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BLUE
時常套用先輩宋人的一句話:金有XXX,宋有XXX;不過這里換成了NIKE有氣墊,AD有橡膠;你NIKE氣墊是死的,我REEBOK氣墊是活的;你AD有固體緩震,我REEBOK有×彈片。等等等等,云云……呵呵。大家買鞋的時候都要被這些東西敏感大半神經,不過仔細看,這些科技到底是什么?說白了都一樣,腳底下塞點軟的叫緩震,鞋面卡緊點叫支撐保護,中掌連個條子叫扭轉,鞋跟做硬點叫穩(wěn)定……呵呵,其實各公司都一樣。且不去管他們自個兒如何如何叫賣,如果真有人拼死命了非要爭論到底哪個更軟,哪個更穩(wěn),實在就是不必要了,每個人的腳都不一樣,具體怎么穿還不是看自個兒的。
公司老總們喊著自己的高科技是為了口袋里的鈔票,當年喬丹鞋里面被吹得牛猛的金屬片還不是被牢犯們拆出來做了管制刀具。倒不是一棒子打死了這些“高科技”,只是希望那些被技術神話吹得昏昏的朋友能知道,到底掏錢買到的科技在什么地方。
運動鞋是為人民運動服務,最根本的基礎只有兩個:人體特點和運動實踐。這里就涉及到了人體、力學、物理等等各個學科了。NIKE氣墊敢聲稱它打了點氣的塑料套子叫高科技,不是因為往鞋底里面打氣。而是在于這個氣墊各個部分設計的結構、氣壓、擴張延展等等都要符合人腳丫子的特點和需要。具體點就是,不少朋友都知道氣倉里面有25和5氣壓的,MAX里面有管道也有多氣倉的,但是為什么要做成這個樣子?這就是NIKE研發(fā)中心研究的功底了。掏了1000RMB買到的科技,就是給這個研發(fā)過程的小費——當然,這里面還有那幫搖旗吶喊的明星們的酬勞,還有公司老總資本家們自己的一份。
一個氣墊值多少?一雙運動鞋從廠子里出來的成本加工費只有3、4折,里面一半是材料成本。也就是說,1000元的鞋,全套高科技部件不過200元。還有800做什么了?就是上面說的那三個份額了。以前是神話這些鞋,后來那幫下崗鞋工們搗騰出拼鞋,漏出了鞋子真實成本后,不少朋友又跑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了:似乎這些鞋都沒有什么,一個勁死命往省錢的地方軋,正好又進了假鞋販子的口袋了。不信,隨便找個賣假鞋的,他一定先給你海侃一通那些正品鞋不過就是幾十元云云。這里面就是廢話了,有點經濟常識的都知道規(guī)模經濟,如果產品成本不降下來,那些公司不去吃風啊!可以這么說,最成功的制鞋公司的鞋子成本肯定是最低的。
上面說的是那些“神奇”的科技,可真正要注意的是那些不神奇的。現(xiàn)在是雙運動鞋基本上就有泡沫材料,不少人提到EVA泡沫似乎就不屑,可是當年這東西引入鞋底,應該算是運動鞋歷史的里程碑,到現(xiàn)在也沒有超越的。說白了,現(xiàn)在比拼鞋中底其實拼的就是這種材料的制作,那些什么科技不過是各公司自己起的好聽名字——尤其是NIKE,它的名字是最多的,這手實在是高。另外一個,就當年NIKE喊了很久的“底橋”設計,其實就是鞋頭保持向上翹這么個簡單的創(chuàng)新,現(xiàn)在是雙運動鞋都用了這個,這個也是一個重要進步。還有衣服上的熒光條,呵呵,簡單吧。真正革命性的東西,其實就是我們面對的最簡單的東西,也是最有效果的東西。
什么才是運動鞋里面的真正科技,如果真有朋友要問的話,我的建議是:不要去看NIKE的資料,去看ADIIDAS的宣傳海報,對,就是基本上所有店子都有的那幾只腳的圖畫,仔細看,那個是我見過對技術解釋最完備明了的說明了,尤其是那個后腳掌的畫面。NIKE后來宣傳SHOX的VCD里面,基本上就是神神秘秘地照葫蘆畫瓢。論所謂的技術賣點。ADIDAS不過就是前面后面塞橡膠,中間卡條子等等這幾手(連NIKE宣揚的一半都不到),就可以一直拼到現(xiàn)在還挺立。
