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潔(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張 虹(河北師范大學外語教學部, 石家莊 050016)
□劉麗敏(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在《荊棘鳥》與《穆斯林的葬禮》兩部著作中,感人的故事觸動人們的心弦,引發(fā)讀者思考。兩個故事都密切相關的一點是,宗教在極大地束縛、統(tǒng)治著人們的思想。在宗教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下,這些故事,是必然會發(fā)生的,而這些愛情也注定以悲劇而告終。
1.兩部著作的相同點
(1)宗教束縛下的艱辛愛情?!肚G棘鳥》中的梅吉,一個堅韌與忍耐的象征。梅吉第一次出場時還是一個四歲的小姑娘,美麗、可愛而要強。從她出生的那天起,疼痛已被荊棘扎進了她的生命里,但她最大的痛苦還是她的愛情。梅吉的愛情之路布滿了荊棘。她在10歲時,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遇見了教士拉爾夫,也許就是在那一刻,愛上了他。她愛的人是優(yōu)秀的,無論是品質還是容貌都是無可挑剔的,那人,也同樣愛著她,他們之間沒有任何阻攔,除了一條——他是個教士。如果是有婦之夫也許還可以離婚,如果是貧窮也許還可以克服,如果他不愛她,也許還可以努力,但他是一個教士,他們永遠不能結婚。他離開了,她嫁給了一個她以為像他的男人,經(jīng)歷了各種艱辛后生下一個幾乎和拉爾夫一樣的孩子,高大、健美、優(yōu)雅、善良,她愛這個孩子,甚至比愛拉爾夫更愛,她跟上帝搶奪一個男人,但最終還是沒有能搶過上帝。她的愛情注定是失敗的。她的一生也是不幸的。
韓新月與楚雁潮兩個人的愛情是《穆斯林的葬禮》的主要愛情線,兩個人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他們有著共同的夢想、愛好,然而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受到新月母親的干涉。雖然他們沒有為此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愛著對方,楚雁潮甚至愿意同他們一樣信奉伊斯蘭教,愿意面對與新月沒有結果的事實,這份愛卻始終無法留住新月的性命。雖然他們的愛情讓人動容,卻依舊改變不了新月從出生起就是個穆斯林的事實。
相比這兩對年輕人,《荊棘鳥》中另一個女主人公卻在最后找到了屬于她自己的幸福,她就是朱絲婷,梅吉的女兒,卻有著與弟弟戴恩完全不同的命運,她找到一個愛她的男人,以后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從她的幸福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故意安排戴恩死去的,這樣,就可以比較出,是姐弟但卻不是同樣命運的原因——戴恩,他是拉爾夫和梅吉所生,他是不被允許的愛情的產(chǎn)物以及對他的父母所犯下的錯的一個最大的懲罰。最后,只有這個女孩得到了幸福,因為只有她,與宗教無關。
(2)用勇氣和代價才能換取的真摯愛情。《荊棘鳥》試圖通過講述克利里家的滄桑命運變換和感情經(jīng)歷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正如小說中所寫的那樣:“鳥兒胸前帶著荊棘,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只是唱著、唱著,知道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書中的梅吉就如同這樣一只荊棘鳥,為了追求真愛,她犧牲了自己的婚姻,忽視了對女兒的管教,乃至失去了自己疼愛有加的兒子,最終只換來短暫的幸福。梅吉的愛情是凄美的、悲哀的。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她在爭取真愛是所顯示出的勇氣又是可敬可佩的,因為和她爭奪愛情的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上帝,這場戰(zhàn)爭一開始就注定了梅吉是個失敗者??墒牵龔膩頉]有想過放棄,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她比母親更堅毅、更勇敢。
在《穆斯林葬禮中》,梁冰玉在尋找真愛的道路上愛上了自己最不該愛上的人,她和自己姐夫之間的愛情不為世俗所容,只好離家出走,母女分離。與此同時,《穆斯林的葬禮》也讓我們知道愛情是可以掙脫宗教的束縛的,越是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兩個相愛的人之間的愛情才越發(fā)顯得彌足珍貴。韓新月與楚雁潮的真摯愛情雖然凄美,但他們能夠拋棄世俗的眼光、沖脫宗教的束縛去勇敢地追求真愛的行為可歌可泣,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對高層次價值至死不悔的追求精神。即使在死神面前他們的愛情依然轟轟烈烈,死亡可以奪走生命,卻帶不走愛情。
2.兩部著作的不同點
