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
“兩難”難在哪
中國經濟依然面臨異常復雜的形勢。復雜更多地體現在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上,體現在目前的調控并非“非此即彼”,而是要搞好各種關系的平衡。
新華社文章稱,根據經濟學家的梳理,中國經濟面臨六大“兩難”問題:人民幣升值若過快會面臨出口惡化、就業(yè)困難,不升值又會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既要增強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也不能再走過去一味擴大出口的老路;要提高勞動者收入,但相應的企業(yè)成本也會增加;房地產調控不可半途而廢,但房地產大萎縮也對經濟不利;節(jié)能減排要上調資源價格,但當前物價需要控制;宏觀政策退得過早有二次探底的風險,退得太晚又會加大通脹壓力。
金融
央行:匯率大幅
波動對經濟不利
中國央行副行長胡曉煉7月3日表示,匯率的大幅波動對經濟不利。中國央行近期已開始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胡曉煉還表示,經常項目的收支平衡可以作為觀察匯率是否逐漸區(qū)域均衡的窗口,并稱中國經常項目收支狀況近年來在不斷改善。此番言論表明,中國央行可能不會容忍人民幣大幅升值。
產業(yè)
央企整合有望再提速
在6月24日召開的央企科技工作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又再次重申央企重組計劃,他表示,央企將在年內整合至100家以內。這意味著年內將有至少25家央企會被整合。
國資委關于央企整合的思路主要分成四種:央企之間“強強聯合”;一般央企并入優(yōu)秀央企,即以強并弱;科研院所并入產業(yè)集團;非主業(yè)資產向其他中央企業(yè)集中。
財政
以地區(qū)間財稅分成促兼并重組
國務院6月30日召開常務會議,提出要“消除企業(yè)兼并重組的制度障礙”。清理廢止各種不利于企業(yè)兼并重組和妨礙公平競爭的規(guī)定,堅決取消地方自行出臺的限制外地企業(yè)對本地企業(yè)實施兼并重組的規(guī)定。
目前,中國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基本源于企業(yè)生產經營的貢獻,包括增值稅的25%、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40%,以及絕大部分的營業(yè)稅等。
稅收
取消出口退稅助力“調結構”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6月22日聯合下發(fā)通知,自7月15日起取消鋼材等406個商品的出口退稅。
外貿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這一力度空前的調控措施劍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更加突顯我國決策部門加快產業(yè)結構調整,力促“十一五”節(jié)能減排目標如期完成的決心。也無疑向企業(yè)發(fā)出了明確的信號:政策紅利取消后,落后產能勢必無利可圖,無法生存,企業(yè)必須迅速扭轉粗放經營的慣性,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fā)、工藝改造中去,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堅持不懈地運用新型實用技術和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促進產品升級改造,在國際市場的洗禮中練就強健體魄。
事件
又見“審計疲勞”
“中央部門接受和使用虛假發(fā)票列支問題比較普遍,虛假套現金額為1.42億元;14個部門本級和33個所屬單位瞞報各項收入和資產等5.91億元;一些金融機構違規(guī)操作涉及金額共計203.01億元?!?月24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作中央預算執(zhí)行審計情況的報告時表示。此次公布中央部門執(zhí)行預算的違規(guī)、違法問題,在過去十年的審計報告中同樣存在。
審計的職能是發(fā)現財政預算執(zhí)行中的問題,為何有關部門年年審計卻又年年違規(guī)?如果僅憑審計署從行政職能層面來發(fā)現問題,而沒有預算監(jiān)督權力機關問責來加以約束,“審計風暴”就有可能僅僅是一種輿論效應,當新的熱點出現,它的影響力也就慢慢消減,而曾經在風暴中心的那些違法違規(guī)者,依然可以安然無恙。
人物
李榮融:125家央企
找不出一個全球叫
得響的品牌
在6月24日召開的中央企業(yè)科技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中央企業(yè)過去7年進步很大,但主要依賴于我國經濟的高增長。與跨國公司相比,中央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仍有很大差距。
雖然在125家中央企業(yè)中,有中石油這樣市值領先的企業(yè),可是數不出幾個產品能排上全球第一,更找不出一個全球叫得響的品牌。
已敢于說真話著稱的央企“大管家”,再次“直白”地批評了央企的不足。
模式
吉林:預算支出進度按月通報
截至5月20日,吉林省今年財政支出僅完成396.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27.5%,慢于序時進度11.4個百分點。為切實做好預算執(zhí)行工作,吉林省財政部門采取了四項措施。
加強協調領導,提出階段性目標要求。對部門預算安排的項目支出,要求上半年完成60%以上,10月底前全部撥付到位;對中央專項補助資金,要在收到指標文件15日內下達;對納入省級支持經濟發(fā)展專項資金審委會審批的專項資金,要在6月底前撥付下達;對上年結轉的指標,除國家規(guī)定可以延續(xù)跨年使用外,要在6月底前撥付下達70%以上,11月底前全部下達完畢。
加強資金調度,建立考評機制。將支出進度完成指標納入廳機關年度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對省級部門支出進度明顯偏低的,按規(guī)定程序調減該部門的支出預算,并將考核結果作為下年度部門預算編制的依據。
聲音
“工作需要”
——短短時間,政府豪華采購的前腳才剛剛通過長春公安局采購了近3萬元一臺的筆記本電腦,狠狠刺激了一下公眾的神經,后腳昆明財政局、紀委、法院、公安局、勞教所等多個部門爭先恐后地跟上。
政府部門出于工作的需要采購必備的設備儀器,這本無可厚非,但采購價格之高不得不讓人質疑。然而,當“工作需要”被異化成了一個其大無比、無所不裝的筐,而只要是權力部門,只要那些權力的擁有者有了什么特別需要,就可動用權力,將政府采購演繹成“豪華采購”,無論那采購是多么不合理,甚至不合法。
數字
“財政步入8萬億時代”
——今年前5個月,我國財政收入超過3.5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達到30.8%。專家預計,如果不出意外,到今年年底我國財政收入將超過8萬億元。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讓我們看到了國家財政實力的不斷壯大,也使得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國富”的同時如何實現“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