
歐·亨利的時代,正是美國資本主義飛速發(fā)展、走上帝國主義階段的時期,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和腐朽的社會制度,殘酷無情的競爭和貪得無厭的榨取,扼殺、扭曲了人類的情感。歐·亨利面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以其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手法,筆鋒直指資本主義的縮影——美國大城市。因為“在大城市里人性喪失得最快”。大城市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作家目睹了美國社會的群魔亂舞、人性淪喪。于是作家把筆端落在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身上,追求著合乎人性觀念的社會理想,使人們從銅臭四溢的華爾街聞到人情味的芬芳;在紐約摩天大廈的“森林”里看到了美麗的人性之花。
歐·亨利以其洞察卑微的觀察力,從普通生活中選取平凡的素材。使看似信手拈來的普通小人物生活瑣事,經(jīng)他豐富的生活、新穎的智慧,“借一語之略知全貌,以一目盡傳精神”。以小見大,宛如一只精巧的萬花筒,從各個不同角度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社會內(nèi)容。從平常事件中開掘主題,反映出不平常的社會意義。在手法選用上,通過人物自身的生活遭遇,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一次次發(fā)生沖突,充分揭示人物性格和命運,彰顯人世間的真善美。他的著名小說《最后一片藤葉》,描寫了美國一個城市貧民窟里的一些貧病交加的藝術家,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女畫家瓊西患了嚴重的肺炎。當她生命垂危時,望著窗外墻上的青藤,在風雨吹打下,葉子一片片飄落,她計算著等最后一片藤葉掉下時,自己就要離開人世。然而經(jīng)歷了一夜風雨,那片藤葉仍然在青藤上,這使瓊西重新燃起生命的火焰??伤恢?,那片風雨中挺立的葉子是老畫家貝爾先生,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用生命畫上去的。他自己卻因此染上肺炎而去世。小說寫出了兩代人的友誼和命運,贊美了主人公熱愛生活、舍己為人的感人故事。歐·亨利的許多小說在主題、情節(jié)和手法上都給人以異曲同工之感。我們?nèi)砸浴稅鄣臓奚泛汀尔滅鞯亩Y物》為例,作家把他所追求的創(chuàng)作主題——“自我犧牲”的人情味和人性美,突出表現(xiàn)在他對兩對貧賤夫妻的愛情生活的構思上?!稅鄣臓奚访鑼懸粚δ贻p的從事藝術的夫妻,妻子為了丈夫喬能夠到中央公園去速寫,自己完全放棄了對藝術的追求;丈夫喬為了妻子德麗雅能夠繼續(xù)教音樂,也瞞著妻子放棄了自己的藝術事業(yè)。他們用歡樂的微笑編著美麗的謊言來蒙騙對方,安慰對方,雙方都生活在各自的想象中,認為自己的犧牲能夠使對方的藝術生涯得到保留。但這不過是掩蓋在藝術悲劇上的喜劇煙幕。德麗雅右手包扎的繃帶終于拂散了煙幕,顯露了真相。原來,她是在洗衣房里推熨斗,而喬就在她樓下燒爐子?!尔滅鞯亩Y物》里的德拉,在全家只有一塊八角七分錢的困境中,賣掉了自己的美麗的長發(fā),為丈夫買下了金表鏈。杰姆則賣掉了祖?zhèn)鹘鸨?,為妻子買了全套純玳瑁的發(fā)梳。愛的禮物也的愛的犧牲。兩對小人物的悲喜故事成為美國世界里綻放的人性之花。在這兩篇小說中,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重大社會題材,只從社會現(xiàn)實中擷取一些片斷,選用了普通小人物生活中的平凡素材,以新穎的智慧和銳利的眼力,善于以小見大,從一朵浪花散發(fā)出大海的氣息,從平常的小事反映不平常的社會意義。
歐·亨利這種以小見大,寫盡小人物悲喜的寫作方法,又常常與喜劇性和悲劇性相結合的藝術手法統(tǒng)一起來。作家善于從為世人所看得見的笑料中看到世人看不見的眼淚,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掘人性與制度的悲劇所產(chǎn)生的喜劇效果。他筆下的好人常常喜劇性地千方百計地做出自我犧牲,想做好事卻事與愿違地造成悲劇。更難能可貴地是作者常常幽默地表現(xiàn)主人公在悲劇的遭遇中意外地流露出的人情味,彰顯出人性的光輝。歐·亨利的作品就是這樣,總是以喜劇形式去表現(xiàn)悲劇性的內(nèi)容,用悲劇性的情節(jié)來反襯戲劇性的效果,悲劇和戲劇性有機地結合,實踐創(chuàng)作藝術的辯證法。真正達到了使悲劇發(fā)美、喜劇流淚、淚中見美、笑中見淚,喜劇、悲劇得心應手,幽默風趣,運用自如,從而深深打動讀者的心靈。
歐·亨利小說之所以享譽世界,成為世界短篇小說大師,最重要的,除了以小見大的手法,悲劇性與喜劇性相結合的形式,以及獨特的語言藝術和令人拍案叫絕的結尾都給讀者大大的藝術享受外,更重要的是上述幾種藝術手法巧妙結合,相輔相成,大放異彩并積極服務于“愛的犧牲”這一主題。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構成歐·亨利小說藝術特色的同時,小說主人公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為別人犧牲奉獻的人性光輝,照亮了讀者的心靈,使之深深感受到了文學的力量。
[1]劉新義.論麥琪的禮物語言特色 [J].濟南大學學報,1995:(2).
[2]張昕.論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藝術構思[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1995:(4).
[3]田艷.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4]阮溫凌.走進迷宮——歐·亨利的藝術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