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璽
2010年5月初,北京新發(fā)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每千克2.98元,5月末是2.18元,當月環(huán)比下降了26.85%,但月末價格仍比上年同期高出17.20%。
由圖1可以看出,與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5月初蔬菜價格上漲的幅度最大,同比上漲了30.13%,上漲幅度最小的是5月25日,同比漲幅為3.41%。全月蔬菜價格大部分時間比去年同期高出10%左右。
由表1可以看出,2010年5月價格下降的蔬菜有41種,占統(tǒng)計蔬菜的89.13%;價格上漲的蔬菜有5種,占統(tǒng)計蔬菜的10.87%;有22種蔬菜價格低于上年同期,占統(tǒng)計蔬菜的47.83%;有21種蔬菜價格高于上年同期,占統(tǒng)計蔬菜的45.65%;有3種蔬菜價格與上年同期持平,占統(tǒng)計蔬菜的6.52%。由此可見,2010年5月蔬菜價格的總體走勢是下降的,與上年同期相比,價格下降的蔬菜種類多于價格上漲的種類。
圖1 新發(fā)地市場2010年5月蔬菜加權平均價與2009年同期比較
既然同比價格下降的種類多于價格上漲的種類,那么總體加權平均價為什么還會高于上年同期呢?筆者認為,造成蔬菜價格同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拖累于2009年蔬菜的供應形勢。
2009年夏季,由于大蒜減產(chǎn),大蒜價格開始上漲,直到2010年3月末、4月初,大蒜價格達到了峰值。2010年5月蒜價雖然比4月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大幅度地高于上年同期。2009年秋季,生姜、馬鈴薯減產(chǎn),價格在當年年末明顯上漲,并于2010年3月末4月初出現(xiàn)峰值,5月價格雖有回落,但仍在高位運行。同樣,2009年綠豆減產(chǎn),也導致2010年綠豆芽的價格走高。這些蔬菜的價格同比大幅度上漲,拉動了2010年5月蔬菜價格的同比走高。如果不是5月份山東洋蔥的大量上市,2010年洋蔥的價格也會明顯高于2009年。
當然也有天氣方面的原因。因為2010年冬季遭遇罕見低溫天氣,有些蔬菜的上市時間比常年有所推遲。往年露地蔬菜在5月份就可上市,而2010年5月供應的還是大棚蔬菜。有些蔬菜在往年的5月是上市的高峰期,而在2010年5月則是剛剛上市。比如心里美蘿卜、櫻桃番茄、圓茄、長茄、黃瓜、辣椒、甜椒等,這些蔬菜由于上市高峰期比上年有所推遲,所以其價格在5月末時仍然略高于上年同期。
表1 2010年5月31日與5月1日及2009年5月31日常用蔬菜價格對比 元·kg-1
2010年5月,在一些蔬菜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的同時,另一些蔬菜的價格卻在急速下滑,表現(xiàn)比較明顯的是大白菜、小白菜、甘藍、小油菜、菠菜、生菜、萵筍、西葫蘆等。仔細分析這些蔬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蔬菜的價格在2009年同期都是比較高的,2010年則下降明顯。比如大白菜,2009年春季曾經(jīng)出現(xiàn)每千克2.30元的天價,在2010年年初,價格也很高,結果導致2010年春季大白菜的大面積種植,供過于求,價格一落千丈。與大白菜相仿的甘藍,在2010年5月中旬后就出現(xiàn)了“賣難”現(xiàn)象。在河北邯鄲、廊坊等地,甘藍的地頭收購價低至每千克0.06~0.08元,甚至運到市場后,其價格也一度低到每千克0.08~0.10元,菜農(nóng)和商戶都叫苦不迭。西葫蘆也是如此,在河北、山東的一些地區(qū),收購價也僅為每千克0.04~0.06元。小油菜的境遇就更慘了,由于價格奇低,菜農(nóng)無心收獲,只盼著早點兒把地騰空了改種別的蔬菜,導致商戶到田間地頭收購時,還需雇人收菜裝車。
在新發(fā)地市場召開的春季種業(yè)交易會期間,生長期較短的蔬菜種子銷售情況較好,由此可以推測,此類蔬菜的價格將會略低于常年。
一些蔬菜由于種植面積偏少而價格走高,一些蔬菜由于種植面積偏多而價格下降,在供應上出現(xiàn)了結構性的短缺與結構性過剩并存的局面,表現(xiàn)出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大小年”的明顯特性。據(jù)新發(fā)地市場的商戶反映,在河北的個別縣,一些農(nóng)民把正在生長的大白菜刨掉改種了玉米;山東及北京的一些農(nóng)戶把生長旺盛的西葫蘆刨掉改種其他蔬菜。這都是盲目種植導致的后果。在目前的這種生產(chǎn)方式和管理模式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大小年”現(xiàn)象可能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因此,個別種類的蔬菜不時地出現(xiàn)價格波動甚至是較大幅度的波動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