以前我一直納悶。幾十年前洋牌子們就開始在國內囂張,但是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產鞋國家到現(xiàn)在還是被人家在自己家里囂張。如果說技術不行的話,幾十年過去了,連各公司保密的看家專利都早過了開放期了,我們這里還是老樣子。到目前為止,實在能驕傲下去的仍然是當年“偷”匡威的回力(現(xiàn)在不少朋友一說起回力就滿臉不屑,我有時候總莫名其妙的有點奇怪?;亓σ炎呦蚴澜?,成了萬眾矚目的潮流一份子)。其實就算是學日本的,也該偷一些寶貝回來了。國內LI-NING、ANTA、康威都做的不錯。
有時候常有一些神秘的鞋冒出來,看了一直以為了國外的,后來有一個街頭修鞋的同志說了一通,頓時醍醐灌頂。當時真人說:“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它們做不到,而是它們沒有辦法做?!比绻x用好的材料好的技術和工藝,成本就上去了,但是品牌做得沒有別人好,還是賣不出去。這真是個道理,中國市場上消費者可是不管愛國不愛國的,LI-NING的籃球鞋多數(shù)沒有過800RMB的,因為800RMB是NIKE、ADIDAS等的底線,如果你有800RMB,你說是買LI-NING還是NIKE?LI-NING到現(xiàn)在還是在800下轉,反過來也沒有辦法指望它下血本賠本做好鞋。這里面怪不得別人,也不能怪LI-NING,只能怪自己市場起步太落后,營銷做不上去。
品牌問題有時候是因為別人打壓所以不好做,但是技術就是自己硬抗的了。中國從來不缺尖端人才,做點運功鞋也壓根用不到那些兩彈一星的專家。國內缺少的是基礎層面上的精英。兩彈一星,中國讓老外傻了一把,到現(xiàn)在國人還驕傲不已,但是卻忽視了基礎層面的研究。最簡單的一個事實就是材料工業(yè)。
中國出口大半靠的是初級原材料,但是日本進口中國廢紙垃圾,轉手加工成高質量新聞紙再高價賣給中國,徹底一玩技術的“空手道”。這些基礎技術上的落后,現(xiàn)在大家都可以通過運動鞋體會了。我同時買一雙XXX牌子(國產)和NIKE的跑鞋(不帶氣墊的那種),這樣拼的就是中底泡沫材料的功力,結果NIKE的效果好,到現(xiàn)在還蠻舒服。XXX牌的半年不到就過了強度壽命,壓得和紙板差不多了,而所謂耐磨抓地的鞋大底一個月之后就讓我在超市里摔了個跟頭。這里面會有什么科技?無非材料工藝和制作工藝的要求。國內品牌想和國外品牌拼,但是沒有基礎層面上的支持,連最基本的泡沫材料加工都跟不上。
時過境遷,如今的國貨也大放異彩了!北京的奧運不僅將中國推向了世界,也將眾多國內一線運動品牌推向了大牌云集的舞臺,與豪門接軌。不得不承認,在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雨,飽受非議的國貨終于肯低下頭看看自己的現(xiàn)狀了。尖端離不開基本的,基本功在功利性的掩蓋下缺失,結果就是這樣:擁有個頭最高NBA選修秀狀元的火箭隊找不到一個組織后衛(wèi),被人家切菜切得落花流水。
最后奉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產品要有競爭力要么靠價格,要么用明顯的特點把它從同類產品中區(qū)分出來(就憑這兩旬看似廢話的話Michael Porter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家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