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梅,余丹丹,陳建芝,陳 苗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石巖人民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100)
腦梗死為血栓形成或栓塞導致腦組織缺血、低氧、壞死,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多見于45~70歲中老年人。大多數(shù)人在對待該病的治療中,忽視了患者的心理、飲食等問題,而出現(xiàn)治療效果欠佳,愈后不良、生活質(zhì)量低下,如此用藥再好,也難以收到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應當把患者的心理護理、飲食的處理擺在首要的位置[1]。本文筆者通過對2002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182例腦梗死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歸納如下:
我院2002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182例腦梗死患者,隨機選擇患者91例(實驗組)給予臨床普通護理并進行心理衛(wèi)生宣教、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另外91例患者(對照組)進行普通護理,滿足患者正常所需,并對兩組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男99例,女83例,實驗組中年齡最小45歲,最大84歲,平均(64.5±1.05)歲,對照組中年齡最小34歲,最大44歲,平均(39.5±1.20)歲。
1.2.1 心理護理 腦梗死對任何人都是一種很強的心理壓力,如孤獨、寂寞、恐懼等心理,因而對疾病恢復帶來不利影響[2]。首先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多和老年患者攀談,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盡量幫助患者擺脫孤獨的境地,解決患者的種種生活需要,用真摯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主動幫助患者解決困難。護理人員要多和他們談心,多接觸多問候,了解患者所想以滿足其心理需要,對待患者態(tài)度要親切關心、體貼、誠懇,言語溫和,要尊重他們,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通過交流來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焦慮、抑郁的緊張心理,增加他們對護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1.2.2 飲食護理 腦梗死患者應注意飲食質(zhì)量與合理搭配,重視烹調(diào),充分利用飲食的互補作用,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素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優(yōu)良的肉類、蛋類、乳制品等食品中含有必需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腦梗死患者飲食中脂肪不宜過多。一般中老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0.8~1.0 g為宜[3]。充足供給維生素A、C、D;老年人應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利通便。
1.2.3 康復護理 及早藥物控制,進行各種功能鍛煉和語言康復訓練(如數(shù)數(shù),看圖說話等),并持之以恒,這對癱瘓的手腳及語言功能的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4]。方法:囑患者開始時做深呼吸及簡單的主動運動,著重偏癱一側手腳的伸展運動: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彎曲。運動間隙用枕墊,木架維持肢體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芍鸩皆黾幼?,行走練習,進行正確步態(tài)行走,上下樓。
1.2.4 并發(fā)癥的護理 首先要預防壓瘡:定時翻身,更換體位,一般每小時翻身1次,避免拖、拉、拽、推,以防擦傷皮膚,每次翻身時,要用25%的酒精按摩受壓部位,受壓部位墊氣圈或海綿墊;每周用溫水行床上擦浴,擦浴后涂滑石粉或爽身粉,避免著涼;保持床鋪清潔、松軟、無皺折,避免潮濕、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其次要預防肺部,口腔及泌尿系感染;長期臥床者應鼓勵患者咳嗽、深呼吸,翻身、叩背,增強肺功能;保持口腔清潔,經(jīng)常漱口,多飲水,每天清洗會陰部2次[5]。
數(shù)據(jù)處理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治愈: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殘缺評分減少>21分,且病殘程度1~3級;進步:功能殘缺評分減少8~20分;無效:功能殘缺評分減少或增多<8分;惡化:功能殘缺評分≥8分;死亡。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給予改善腦部血循環(huán)、高壓氧治療、溶血栓療法、調(diào)節(jié)血壓和控制高血脂為主,并臨床護理干預,針對兩組不同的護理方式進行分析,出院時兩組患者心理障礙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出院時患者心理障礙情況比較(例)
兩組患者經(jīng)住院治療和護理干預后進行SSS(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評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療效比較見表2。
腦梗死指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低氧引起腦組織壞死軟化而言。臨床常見的主要有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此病是逐漸發(fā)生的,多與不良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緊張等有關、臟器損傷期或生命的衰竭期(病發(fā)期)血管阻塞嚴重,形成嚴重的高血壓,嚴重者生命衰竭,老年患者居多。治療的著眼點在于緩解癥狀,減輕患者痛苦,延緩疾病的發(fā)展。此病的治療主要是改善腦血液循環(huán),堅持體育鍛煉和改善精神狀態(tài)。而護理工作問題主要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清理呼吸道無效;③肢體活動障礙;④活動無耐力;⑤語言溝通障礙;⑥焦慮;⑦有發(fā)生壓瘡的可能;⑧有外傷的危險;⑨有誤吸的危險;⑩潛在并發(fā)癥:肺部感染。本組研究中通過護理干預明顯改善患者心理壓力,減少了并發(fā)癥,提高了療效。老年人患腦梗死病后情緒極度低落更為明顯,在患者的心里產(chǎn)生很久的壓力,又因肢體活動障礙,生活難以自理,患者心理壓力很大,對治療喪失了信心,也對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增加了病死率。還有部分患者的家屬忽視患腦梗死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要,甚至有遺棄老人的不負責任和不道德行為,這更加重了患者寂寞與孤獨感。特別是老年人機體的各種功能減退,其臨床表現(xiàn)為癱瘓、失語、意識和智力障礙等,自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反應,護理人員必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急性期過后需較長的恢復階段,患者表現(xiàn)為煩燥多慮,沉默不語,對突發(fā)的病不能正確對待,增加了患病率、復發(fā)率和致殘率。總之,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值得臨床借鑒。
表2 兩組經(jīng)治療及護理后療效比較[n(%)]
[1]劉純艷.社區(qū)護理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42-149.
[2]任麗茹.護士利用形態(tài)語言與孕產(chǎn)婦進行情感交流的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2004,33(8):494-495.
[3]王含珍,徐曉露.現(xiàn)代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33-35.
[4]李國宏,耿德勤.護理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191-193.
[5]趙霞.住院病人護理的健康教育[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22):88.
[6]張惠珠.內(nèi)科老年患者護理的探討[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11):129.