(1)不同的宗教,迥異的影響方式。宗教是兩部作品共同的顯著特征,它們都有著極強的宗教色彩。但是這兩部作品所描寫的又恰好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不同的兩種。二者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描寫了這兩種宗教對其教徒不同的影響方式。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天主教教徒是不允許結婚的。在《荊棘鳥》中,縱然梅吉為了拉爾夫、為了愛而奉獻一生,她最終得到的必定是悲劇性的愛情結局,因為上帝和她都在爭奪著拉爾夫,她的情敵不是一般的普通人,而是崇高而神圣的上帝。上帝在考琳·麥卡洛筆下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存在。他深愛著拉爾夫,他日日夜夜深情地呼喚著拉爾夫,他須臾不能離開拉爾夫,他嫉妒著、排斥著也同情著梅吉。上帝,就像是拉爾夫的情人,在他命定的十字架上讓一根根荊棘深深地扎進心臟深處,他微笑著帶著遍體的血,動情地唱著愛情的歌。這是一場上帝、梅吉、拉爾夫三者之間的角力。
回教是中國本土的伊斯蘭教,是經(jīng)由外國的伊斯蘭教發(fā)展而來。雖然回民是可以結婚的,但他們的結婚對象僅局限在穆斯林范圍內。在《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中,讀者看到的是宗教極端主義對愛情、人性的壓迫和摧殘,以及虔誠的穆斯林對于宗教的無條件的信仰。一方面,我們會為穆斯林之間那種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真摯情感所感動;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對宗教無條件的崇拜,甚至到了愚昧的地步而深深惋惜。
(2)相同的悲劇命運,不同的悲劇性格?!肚G棘鳥》似乎不應該界定為完全悲劇,畢竟朱絲婷在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雖然,從主體上看,考琳·麥卡洛用一種近乎完美的形式融合了悲喜劇,但《荊棘鳥》仍然是一曲失去愛的悲歌。因為按照山姆爾·約翰生的結局論——一部喜劇是“一個主要人物有幸福結局的劇本”,那么,朱絲婷的幸福在全劇便顯得有些無足輕重了。而《穆斯林的葬禮》那可以算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了,這些主要人物幾乎沒有一個得到了好的結局。最后的葬禮,也成為了整個家族的葬禮,成為了整個故事的葬禮。
《荊棘鳥》給讀者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梅吉對愛情執(zhí)著的高貴情操。梅吉始終忠誠于她的愛情,為了愛而殫精竭慮,甘愿像荊棘鳥那樣成為愛的獻祭,譜寫了一曲凄婉動人而又崇高、悲壯的愛情主旋律。因此在這部作品里,讀者看到的是梅吉向命運抗爭的勇氣和她不向命運低頭的堅韌?!赌滤沽值脑岫Y》讓讀者看到更多的是穆斯林在宗教和命運面前的渺小和無助。不管是韓子奇、梁冰玉還是韓新月,他們和各自所愛的人在無情的命運中或是懦弱地逃避,或是苦苦地掙扎,都無力跟命運進行抗爭,因此,他們的悲劇結局不僅是命運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
(3)相似的故事情節(jié),不同的寫作手法??剂铡溈暹x擇一個教士作為她小說的主人公,使《荊棘鳥》染上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和色調。另外她選擇了順敘的寫作手法,以梅吉的成長歷程作為線索,來描寫這些人的故事并把荊棘鳥的傳說融入該劇,寓言般揭曉了一個不可改變的命運法則——“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并以之沖擊了一個古老的命題:宿命。
霍達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這部小說在結構方式上也是較有創(chuàng)新意味的,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別寫兩代人的命運,及其在歷史的重負(民族、宗教的習俗)之下形成的愛情悲劇。作品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前提下,也揭示了宗教偏見給新一代思想情感、道德上造成的消極的影響。更可貴的是,作品通過生活的現(xiàn)象與真實,顯示了宗教在歷史發(fā)展上原有的一些真誠的善良的理念和信念,形成人性方面的一些美好的感情。
除了大的方面,兩位作家在細節(jié)上的處理也不太一樣。例如,對于故事人物的死亡來說,考琳·麥卡洛似乎更傾向于用突然的,讓人意外的原因和意想不到的方式讓這些人物去世。而霍達則是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描寫了新月的病,更有中國的風格,讓人容易接受。這兩種不同的方式都是作者自己的寫作風格,帶來的也是不一樣的心靈撞擊。
《荊棘鳥》這部小說情節(jié)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對女人愛情心態(tài)的探索細膩感人。《穆斯林的葬禮》中,作者用流暢的文字敘述人物的命運,通過人物的命運和遭遇去揭示性格的悲劇,充滿藝術的感染力。作品既有深刻的內涵,又使讀者獲得很大的審美需求。
這兩部作品全面生動地講述了兩個關于家族之中幾代人的愛情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更多宗教之下的愛情和愛情中對宗教的無力,感情真摯,打動人心。
[1]考琳·麥卡洛.荊棘鳥[M].曾胡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2]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