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偉健 羅海玲 黃昌海 郭如華 余晉林 (佛山市中心血站,佛山528000)
Rh血型系統(tǒng)是與輸血安全關系最為密切的紅細胞血型之一,在輸血醫(yī)學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輸血相容試驗必須主要關注的血型系統(tǒng)。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血型分布不盡相同[1],因此掌握本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Rh血型分布情況,建立無償獻血人群Rh血型資料庫,對于準確掌握本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的血型分布規(guī)律,合理地儲存血液,尤其是提高本地區(qū)采供血機構為稀有血型受血者及時供血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對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者Rh血型分布進行調查,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從2009年1月份至5月份來到本血站獻血的無償獻血者中隨機抽取2 118名無親屬關系的漢族無償獻血者,并通過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對其進行排查,確保被研究者在此期間無重復獻血,留取其樣本以備用。
1.2 材料 IgM 抗-C、抗-c、抗-E、抗-e血清為英國MILLIPORE公司產品;IgM抗-D血清為德國Biotest公司產品;2種IgM+IgG抗-D血清分別為英國MILLIPORE公司和德國Biotest公司產品;廣譜抗人球蛋白試劑和1種IgG抗-D血清為上海醫(yī)藥生物有限公司產品。上述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1.3 儀器 TECAN全自動樣品處理系統(tǒng)、anthos ht3酶標儀、水浴箱、日立平板離心機、久保田血型專用離心機。
1.4 實驗方法 ①標本采集:EDTA.K2抗凝血5 ml,4℃保存。 ②Rh抗原分型:RhD、C、c、E、e 抗原分型采用IgM抗血清試劑,微孔板法篩查[2-4];③確認試驗:對RhD抗原篩查陰性的標本再用3批 IgG抗-D血清,采用抗人球蛋白法作確認[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或統(tǒng)計處理 根據血清學分型結果,參照文獻[6]中的方法1計算Rh基因頻率、單倍型頻率和Rh表型期望值并對Rh表型觀察值與期望值進行 χ2檢驗,以檢驗Hardy-Weinberg吻合度;將上述數據與國內其他5個地區(qū)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本地區(qū)Rh血型分布特點。
2.1 對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Rh血型分布調查結果見表1。本文Rh血型表現(xiàn)型的觀察值與期望值差異不顯著(P>0.05),Hardy-Weinberg吻合度檢驗良好,證實本調查數據符合群體遺傳學中的Hardy-Weinberg定律,結果可靠。
2.2 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Rh血型分布數據與國內其他地區(qū)數據比較,見表2、3。由于地域的不同,本地區(qū)Rh血型抗原分布與其他5個地區(qū)有不同之處,主要為:對于單倍型及基因頻率,本文與5個地區(qū)的數據均有差異,差異大小隨地域的不同而改變。由于所調查的對象是漢族群體,所以本地區(qū)Rh血型抗原分布特點與其他5個地區(qū)也有相同之處,表現(xiàn)如下:本文列舉的所有地區(qū)單倍型頻率特點均為CDe>cDE>cDe>CDE;除上海數據中 cdE>Cde外,本文及其他地區(qū)均為 cde>Cde>CdE>CdE;基因頻率特點均為D>d,C>c,e>E。
表2 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Rh血型分布與國內其他地區(qū)數據[8-12]比較Tab.2 Thecampared datas between thedistribution situations of Rh blood group system in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Foshan and in the other regions in China
表3 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單倍型及基因頻率與國內其他地區(qū)數據[8-12]差值比較Tab.3 The difference values between the haplotypes and corresponding genotypes of Rh blood group system in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Foshan and in the other regions in China
文獻[6]中的方法1,是基于研究群體為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的理想群體。對本文數據進行的Hardy-Weinberg吻合度檢驗結果良好,表明本研究人群為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的群體,因此計算出的Rh基因頻率、單倍型頻率數據可靠的。
Rh血型抗原是同種異型抗原,是人類遺傳多態(tài)性的標志之一。由于種族的不同和人群的遷移,造成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Rh血型抗原分布不盡相同。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的Rh血型分布,既有地域特點,也有漢族人群的共性。由于地域的不同,本地區(qū)Rh血型抗原分布與其他5個地區(qū)有不同之處,主要為:對于單倍型及基因頻率,本文與5個地區(qū)的數據均有差異,差異大小隨地域的不同而改變;上海的數據只有1組與本文數據差異最小而廣東番禺及中國香港的數據均有5組與本文數據差異最小,即廣東番禺及中國香港的數據與本文數據最為相近,說明經緯度越接近本地區(qū)的,Rh單倍型及基因頻率的差異越小。佛山地區(qū)Rh血型表現(xiàn)型頻率特點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與其他5個地區(qū)的頻率特點比較,略有不同。由于所調查的對象是漢族群體,所以本地區(qū)Rh血型抗原分布特點與其他5個地區(qū)也有相同之處,表現(xiàn)如下:本文列舉的所有地區(qū)單倍型頻率特點均為CDe>cDE>cDe>CDE;除上海數據中 cdE>Cde外,本文及其他地區(qū)均為cde>Cde>cdE>CdE;基因頻率特點均為D>d,C>c,e>E。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D(-)表型頻率為0.379%,d基因頻率為0.061,與文獻[13]中統(tǒng)計的中國漢族人D(-)表型和d基因的平均頻率非常接近。
通過對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的Rh血型分布調查,可準確獲得佛山地區(qū)無償獻血人群的血型分布規(guī)律,若同時結合醫(yī)院用血調查,獲得佛山地區(qū)血液供求平衡情況,可指導本地區(qū)采供血機構科學地進行無償獻血招募及合理地儲存血液。此外,利用上述數據,結合獻血者詳細個人信息,可建立無償獻血人群Rh血型資料庫,提高血站為稀有血型受血者及時提供血液的能力,為臨床及時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對進一步推動佛山地區(qū)輸血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羅洪清,元 霞,劉凱波 et al.韶關地區(qū)人群ABO、Rh、MN、P及 Jk(a-b-)血型分布[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8;21(6):524-526.
2 李 勇,馬學嚴主編.實用血液免疫學血型理論和實驗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589-590.
3 張國平,韓惠云,李志平.微板法鑒定Rh血型臨界值的選擇[J].臨床和實用醫(yī)學雜志,2006;5(7):1009-1009.
4 胡繼征,陸典瑞,李啟輝 et al.全自動微板法篩查獻血者Rh血型D抗原的檢測方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23(4):251-251.
5 劉達莊主編.免疫血液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202-203
6 趙桐茂.估計 Rh基因組合體的兩種簡易方法[J].遺傳學報,1979;6(2):193-199.
7 Susan Elrod,William Stansfield著,田清淶等譯.遺傳學[M].第4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235-236,46-49.
8 劉 忠,方 勤,呂 容.合肥地區(qū)獻血員紅細胞血型分布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1996;9(2):98-98.
9 Lin-Chu M,Broadberry RE,Chang F J.The distribution of blood group antigens and alloantibodies among Chinese in Taiwan[J].Transfusion,1988;28:350-352.
10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血型組.血型與血庫[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2-40.
11 嚴康峰,馬文偉,莫錦政et al.番禺區(qū)無償獻血人群中Rh血型系統(tǒng)分布[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2;24(4):239-240.
12 Mourant A E,Kopec A,Dominiewska-Sobczak K.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uman blood groups and other biochemical polymorphisms[M].2nd ed.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88-795.
13 杜若甫主編.中國人群體遺傳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